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研究于良春 陈俊科(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企业规模现状和对市场规模进行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存在投资热潮的原因,剖析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和重组行为的动机;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应该调整进入管制的管理体制,应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和不同的资本来源采取不同的政策,以及兼并重组道路的选择等。关键词: 汽车产业 市场规模 管制政策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一)(一)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中国汽车产业经过 50 年的发展1,特别是 1994 年 2 月国家计委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才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一政策规定,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支持个人使用汽车,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为发展个人购车、汽车生产企业自销汽车以及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了保障。从此“家庭轿车”的概念引入到汽车产业中来,鼓励个人购买,这样就激发了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人的购买热情,中国汽车消费也才真正进入他的良性发展轨道。1995 年,国家计划分配的汽车比例已从 1992 年的 15%下降到不足 5%,95%以上的汽车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在此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的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 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 1。表表 1 中国中国 1994-2002 年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结构年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结构其中年份合计载货汽车轿车、轻型客车1 从 1953 年 7 月 15 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到 2003 年 7 月 15 日已整整走过了 50 年的历程。2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941953310400029110007641219090013193034145294131608910118020408205316775435974568577255816395824500609310165574366975882740978181221713497352417896448802415805600654832474023078537333993959512023679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3 年)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可得:自 1994 年至 2002 年的汽车保有量每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9.43%、5.46%、9.76%、7.59%、9.20%、9.69%、10.71%、12.23%,汽车保有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9.26%。再从汽车销售量看,2002 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 3248511 辆1,同比增长 37.01%,2003 年 16 月份,汽车销量总计达 2027161 辆,比去年同期增长 33.29%,其中销售国内生产的汽车 1948562 辆,占所有汽车销售量的 96.12%。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是在不断扩大的,而且扩大的速度是递增的。但是从汽车的普及率(每百人拥有的汽车数量)看:在 1996 年底,世界在用的汽车数量已经有 6.71 亿辆,平均每百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为 12 辆,其中小汽车的拥有量为 8 辆。而在 1996 年美国的汽车拥有量就已经达到了 2.1 亿辆,其中乘用车 1.3 亿辆,商用车 0.8亿辆,平均每百人拥有的汽车 78 辆,其中小汽车 49 辆。同期的中国汽车拥有量为 0.11 亿辆,其中载货汽车 0.055 亿辆,轿车、轻型客车 0.048 亿辆,平均每百人拥有汽车 0.9 辆,小汽车0.2 辆,远远低于美国及世界的平均水平。那么截止到 2002 年,中国汽车的拥有量是 0.2亿辆,其中载货汽车 0.08 亿辆,轿车、轻型客车 0.12 亿辆,平均每百人拥有汽车2是 1.62辆,其中小汽车的拥有量是 0.95 辆。中国现在的数据也远远的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避免中国的人均收入与国际的人均收入比较时的显著误差,我们采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购买力平价(PPP)和不变美元衡量各国的人均 GDP 的方法。汽车普及率呈现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的普遍趋势,而且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轿车普及率达到每百人 50 辆左右时才有所减缓。而且注意到汽车的普及率与收入水平的变动关系不是均速的,按购买力平价和1990 年美元衡量,30006000 美元期间和 600010000 美元期间是汽车普及率上升最快的两个时期,大多数国家在这两个时期的汽车普及率尤其是轿车的普及率都迅速上升,而在第一个时期汽车拥有率没有大幅度上升的国家,则在第二时期会出现汽车普及率的加速上升。在汽车普及率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大体相同的人均收入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拥有率略高于欧洲发达国家。第二、汽车拥有率1 下文数据如未加说明均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3 年)或由其上数据计算所得。2 汽车保有量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人口资料来源于 2000 年的人口普查资料。3相对较低的国家,在人均收入上升的过程中汽车拥有率有加速上升的趋势。第三、一个国家的汽车拥有率与该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如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的汽车拥有率都是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才大幅度上升的。非汽车生产国的汽车拥有率则与汽车市场开放度有关。第四、汽车保有率的上升主要是由轿车普及率的上升推动的,特别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较高阶段之后(刘世锦,2002) 。按照麦迪森方法和世界银行口径推算,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人均 GDP 在 2000年为 27194261 美元。按照上述分析中国现在的汽车拥有量相对于人均收入是明显偏低的。也就是说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是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的,因此很多经济学者对中国未来的汽车需求做出了非常乐观的估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在对汽车市场的预测中表示,2010 年中国汽车总需求将达到 937 万辆,总保有量将达 5938 万辆。1那么按照 1994 年到 2002 年汽车保有量的平均增长速度 9.26%计算,到 2010 年中国汽车的保有量是 38166177 辆。也就是说这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的巨大发展空间。国家经贸委在“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也对中国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见表 2。表表 2 未来未来 15 年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年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 单位:万辆项目载货汽车客车轿车总量2005865885770790830870246525452010113711935405801423154231003315保有量201515241576620660229124834435471920059510010511011012031033020101411536072190220394445需求量20151671786577339355571610资料来源:国家经贸委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 ,转引自钱平凡、赵耀, 加入 WTO 后中国大型汽车集团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 , 管理世界 ,2002.12(二)(二)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我们对汽车工业的企业规模研究,是源于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性非常显著。汽车工业是受规模经济影响最深的工业部门之一,规模经济有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我们研究的是企业的规模经济问题。首先看一下中国汽车企业的规模状况。截止到 2002 年底,中国拥有汽车生产企业 117 家,总产量为 3253655 辆,其中轿车产量 1092762 辆。自 1994 年以来的汽车产量见表 3。从表 3 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产量提高的还是非常快的,中国整车的产量自 1994 年至 2002 年每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8.2%、1.3%、6.9%、0.9%、11.6%、11.8%、10.3%、28.4%。自 1999 年以来,每年都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 2002 年出现的“井喷”现象。这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产能增长是非常快的,也是非常有潜力的。表表 3 历年汽车产量历年汽车产量 单位:辆1 这部分数据来源于国研网(2003.11.28)4其中 2:整车年份汽车总计其中 1:汽车底盘1、载货汽车2、客车3、轿车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35336814527371474905158262816227291831596206818623415283253655169106162713167651178644206325229113252063317946425601785876721822688614659318661701756312751699803076109254631715940545439519243561545902550917970904283492710683472503333254163910994876955071035661056074557035251092762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3 年)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产能的增加是 117 家企业的结果。所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规模是不经济的。按生产量划分的汽车生产企业个数见表 4。表表 4 2002 年按生产量划分的汽车生产企业个数年按生产量划分的汽车生产企业个数1 单位:个合计100 辆以下100500 辆5001000 辆10002000 辆20005000 辆50001万辆1 万5 万辆5 万10 万10 万级以上117271815810111567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003)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MES) ,排气量为12 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 2530 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 68 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 1012 万辆。如果按此标准,中国只有少数厂商能达到此标准,而绝大多数厂商距最低经济规模有较大差距。在中国 117 家汽车生产厂商中,产量差距是非常大的,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在 10 万辆以上的仅有 7 家,在 1 万辆到 10 万辆的有 21 家,在 500 辆以下的还有 45 家,即使是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规模与国外几家厂商想比较,这三家汽车厂商的规模仍然是非常小的,2002 年,一汽、上汽和东风的产量分别为 56.17 万辆、54.13 万辆、41.95 万辆。而在 1996 年通用、丰田和现代就已经分别达到了 817.6 万辆、478.41 万辆、140.20 万辆。近十几年来,国际汽车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发生着新的变化。一是跨国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全球汽车生产的过剩,成本上升的推动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了跨国公司之间的联合兼并与战略联盟的形成。并且重组发生在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之间,重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以往,比如戴姆勒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是历史上第一次涉及两个产量为 120 万辆和 300 万辆的合并,随后出现的案例涉及企业的产量都在百万或数百万。仅 1998 年世界汽车工业就发生了 618 起兼并收购案,交易金额总计达 806 亿元,其中戴姆1有的企业以集团为单位统计,即一个企业集团为一个企业。5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涉及金额 495 亿美元。20 世纪 9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