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源:中国 “ 性” 研究 2007 年第 2 辑(10400字)高雄万有出版社(台湾 ),2007年 5 月。女权主义学者与同性恋人群的交流:性与社会性别的再认识赵捷王凯罗燕萧恒1(一)研究前的思考自 1993 年以来,依托于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我们当中的学者曾做过不少生育健康与社会性别的研究和干预活动。于此过程中,面对“性”存在与社会性别时,经常有很多困惑和迷茫;同时感觉,这两个领域在中国一直是各走各的路,想做深入的比较研究,却没有那个平台。接到本次会议通知,发现是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为有资格参加研讨,着手了本次研究。另一缘由是我们正在做HIV/AIDS防治与社会性别敏感的项目2。运作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如果不理解或研究“性”的存在,很难触摸到某些实质性的东西,也不易实现项目预期的最佳目标。如果说, 以前做生育健康研究时,对“性”存在的研究, 以替代方式,锁住“生育健康”中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社会意识,来开展相关研究,那么,在HIV/AIDS防治领域,仅依赖社会性别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此,必须学习和理解性学。还有,现当代女权主义的学说有越来越多的内容讨论性身体等方面的问题,以至于有曾对妇女学感兴趣的云南学者说3:“不敢更多涉足社会性别研究了,因为她们(指国外的相学者)走着走着,都陷入性学里去了”。这话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中国不少女权主义学者出于种种不同或相同的缘由,与性学保持一定距离,要直面该领域, 需要有认识上的和观念上的调适和准备(本人就属于这一类),还不仅只是理论上的铺垫。一是“性”与社会性别,确实不能是“各走各的路”,有越来越的社会问题和学术研究,需要从这两个维度来关照和分析。再有,我们曾被人4告知:做同性恋人群的研究可以“净化”灵魂,这一忠告也增加了我们对学习“性”学的兴趣。不过,当涉足研究时,我们又开始发现,相关的研究,如早期的神秘的圣火5、后来的性与自我认同状态调查6等,社会性别与性学是被重叠在一起的,它们并没“有各走各的路”;无怪有妇女学学者说:“真不懂为什么还要发明出性存在来,它与社会性别,究竟要什么需要区别的?”;甚至有学者7合并“性社会性别”,用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理念, 来分析和论述相关的问题。但是, 这并等于说这两个学科已经是在基于各自不同的认识论基础上,相互比较、碰撞而开展分析研究了。事实上,有些问题好像触及到了,但却不是实质性的或针对性不强。我个人认为,“性”存在与社会性别,似同非同,确实有交叉,但不能完全地相互替代。它们各自有其认识论的基础,代表着某一社群的利益,有主要的目标人群和分析领域;有不同的方法。 而对现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诸生育健康问题、艾滋防治等问题,必须要有二者从不同角度地同时关照和研究,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基于此, 相关问题仍停留在脑子里,即:社会性别规范怎样影响着同性恋人群的过去现在的性存在?他们她们能打破的是什么?不能打破的又是什么?由于对“性”存在研究的成果则目或不重视, 人类特别异性恋人群面临的种种尴尬是什么?同性恋人群的研究多凸显自我,而较少关注结构性的议题并总沉溺“感觉”和难以直面的是什么?社会性别与“性”这两个话语体系, 是怎样在建构各类人群的生存与发展的?这两种理念何时有交叉?何时又会有冲突?何时相互作用影响?被建构的人类主体和外界客体的力量,是怎样在具体场域内,建立起这样一些各类人群的权力关系的?进而或强化,或消减, 或转换相关的话语体系的?以社会性别为基础和以“性”为基础的社会干预和权力建构,二者的依赖与排斥,相关的机遇与挑战又会是什么样的?除探究以上疑问外,本研究实际上是对我们自我的学术思想及相关认识的清理,也是一次同性恋人群, 与持有其它学术观点的人共同学习“性”学的过程;同时,还是尝试着从 “性”存在与社会性别两个分析框架下来面对相关问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实践。(二)研究的理念、范畴及方法既然说 “性”存在与社会性别是两个分析范畴,首先应当分清楚:它们分别的指向是什么,有哪些基本要素。 按有关专家的界定8,谈论性时, 有七个 P:Practice (性行为) 、 Partner(性伴侣)、Pleasure(性愉悦)、Pressure (性压力)、Pain(性痛苦)、Procreation(性生殖)和 Power(性权力)。就是说在呈现“性”存在的研究与分析时,需要包括这七个要素,相关要素之间相对独立,互为关联、 影响和作用。 同样地,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至少包括:社会性别的意识观念、 社会性别的角色分工及责任、社会性别角色的地位和条件、社会性别角色所需能力、对社会性别角色的价值评判、社会性别角色的决策权、社会性别的规范,以及相关的制度等。换言之,在谈社会性别时,也应当呈现和关照以上几个要素,而不是单独的描述男女之间表面的差异,应当考察差异存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缘由,以及对不同男女人群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任何特定的时空下, 诸如小社区或大社会, 甚至全球背景,都应当把涉及男人、 女人个体或群体的相关问题放在包括以上几个要素的系统当中来分析和研究。应当说 “性”存在的研究包括异同性人群。由于近年来该领域针对非异性恋人群,有越来越细致和深入的研究,相应地,非异性恋人群也基于“性”学研究的成果和兴起,在更大的领域和范围表达其包括性在内的相关夙愿和权利,并基于个体和群体的经验,以主体身份参与并丰富相关的研究。可以说,“性”存在的学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非异性恋人群的利益。 再看社会性别学,它既研究男性,也研究女性,是基于社会文化所决定的男女关系,来探讨和分析相对于男性的另类女性人群的生存状态、发展空间、相关地位、 权利和权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因而也可以说,社会性别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女性人群的利益。这也是人们称其为女权主义学说的理由之一。同时还应看到,无论是“性”存在的学术,还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学术,它们都不是仅只关注不同的“另类”,而最终要探究的,是如何挑战“霸权”,怎样建构和维护能够包容多元和差异的真正的社会公正与平等。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以上两个领域的基本要素,都是本研究在收集和分析信息时,应当有对比性地研讨,并呈现相关的异同。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同性恋人群(男女同), 同时也关照异性恋人群。 由于本人的学术基础是社会性别学,所以,确立的议题有三,主要基于社会性别的范畴:一是想了解同性恋人群对社会性别意识观念的认同,包括是什么和有什么价值,对个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二是想了解社会性别规范对同性恋人群的作用和影响,了解他们她们分别在家庭、 在单位、在不同公共领域内是怎样按,或不按社会性别规范来处人处事的,获益或受损的是什么;三是想了解同性恋人群权力运作和权利需求的想法等。这样的设计,还考虑到由于同性恋人群性活动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本课题有意避开具体性活动的研讨,特别想了解男童和女单在圈外的思想或行为及其与圈内的相关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本研究的采取的方法是深入访谈为主,也有小组访谈, 并辅之以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受访对象共15 位,其中 8 位男同、 7位女同。 男同当中, 最年长的近60 岁,最年轻的23 岁;有职员、学生、退休工人和志愿者,其中1 位是感染者; 1 位是回族。女同当中,最年长的35 岁;最年轻的21 岁;有在校的大学生,但多数为职员,有做电脑业务、客运、快递物流 的,有的还是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特别想说明的还有两点。一是其中的1 位女同和1 位男童也同时作为调查人员,参与了本研究的信息收集和研讨活动等。我非常感激她他们,但却不能于此公开她他的姓名。二是本研究是从我以志愿者身份进入其“圈内”, 为同性恋人群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提升培训开始的。有这样的开端也是基于互动学习,并有我个人的奉献; 是想让目标人群了解社会性别和我;我了解他们她们的思维模式和兴趣点,以便随后能有深入和坦诚的交流。(三)研究中的发现和再认识基于访谈调查的信息资料(同性恋人群)和长期做生育健康的积累(异性恋人群),围绕上述几方面的议题,有以下的发现及其分析研究:1解读和诠释中的男人与女人当问及男女人最有价值的分别是什么时,男同有这样一些认识:“男人给我的感觉是正直、刚强、说话有魅力、办事能力强。女人则相反的感觉。她们娇小、软弱,但是那些刚强的例外。 女人总是给人一种撒娇的感觉。” ; “男人最有价值的是事业嘛,在家里对父母、妻儿有责任心。”;“女人嘛在家做贤妻良母,会理财。在单位上也要有事业心,在公共场合要温柔,不要张扬,要低调。”;“男人最有价值的不仅是事业,还有家庭、朋友,最重要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单位上要做得有成绩,有成就感。在公共场合行为表现要有男人气”;“男人精神上的追求吧,还有事业,理想”;“身体健康、有工作有事业、有钱、有房子、有家庭。如果是身体不健康,生活就会很困难”。“嗯,女人就是操持家庭,男人就应该有事业心,要对家庭、妻子有责任”。“反正男人应该有责任心,要有事业心。但是女人呢,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性,女人就要在家里面做家务,照顾好小孩,对父母做一些义务。我感觉价值观就在这里”;“女人和男人相比,事业上没有男人重要,要扶持家庭,为人处世, 作为成功男人的后台”。 被访男同, 无论年少或职业如何,对男人与女人的期望,与普遍的社会性别的角色认同是相吻合的,即男主外女主内;或男强女弱。为什么基于这种不同的性别希望,被访男同是这样解释的:“事业成功的男人自己能有地位,有自信;在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在家里才能被理解和尊重,有地位;在社会上有地位,受到关注,受到重视”;“因为一个受社会认可的男人表现在事业很成功,社会地位比较高,经济条件比较好”;“女强人会失去爱情,家庭不协调”;“女人的价值应当主要表现在家里面,应该比较温柔比较优雅,善于料理家务,使家庭比较和睦”;“女人太强,会在工作中失去同事”。当问及:有压力是指社会对你个人发展的压力,还是对男人的压力。有被访男同回答:“来自对男人的压力,比如说社会有一套认可的对男人的价值观和标准,你必须按照它那套标准去走, 这样才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获得认可后给你的幸福感。如果你坚决违反这套规则的话你就会觉得不快乐不幸福。如果你有条件吻合这个规则,最好去吻合, 因为家庭社会都很支持你, 这样你会觉得很安全,有一个很大的社会网络在支持你”。其中有的男同还特别强调:“在这个圈子里边,他如果没有本事, 这个群体可能会看不起他。作为一个男人,真的,太懦弱了。(不行)。我来支持他(指其性伴),要给他做得像样点,所以我在后边要抽(支持)着他”;“我就发现一个gay 在同志圈里面找朋友的话,你的男性气质是你的一个很重要的筹码。如果你男性气质强的话会有很多人喜欢你,这样你选择的机会就更大。所以在别人的反馈下我的身份认同慢慢的由女性走向男性”; “因为在这个圈子里边,一般,如果 1 号没有本事, 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朋友。就是说你没有钱, 也不做那样事情, 游手好闲,你就没有固定朋友”。感觉得出来,在多数被访男同眼里,以社会性别基础来建构“男子汉”,与其社会地位有关,与其物质方面的需求有关;与在圈内的地位和被尊宠也有关系。甚至在MSM 之间,有可能在建构“男子汉”方面存在着互动和影响。这样的身份建构,就一般意义上的男人来说,无论在现实当中还是在圈内,是种需要。可以说,既是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两种社会(现实社会和同性人群社区)所希望的。也有个别被访者在这一认同上犹豫或有其他选择。如有被访男同说: “我是一个中性人吧!”;“我觉得自己还是个男人,如果我有钱,就想变成女人,很想当女人。这里的男人只是性取向不同”。“我是一个生活不协调的人,很矛盾,有时会压抑自己”;“有的时候想想自己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所以用 “中性” 这个词比较恰当。觉得最近“中性” 也比较时髦的, 很多人都喜欢走中性路线。现在有个词叫 “都市玉男” ,英文是metrosexual。我喜欢用这个词来认定我的身份,敏感、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