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永欢迎观看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二班 石云峰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壮志豪情。婉约派: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 蓄,多写个人遭遇和男女恋情 柳永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 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 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 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 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 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 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 响。 人的一生,要面对很多次的离别,朋友的离别,亲人的离 别,恋人的离别,俗语说的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有聚 就有分,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必然的,但又是那么的无 奈!每一次的离别是那么的黯然惆怅、令人心碎! 在所有的情绪中,离别,应该算是一种凄美绝仑的感受 吧!不管是“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怅然, 还是“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未语泪先 流的境界,无一不印证了:离别,是无奈,是伤感,是文 人骚客百诵不厌的绝句整体感知 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 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有什么作用?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地点 天气。 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 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 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 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 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 ,设下伏笔。 本文的意象有哪一些?蝉 长亭 雨 兰舟 烟波 酒 楚天 暮霭 杨柳 晓风 残月渲染凄凉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留恋处兰舟催发”有什么矛盾? 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 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 ”,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 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 的深化。 从“执手相看泪眼”到“暮霭沉沉楚天阔”描绘 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虚景实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 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 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 ,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 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 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 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 ”,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 手时难舍的别情。 下阕为 写 虚写,着意描绘此人孤独落寞 之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三句蝉联而上竟成了 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它好在 哪? 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苦涩悲痛愁苦之酒 杨柳: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 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早在 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 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 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月: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 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 、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 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 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 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 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 杨柳,绵绵别情。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 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 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 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 比清丽。 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 ,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 ,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 ,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 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 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总结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 的愤懑 慕云艾嘉制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