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作:江苏省泗阳中学 王晓筱1 回顾诗歌的表达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表达技巧 是个广义综合概念。 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 、意蕴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 的所有方法。 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 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语。 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4、篇章结构01、 反复 02、比喻 03、拟人 04、对偶 05、对比 06、引用 07、双关:谐音双关 08、夸张 09、设问 10、互文 11、 反问 12、反语修辞手法1.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2.笑语盈盈暗香去.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暗香浮动月黄昏6.烟笼寒水月笼沙。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表 达 方 式记叙记叙议论议论描写描写抒情抒情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 用典抒情表现 手法 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 、悬念、赋比兴、 象征、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 讽 今、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以 哀景写乐情等。篇章结构1 首句标目2 卒章显志3 首尾呼应4 总分结合5 伏笔照应6 铺垫过渡8 层层深入7 画龙点睛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 ,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 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 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 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 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 胜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析】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 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辟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 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 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 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 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 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 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 “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 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 ,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2.托物言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 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 守。衬托 (1)正衬(映衬或烘托)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反衬,有以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以乐景衬哀情,3.衬托与对比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 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 ,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 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 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对比 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 旨。 如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 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 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 ,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 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4.渲染与烘托渲染: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要 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 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 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 地描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通过渲染,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 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烘托: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 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 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 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 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 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琵琶行:三次写江中之月。 陌上桑:写“行者”“少年”等的反应。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 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 怒怨,但坐观罗敷。5动静结合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 山、月等;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 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 写静景来衬托。 【析】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静景结合 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 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间、虚实相衬, 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 的境界。包括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常被用于反衬现实。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 已逝之景或境。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 但现时不在眼前的景象。李煜虞美人“雕栏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设想之境。同一时间但非亲眼所见之境或还没发 生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高适除夜“旅馆寒灯 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 明朝又一年”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 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的“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雨霖铃中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小结:“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 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 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 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 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的无限感慨。 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7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析】前两句写孝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 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似乎着力刻画了一个求贤若渴、 态度谦诚的明君形象;后两句笔锋一转,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 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 膝前席,又有何用?从而对孝文帝进行了讽刺,对贾谊则是深 深的同情和惋惜。(注意“可怜”这个词)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 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 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 算子咏梅)等等。8比喻、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 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 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 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 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 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 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 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 的艺术效果。贺知章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 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 那富 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 喻使 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9.白描: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 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 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 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 ,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鲜明生动 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如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0、主客移位(换位思考) “主”,是抒情的主体,即抒情主人公; “客”,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 指的人或物。即移情于人(曲写 / 侧面虚写)、移情于景。明明是抒情主人公对对方有 所行动有所思想,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 方入手下笔,把深挚情感表达的委婉含蓄 。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移情于人白居易(曲写 / 侧面虚写)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移情于物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 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分析1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确:A借景抒情。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 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