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5页
第2页 / 共125页
第3页 / 共125页
第4页 / 共12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第6页 / 共125页
第7页 / 共125页
第8页 / 共125页
第9页 / 共125页
第1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史概要第一讲大清肇兴 一、课程说明 二、满族由来 三、辽东崛起 四、社会文化一、课程说明 清朝(1644-1911)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 朝,继承着历代封建中央王朝的特点,又是继元 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贵族所建立的统一王朝 。她的统治历经267年,统一和统治广大的地域 ,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又遭遇了近代西方列 强的侵略,给我们今天留下巨大的遗产,我们近 代以来的很多问题也上溯到清朝时期,对于我们 了解中国的前世今生很有意义。 本门是全校公选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清代的 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基本情况。 考核要求。作业加考勤。作业一篇。以清代历史 为对象,不少于3000汉字。体裁不限。交作业时 间:第十五周周五之前。不得抄袭、剽窃。看清 代档案写成作业者得高分。出勤:每次随机点名 10人次。两次不在课堂,算不及格。期末按照百 分制给分。本讲内容 满族由来 努尔哈赤起兵割据 八旗制度 入关前后 定鼎中原 满族的文化与社会二、满族由来 清朝是由满族上层为主建立的中央政权。满族是 我国东北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的渊源可以 上溯先秦的肃慎、两汉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 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而清之先祖在元 代属于女真斡朵怜(斡朵里)部,在明代属于建 州女真。而元、明时的女真则是辽、金女真的后 裔。 满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清朝实录载: “满洲, 起源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 ,名布勒湖里 (即天池)。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 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库仑。浴毕上岸,有神鹊衔 一朱果置佛库仑衣上 ,色甚鲜妍,佛库仑受之不忍 释手,遂衔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 成孕,告二姊曰:吾觉腹重,不能回升 ,奈何? 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 俟尔身轻上升未晚。遂别去。 佛库仑后生一男,生而能言,倏尔长成。母告子 : 天生汝,实令汝以定乱国。可往彼处,将所生缘由 一一解说。乃与一舟,顺水去即其地也。言讫忽 不见。其子乘舟顺流而下,至于入居之处登岸折 柳条为坐具,似椅形 ,独踞其上。彼时长白山东南 鄂漠辉鄂多里内,有三姓争为雄长,终日互相杀伤 。适一个来取水,见其子举止奇异,相貌非常, 回至争斗之处告众曰:汝等无争,我于取水处遇 一奇男子 ,非凡人也。想天不虚生此人,盍往观之 ? 三姓人闻言罢战,同从往观。及见,果非常人, 异而诘之,答日:我乃天女佛库伦所生,姓爱新觉 罗 ,名布里雍顺,天降我定汝等之乱。众皆惊异日 :此人不可使之徒行。遂相插手为舆,拥捧而回 。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以百里女 妻之,其国定号满洲,乃其始祖也。”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满族是以建州女真和海西 女真两支为主体,并将东北各地分散的女真各部 统一而成的民族共同体。满洲作为民族的名称出 现较晚。17世纪30年代中,1635年,皇太极下了 一道谕令,定族名为满洲,废除了诸申的旧称。 天聪九年乙亥冬十月庚寅,谕曰:我国原有满洲 、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 ,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 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通绪绵远 ,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 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其实,诸申(jusen)系从女真(jucen)音变而 来。而满洲(Manchu-Manju-Manjei)也是从靺 鞨(monsich)经满殊(manju)演变而成。 建州女真在明代初年归顺明朝廷。“建州三卫”。 因遭劫掠,明朝曾多次讨伐建州女真。而海西女 真与朝廷关系相对密切,受到重视。 建州、海西女真,存在部落显贵、部民及奴隶三 个阶层或阶级。部民是部落酋长管领下的平民, 即女真语所说的“诸申”,李朝实录称为“官下 ”或“管下百姓”。奴隶,满语阿哈(a-ha)或包衣 阿哈(booia-ha)。三、辽东崛起:努尔哈赤起兵割据 明末的辽东,政治经济都遭遇巨大的冲击。高淮 掠夺矿税,违法乱政。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 这两事严重削弱了明朝在辽东的实力。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乘势而起。努尔哈赤按音 写作努尔哈齐,李朝文献常写为老乙可赤。努尔 是光明之义,哈齐即圣后裔。他出身与一个衰落 的奴隶主家庭。其父祖都被明军所杀,复仇为他 反明的动机。 努尔哈赤借复仇名号统一本部。随明朝多次下敕 书羁縻,他仍然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 甲十三副”起兵。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统 一建州八部。然后与明讲和,借明声威,进行统 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他征东海,灭扈伦三部,拓 地数千里。八旗制度 在满族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了极有特色的军政体 制。最有代表性的是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基础 或基层单位是牛录制度。这是渊源于渔猎生产的 一种组织形式。“行师出猎,依族寨而行”,十人 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 ,首领为牛录(大箭)额真(主)。努尔哈赤举 兵后,改制为官名,以其组织形式实行军事编制 。 努尔哈赤在1587年前后创建牛录(niru)制度。 内容:地域性集团;进一步打破血缘关系;牛录 由自愿结合、带有临时性的生产组织,变成以行 政、军事职能编组的,固定性的社会基本单位。 牛录额真改由国家任命,居民自由行止,变为生 子育女注册,婚嫁由牛录额真干预,男子三年比 丁,书于档册。牛录内部分化剧烈,为主为奴。 牛录额真职权加重,成为基层政权主宰者;牛录 下的塔坦(ta tan),变为分工精细的生产、军事 组织。牛录组织的机动性更强。 努尔哈赤在牛录制度基础上,最初确定上一层组 织是五牛录制(所谓甲喇制,实际是皇太极天聪 三年1629年改制)。五牛录制来源于狩猎生产组 织(围底、围肩、围端),随着军功集团势力的 增长,演变为军事组织。在推行五牛录制的基础 上,初期曾推选过十牛录制。 1601年,努尔哈赤厘定牛录制,规定每个牛录三 百人。客观上破坏了血缘亲属关系,平摊徭役。 终努尔哈赤时代,万历十五年前后始创40牛录, 天命建元扩至200牛录,天命六天达231牛录,努 尔哈赤晚年约280牛录。 在牛录之上,努尔哈赤逐步建立了更高的军事单 位,即旗制。努尔哈赤在组建固山(gusa)制度 之前,凡出兵都是五色旗,其后组建固山制初定 四色旗,旗纛与旗数不尽一致。青、黄、赤、白 、黑,是五牛录制。后来的黄、红、蓝、白四色 出于五色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厘 定牛录制度的同时,完善了四旗制,后进一步确 定为八旗制度。 组建八旗贝勒(beile)制和推汗(han)独尊制 度。在努尔哈赤兄弟、父子权力之争中,万历四 十三年(1613)正式形成八旗制度,由四旗分解 出八旗制,并形成八贝勒。天命八年(1623), 八贝勒演变成八和硕贝勒。在此期间,努尔哈赤 子侄先后参预执政的十贝勒。国家最高统治者是 努尔哈赤汗,全国分属八固山旗主贝勒。 这一改革,将国家体制分成八家(jakun I boo) ,是吸取本民族围猎生产中将猎取实物的分配制 度八分(jakun ubu)之制,应用到国家体制方面 。八和硕贝勒分治是军功集团统治的一个特点。 和硕(hoso),满文之意为隅、角等。凡具有15 牛录以上者,列入和硕贝勒,具有明以前的封藩 之意。财产上国与家一体,政治上家政即国政, 具有原始氏族社会血亲时代的风格。 在八旗制度下,努尔哈赤万历二十九年实际兵力 约2万人,三十六年达3万人。天命元年(1616) ,6万人。天命六年(1621)进入辽沈地区达9-10 万人。 八旗制度促进了满族共同体的发展,加速了民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融合。“每旗析三部,以从 龙部落及傍小国归顺者子孙臣民为满洲,诸漠北 引弓之民景化内徙者别为蒙古,而以辽人故明指 挥子孙及他中、朝将众来降,所掠,得为汉军。” 八旗兵的军训和军法。八旗兵实行严格的军事训 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有力保障。“水练”“火练”。 为挺高战斗力,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军训、阅兵 、出征、作战等方面,都制定有法律性质的规则 。八旗军严酷的军纪闻名中外。 八旗兵的较好武器为制作精良的剑和轻捷坚固的 甲胄,特别在质地上,较明军为优。 建立金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 建元天命,称汗,国号为金。 这是努尔哈赤及其军功集团发展的历史重大转折 点,标志一个新兴政权的诞生。这时南抵鸭绿江 界邻李朝,北达开原至蒙古东部,东北达松花江 乌苏里江即东海更远的地区,东至图们江,将明 代奴儿干都司大部分地区占据。 赫图阿拉城分内、外两城,方 圆十里,内城建于1603年(明 万历三十一年),外城建于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内 城方圆一点五公里,设东、东 南、北、南四门。城内地势是 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筑的城 垣。这里不仅建有尊号台,即 努尔哈赤登基称汗汗宫大衙门 。赫图阿拉为满语“hetu ala”的 对音,“hetu”意为“横”,“ala” 意为“岗”,“赫图阿拉”的意思即 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 努尔哈赤有取明而代之的雄心 。天命三年(1619)四月,公 开对抗明朝,发布了“七大恨” 的讨明檄文。在檄文中具体列 出七项,叫做“七宗恼恨”。 努尔哈赤对明用兵方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 破。明朝辽东总兵力,额定8万,有实战能力的精 兵只占1/10,自成化年间开始,推行“堡守”的防 守规则。对于金,全局强而局部弱。努尔哈赤一 城一城夺地,掠取人、畜、财物,因敌自裕,暂 不守城,待占据多城之后,步步向前推进。 萨尔浒之战,明军失败,四路共阵亡文武将吏310 员,军士45870余人,损失战马、驼等48600匹 ,战车千辆,火器13015具。此后明军只有守势。 此后开原、铁岭、沈阳(1621年)等相继陷落, 明虽启用熊廷弼,一度使情况好转,但因明朝廷 党争而去职,最终局面无法收拾。其间,亦有川 浙兵在浑河战役中拼死血战,但于事无补,辽阳 (1621)陷落。使得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地位无法 挽回。沈阳、辽阳陷落后,共计损失将官132员, 加上萨尔浒损失310员,总计442元,明军“将材 竭矣”。金迁都辽阳。 奉行双轨制。进入辽沈后,努尔哈赤开始实行官 制方面的双轨制,即八旗制与汉官等级制。 同时在收取赋税时也采取双轨制。 货币也采用双轨制。“天命通宝”与明银为币制通 用。 思想的融合。中原的信仰得到采纳。努尔哈赤曾 向明政府请土地神、观音神两位。宁远之战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 28日1643年9月21日)(亦作 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满 洲爱新觉罗氏。1626年,继位 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 “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 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 改元崇德。 皇太极的施政方针。 对努尔哈赤晚年排斥汉化的举措进行更张,从政 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提倡汉化。缓和了民族 关系,巩固了统治,稳定了秩序。“至于满汉之人 ,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 。”“法尧之法,效文之道”。“将金、汉之法,择 其两便,去其烦苛,拟一定律,无分贵贱亲疏, 一体奉行。” 为了加强君主权力,限制女真贵族,完善国家机 器,也必须重用汉官。努尔哈赤临终前,没有确 立汗位继承人,而是决定让八位旗主推选新汗, 同时决定八王共理国政,这样一来,新汗便不具 有独尊的权威。皇太极即位后,只能与其他三大 贝勒并列而坐,共执国政。限制女真贵族,实现 君主集权,势所必然。汉族官员坚决主张君主专 制。善待、重用明降将官。洪承畴、范文程 。 巴克什的出现。巴克什(满文baksi)又写作榜式 ,原为一种尊称,译成汉语为“儒”,“先生”、“大 儒”、“读书人”,或谓是汉语博士之音译。努尔哈 赤时,曾将巴克什作为一种称号,封赠给文职官 员。巴克什还作为一种职务。获此称号的女真文 官职责,是缮写文书、翻译信件,记注国史以及 办理一些外交事务。 最早获巴克什称号的是达海(1595-163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