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在这明媚的初春读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当我知道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却已离开了人世 。香格里拉的人民呼唤他,连远在千里之外的 我也忍不住呼唤他。”一位署名“ ”的网民在新浪网上留下了这些感言。这 个让他感伤的名字叫作龚曲此里,云南省迪庆 军分区原副司令员,一位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 藏族军人。 在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55年的生命中,促 进民族团结始终是他的心头大事。他胸怀大局,热爱祖国, 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为迪庆高原的民 族团结进步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全国各族儿女树立 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榜样。龚曲此里本人是藏族,又是在藏族聚居的云南省迪庆藏 族自治州工作,在迪庆工作的24年间,他利用自己是藏族, 通语言、熟情况、懂民风民俗的优势,架起了党和少数民族 地区沟通的桥梁,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有困难顶 着干,有危险抢着上,以模范行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宗旨,在扎实的工作中建立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 落到实处,把促进民族团结的理念播撒到各族群众的心里, 以经济发展促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夯实民族团结的根基, 得到群众的敬重和钦佩,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穿军装的活佛” 。龚曲此里注定属于雪山。3次命运转折关头,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雪山,立志终生与之为伴清晨,嘹亮的军号吹醒了宁静的军营。一位饱经沧桑的大校军官早已伫立在雪线上,向着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行注目礼。龚曲此里几乎每天都以这种方式,开始自己新的一天。“一个领略不了雪山壮美的人,就很难在高原呆下去!”这是龚曲此里常对军分区新来的干部战士说的话。于是,人们听到了关于他一次次选择雪山 的故事。1970年,龚曲此里怀着矢志从军报国的梦想,参军入伍,来到了怒江江畔边防某团一连。他勤奋学汉语、学政治,刻苦练体能、练技能,很快成 为一个军政兼优的好兵,入了党、提了干。边境发生战事后,龚曲此里毅然说服家人推迟婚礼,义无反顾走向战场,带领全排官兵浴血奋战,出色完成 开辟通道的艰巨任务,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光阴似箭,弹指间,他在边防一线战斗了15年。按规定,他完全可以交流到省城去工作。恰在此时, 他听说迪庆军分区为方便在当地展开工作,正急着调一个藏族干部。使命的召唤,让时时对梅里雪山魂牵梦萦的龚曲此里果断作出选择:放弃昆明,回 迪庆高原!从迪庆州德钦县人武部副部长到军分区领导,转眼龚曲此里又在雪域高原奉献了15年。长期的缺氧环境和超负荷运转,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综 合征,特别是心脏损伤严重,每天都要口含丹参滴丸,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一次病倒后,组织准备安排他到昆明等低海拔地区去工作。这一次,妻子和孩子都希望能进省城。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家人大失所望。龚曲此里思考几天后,还是选择留下:“我是藏族干部,这里更需要 我。”这一留又是7年。2007年11月,龚曲此里在副师职岗位上任职满10年。那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有过几次昏倒的危险经历。家人相信, 这次下山是铁定的了,便抓紧开始收拾东西,忙着做进昆明的准备。然而,深爱着迪庆高原的龚曲此里,此时已与守卫的热土难舍难分。那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维稳任务十分繁重。他主动向军分区党委写报告: “是党把我从一个翻身农奴的后代培养成一名中高级干部,我请求允许我以一个老兵的身份,继续留在迪庆藏区为党工作,履行使命,直到生命最后一 刻。”龚曲此里这次的选择如同蜡烛选择燃烧。一年后,耗尽心血的他倒在工作岗位上,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v龚曲此里39年的军旅生涯中,担任的职务不少,走过 的地方也不少。特别是在云南迪庆工作的24年,和他 相识相处过的人,至今对他念念不忘,为他的事迹所 感动,为他的精神所激励,也为他的早逝而惋惜。v 在迪庆,记者采访了数十位与龚曲此里相识的人 ,包括部队官兵、地方干部群众和他的亲属,讲述他 们眼中的龚曲此里,采访常常被哽咽和抽泣所打断。v 从这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里,不仅反映出龚曲 此里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更折射 出龚曲此里心系藏区促发展、践行宗旨为人民、胸怀 大局保稳定、勤奋敬业作表率的崇高精神。部队战友:知心、关心、得民心身边的“知心司令”袁小龙(云南迪庆军分区一连连长) 龚曲此里把解决基层战士的困难作为自己日 常工作的首要问题,被官兵们亲切地誉为身边的“ 知心司令”。2006年底,副司令员带着机关几位领导冒着 大雪看望新兵连的战士,当时大家都站在操场上 列队欢迎,副司令员见此情景,马上命令所有人 员回到班上,他一个班一个班的去看望新战士: 和新战士们坐在火炉旁拉家常,询问有没有生活 上的困难。西藏籍新战士扎西来自牧区,刚到新 兵连汉语水平不是很高,和战友们在交流上有很 大的障碍。龚副司令员知道这个情况后就鼓励扎 西要好好学习,尽快适应部队的生活,同时也叮 嘱我们新兵连的带兵干部要多关心牧区来的新战 士,在生活上要多给予照顾,同时也要在训练上 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军营生活。没过几天,副司令就派人送来了几本汉藏对 照的学习手册。每次到新兵连,副司令都要为新 兵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官兵冷暖挂心上 王成东(云南香格里拉县人武部) 龚曲此里同志十分关心干部的安心、尽 心工作,把随军家属的安置挂在心上,发挥 当地民族领导干部人熟、懂行规的优势,把 干部家属安置工作作为拴心留人,稳定干部 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机会就向地 方领导反映情况,带着干部找地方领导汇报 困难。十几年来,先后有近10名干部家属经 龚曲此里同志的努力,得到了地方妥善安置 ,为和谐军政关系和干部扎根高原奉献军营 作出了贡献。龚曲此里同志经常与干部谈心交心,掌 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当了解到有一名后勤干 部因家庭困难、家属工作没着落而产生思想 波动时,主动谈心,正面引导,解开思想包 袱,第二天就带着那位干部去找州文化局长 、副州长,报告困难,请求安置帮助,经龚 曲此里同志反复做工作,在就业安置十分困 难的情况下,地方领导终于点了头,要来编 制,对这名干部家属给予了较好安置,解除 了干部的后顾之忧。干部群众:无私、尽责、爱国防萍水相逢的恩人徐世友(迪庆废品回收公司经理) 我有今天,得益于龚曲此里多年的无私相帮 。2004年4月的一天,龚曲此里下班回家,在一 个路口碰见几名藏族青年正和收废品的我争吵。 上前劝和后,龚曲此里看我不像本地人,便攀谈 起来,知道我刚从四川富顺来打工,一时找不到 工作,带的钱又花光了,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 。我是个外地的汉族人,和龚曲此里完全是萍 水相逢,可他一直挂念着我。打听到一个建筑工 地需要人手,立刻找到我,暂时解决了我的生计 问题。但他还是不放心,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又帮我成立废品回收公司,并给我送来 两万元的启动资金。事后才得知,这笔钱,是龚 曲此里从亲戚家借来的。靠这两万块钱,我把废品回收公司办得红红 火火,半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借款,还赚了好几 万块钱。早知他身体不好,我就不给他添麻烦了,就 是倾家荡产,也要治好他的病啊亲属亲友:热情、善良、有爱心他太爱帮助人了斯那拉姆(龚曲此里的妻子)2003年5月,龚曲此里回老家和村里的老人尼布谈心时,老人说:“年轻时,我 们最爱唱北京的金山上。北京天安门是啥样啊?要是能去北京看看,这辈子就 值了!”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了解到他们的渴望,龚曲此里记在心里了。聊天中,他 得知村里还有25个70岁以上的老人,都想到北京去看看。他对老人们说:“我可以资 助一点,坐飞机的钱我出不起,你们自己也筹一点吧。”回家后,他跟我商量,把家里仅有的8000元存款都拿出资助老人,又到县民政 局帮助协调了一笔经费,一起交给带头的老人尼布,让他带着村里的25个老人到北 京观光。这些年,这种事太多了。他太爱帮助人了,不管修桥、修路的缺资金,只要找 到他,他都从家里拿钱去帮助。龚曲此里就是这么个人,总是那么善良、热心。他在家里比较“霸道”,这些事基本他说了算。当然,他对我感情专一,对我和娃 都相当好,他拿家里的钱助人,我们都支持。用使命丈量生命的高度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高度却可以不断攀升。从龚曲此里身上,我们看到了使命铸 就的生命高度。生命融入使命,使命升华生命。倾注生命代价的奉献,最能称出使命的重量;耗尽生命能量的追求,最能 彰显人生的价值。龚曲此里从不把病魔放在心上,更不把缺氧放在眼里。强烈的使命意识,使他在献身国 防的奋斗中义无反顾;崇高的人生追求,使他在促进民族团结的大业中勇于担当。可以说,正是对使命的 忠诚和奉献,使他的生命和灵魂达到令人仰望的高度。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龚曲此里以重病之躯坚持战斗在迪庆高原?他在日记里说:“作为一名革命 军人,就是要凭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为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甘洒热血 ,勇于献身。”在他看来,如果说使命是一个圆圈,那么圆心就是党和人民;如果说使命是一 个支点,那么杠杆就是忠诚、热血和生命。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 ,对伟大祖国的真诚热爱,赋予他无穷的力量,给予他不竭的能量。清明时节,在多家网站开设的纪念馆里,网民们以点烛、献花等方式寄托哀思,纪念龚曲此里,让虚拟的网络空间变得真实而温暖。“拼命三郎,把毕生精力贡献出来,值得尊敬的好人。”“龚曲此里,伟大的勇士!我向您致敬!”“ 您是真的英雄,是香格里拉的守护者!”生前,迪庆高原各族群众把龚曲此里称为“穿军装的菩萨”;身后,更多的人用不同的语言描绘着 他们心中的藏家雄鹰。网友“胖海豚”说:“也许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他 为之奋斗的一切,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一颗美丽的心灵诠释生命真谛“龚曲此里是幸福的。因为他爱,因为他被爱。他爱这片土地上素不相识的老百姓,不管他们是 什么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也爱他,不管他们是什么民族。看到龚曲此里把收养的少数民族孩子视 如己出、夸耀说看,我这个家幸福吧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他的幸福,令人嫉妒。”龚曲此里 的幸福,深深地感染了一位来自新华网的网友。龚曲此里守护高原的一生,因为付出而幸福,因为执著而充实。年月日,在仅有万人口的香格里拉县城,两万多人自发为龚曲此里送行。一位网友认为:“人们呼唤他的名字,诉说他的事迹,颂扬他的精神,是因为他真正代表了人民 的利益,真正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时代的先锋,真正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2005年5月,龚曲此里(中)在香格里拉城区建设工地参加劳动。 图片:新华社发(摄影:钟兴良)作为全国五大藏区之一,云南迪庆一直是 最为稳定的。这其中,迪庆军分区原副司 令员龚曲此里功不可没。24年来,龚曲此里一直坚守在迪庆高 原,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奉献出全部的智 慧和心血,直至最为宝贵的生命。2008年 11月2日,他累倒在办公室里。3个月后, 他永远离开了这片土地。龚曲此里令人尊敬,他为之付出全部的民族团结与进步事业,同样 牵动着网民的心。“香格里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幸福山谷的代名词。然而 ,读完龚曲此里的故事之后我发现,这才真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 福山谷不同民族的人们如家人一般相处,和谐、安详。”一位 曾经去过香格里拉的网友说。民族团结是香格里拉的生命线,是香格里拉美丽的源泉。在新华网的军事论坛上,网友为龚曲此里献上了一首优美的诗 “静静地,你躺在这里,为高天的雄鹰哼一曲无言的恋歌/我不 相信,不相信死亡,会属于你/你的生命在这个多情的季节,一如香 格里拉亦梦亦幻/那巍峨的雪山,不正是你挺拔的身躯/那灿灿的阳 光,可是你的笑容/还有那绿绿的牧场,那是你的,也是我们心中的 希望,永远的希望”我的感想v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民族工作者,要像龚曲此里 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搭起一座民族团结的桥梁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像爱护眼睛一样爱 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