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 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 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 要的土地。狭义范围: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 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广义范围: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 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 水面等所占的土地。城市用地属性自然属性(本质属性)即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包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变更 的特征,包括不可移动性不可移动性、土壤和地貌特征土壤和地貌特征、耐久性耐久性和和不可不可再生性再生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我国早年城市用地功能地域划分为住宅区住宅区、 工业区工业区、商业区商业区及文教区文教区等类别。我国台湾省台北市1983年颁布的土地使用分 区管理规定中,将城市用地分为:住宅住宅、商业商业、 工业工业、行政行政、文教文教、仓库仓库、风景风景、农业农业和和保护保护等 九种用途。日本将市街化区域的用途分成八种,即:第一种居住专用地域第一种居住专用地域第二种居住专用地域第二种居住专用地域 居住地域居住地域近邻商业地域近邻商业地域商业地域商业地域准工业地准工业地 域域工业地域工业地域工业专用地域工业专用地域用地名称:居住用地 代 码:R 内 容: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分 类: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说 明: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 用地。居住用地范围n住宅建筑用地n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 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 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 、派出所等用地n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 、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n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用地名称:公共设施用地 代 码:C 内 容: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说 明: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范围n行政办公用地:市属办公用地、非市属办公用地 n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市场用地 n文化娱乐用地:新闻出版用地、文化艺术团体用地、广播电视用 地、图书展览用地、影剧院用地、游乐用地 n体育用地:体育场馆用地、体育训练用地n医疗卫生用地:医院用地、卫生防疫用地、休疗养用地 n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高等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用地、成人与 业余学校用地、特殊学校用地、科研设计用 地 、 文物古迹用地n文物古迹用地 n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 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 用地名称:工业用地 代 码:M 分 类: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说 明: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它用地类。工业用地范围一类工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 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 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 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 、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用地名称:仓储用地 代 码:W 分 类: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说 明: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仓储用地范围n普通仓库用地 : 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n危险品仓库用地 : 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n堆场用地 :露天放货物为主的仓库用地 用地名称:对外交通用地 代 码:T 分 类: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 说 明: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对外交通用地范围n铁路用地 n公路用地:高速公路用地、一、二、三级公路用地、 长途客运站用地 n管道运输用地 n港口用地:海港用地、河港用地n机场用地 用地名称:道路广场用地 代 码:S 分 类: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说 明: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范围n道路用地:主干路用地、次干路用地、支路用地、其它道路 用地 n广场用地:交通广场用地、游憩集会广场用地n社会停车场库用地: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非机动车停车 场库用地 用地名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代 码:U 分 类: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说 明: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用地名称:绿地 代 码:G 内 容: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说 明: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绿地范围n公共绿地:公园、街头绿地 n生产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用地名称:特殊用地 代 码:D 内 容: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 说 明:指特殊性质的用地用地名称:水域和其它用地 代 码:E 内 容: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 说 明:指除以上九大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用地。第四讲 城市用地中的居住用地一、居住用地 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之为居住用地居住活动是维持城市规模和城市机能运转的基本城市活动内容城市居住的概念已经被提升到“人类居住”的概念层面上,这是基于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乃是“人类住区”规划的主旨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1、用地组成(共分为四大类)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 要的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必需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 设施的用地; 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 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2、用地分类城市居住用地按照所具有的住宅质量住宅质量、用地标准用地标准 、各项关联设施各项关联设施的设置水平和完善程度,以及所处 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等,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 用地标准规范,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 我国居住用地分类类别说明一类居住用地市用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 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 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 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三、居住用地指标 1、表达方式: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2、影响因素:居住用地指标的拟定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城市规模 (2)城市性质 (3)自然条件 (4)城市用地标准3、用地指标 (1)居住用地的比重:按照国际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20%-32%,可根据 城市具体情况取值。 (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按照国际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18.0-28.0,并规定大城市不得 少于16.0 16.0 / /人。人。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理论发展中国古代:坊里;美国:邻里单位; 英国:村;日本:近邻单位;前苏联:居住小区。居住用地理论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以基本 构成单位和分级构成两个概念为主体。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2、居住用地选择居住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居民的生活质量 与环境质量、建设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多个方面,一般要考虑以下 几方面要求: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环境污染影响。响。(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俾以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合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6)居住区用地选择要结合房地产市场的要求趋向结合房地产市场的要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 (7)居住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要考虑相互发展的趋向和需要,如产业有一定发展潜力与可能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3、居住用地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的分布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分布,主要有以下方式 : 集中布置: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 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用地过于大片密集布置,可能会造成 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加,疏远居住与自然地联系,而影响居住生态 质量等问题。居住用地集中布置 :可以节约城市市 政建设投资,密切 城市各部分在空间 上的联系,在便利 交通、减少能耗、 时耗等方面可能取 得较好的效果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因城 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 时,居住用地可采用分散布置。例如:在丘陵城市,居住用地沿谷地分布;在矿区城市,居住用地与采矿点相伴而分散分布;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 用地与相配伍的居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 交通干线布置时,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如快速路、 轨道交通线等),在适宜的出行距离范围内,赋以一定 的组合形态,并逐步延展。例如:有的城市因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了沿线房地产业 的发展,居住区在沿线集结,呈轴线发展态势。(2)居住用地的组织与构成 居住用地的组织居民对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以及对设施的使用频繁 程度,同时结合城市道路系统与网络的构筑作用: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目标,完善用地构成的整体 结构与效能的专项性规划类别。居住用地的构成:在规模较大的城市,通常采用多级序列多级序列的构成形态A:英国哈罗城城市居住用地由三级构成,即: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为基本构成单位(6000人)居住区居住区: 2-4个邻里单位组成居住区(17000-23000人 )居住地域居住地域:由几个居住区构成城市的居住地域(90000人,用地2450公顷)B:我国1950年代后,城市居住区建设 :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居住街坊居住街坊-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居住区居住区- -居住地区居住地区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按照国际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