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 诗 文 的 默 写 与 赏 析温 州 十 二 中林 洁考试目标: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 的名篇名段名句;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 的作用并灵活运用;3、能欣赏分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读不懂 记不住 写不对原因分析赏析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品 词品 情品 味孤 ? 怨?边塞诗读中品品中读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写得 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 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 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黄河远上白云间” 七个字,莽莽苍苍,浩浩瀚瀚,给人的是“黄河之 水天上来”的壮美感觉,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到高阔 的境界,而正好与它相配的是“一片孤城万仞山” ,显得意气相连。边塞诗一向给人以荒凉险恶的感 觉,但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一片无法抗拒 的壮阔与豪迈。悠扬哀怨的羌笛声在空中飘荡之际 ,有谁能比战士们更思念自己的故乡呢?掷地有声阳刚气 盛唐诗坛西北风赏析妙处:读一读,品一品(任选一题)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乙早梅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梅: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 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 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 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 ”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 ,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 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 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 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 极为精彩的一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宋林逋卜算子: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 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开篇“ 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 、“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 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 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 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 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 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 。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蹙皱的眉峰。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 , 红花凋零。 此句以绿 代叶、 以红代花,虽为过 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 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 ”),但把“红”同“瘦 ”联在一起,以“瘦”字 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 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 ,在修辞上有所创新。古诗中常见意象:杨柳伤离别、惜别杜鹃伤春、离愁、思乡鸿雁信使、思乡嫦娥孤独、悔恨燕子春天、物是人非月乡愁、相思诗贵想象,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 造出绝妙的意境,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就是明证 。”“千里”“四百八十寺”等跨越时空的词语,让人 对江南春色产生无限遐想,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 穷”!“千里”二字是可体现诗人视野的广阔,不仅仅 局限于眼前的十里景色,而是由眼前联想到整个江 南的春景应该都是如此。“千里”也带有一种普遍的 意味,范围较广,能更好地反映出春天,江南莺啼 四百八十寺鸟鸣,花红草绿的热闹的景象,这是春 的特点。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离别,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咏的最经久不衰 的话题。因为没有一个人不经历离别,它始终会出 现在生命中的某个片段。在唐诗中,许许多多流传 至今的佳句都是诗人们在离别时挥毫而就的,离别 让诗人们迸发出充满才情的热烈火花。在唐代的离 别诗中,大多喜欢对周围的景物作描写,或寥寥几 笔,或细致入微,以景托情,表达一种深深的伤别 情绪。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 疑是这类离别写景诗中最奇特的一篇。 白是 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 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 生的怅惘之情。“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大雪茫茫望不见远去 的朋友, 所见惟有雪上空留的马蹄痕迹而已。其 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 中,寄托了深深的惜别之情,悠悠的留恋之意。诗人将友人一直送到天山下,还依依不舍地目 视友人在“山回路转”中消失,直到雪上只留下友人 坐骑的淡淡印迹。假如他们没有深厚的友谊,能在 这样酷寒的大雪天里难舍难分吗?而这一别有可能 三五载都见不到面,岂不叫人黯然销魂?岑参在诗 中不写一个“伤”字,是因为早已将深深的伤感埋藏 在雪中。别 亦 伤 怀 景 亦 奇解背景品语言明意象悟意趣通情感古 诗 的 赏 析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 ,连成片了。“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 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品词: “满” “压” “ 低”“恰恰” “时时” “戏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 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 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此诗。第三句“留 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 不得离开的样子,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 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 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 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 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 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 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 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 起来就更亲切有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2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 的碧绿。3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 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 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 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 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 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 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 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 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 ,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 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 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 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再 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