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联的特点 构思途径对联题命题规律v命题规律:以主观题的样式出现在第二卷,要求 是 给出上联,对出下联.对联题命题特点v仿写对联属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察 的范围,也属于 仿用句式 的考察范围.以对对 联的形式设计题目,既贴近生活,又新颖,给人 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联种类v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 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 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 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的形式v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 ;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 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 等。对联与格律诗v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 。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 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 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 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 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 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 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对联的特点v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v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 ,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 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 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 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 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 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 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 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v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 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 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 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 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 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v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 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 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 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 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 的理论。 刘勰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 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 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 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 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v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 。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 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 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 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 术奠定了基本框架。 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v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 ;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 ,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 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 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 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 很有帮助。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 ),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 举例说明: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v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 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 ”、“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 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 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 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对联的特点(一)形式对称v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写作的艺术就是提 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 ,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 口成对了对联的特点 (二)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 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 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 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 即成败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 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 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 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对联的特点 (二)内容相关v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 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 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 ;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 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对联的特点 (二)内容相关v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 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 联系是很缜密的。 对联的特点 (二)内容相关v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 ,何敢在前,何敢在后。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 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 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 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 ,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对联的特点 (二)内容相关v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 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 ,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 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 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 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 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v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 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 ,朗朗上口。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 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 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 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 、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 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v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 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 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 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 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 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v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千峰拔地;万笏朝天。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 汉,又像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 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 ,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 不到的。 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v再请看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 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 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 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 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 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实际上,做好一 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 。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v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 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张、比拟等手法 ,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 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 如一洗澡堂联:到此皆洁身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 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对联的特点(三)文字精练v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 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 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 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 可属常对,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 ,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 对联的特点(四)节奏鲜明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 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 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 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 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但它并是不 无序可循。对联的特点(四)节奏鲜明v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 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 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 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 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 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 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 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 们的属对水平。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对联构思途径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 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 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高三考生, 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 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 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 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 、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 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对联构思途径v点题法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 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又如九月婚联: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对联构思途径v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 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 几乎全用双点,如: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 (扇店)纵谈中外事洞彻古今情 (报社)对联构思途径v虚字法可以虚字起首,如:何须蛋白寻营养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至大至刚,三天两地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 ,如: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 宁子路祠)对联构思途径v数字法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 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 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数字起首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 印月联:三面湖光,四围山色一帘松翠,十里荷香对联构思途径v数不对数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 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 一些固定词来对。如: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 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 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 木、水、火、土)。对联构思途径v示时法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 台北太古巢)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对联构思途径 v示位法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 ,如: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 具体位置。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 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