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所谓苏俄心理学,就是指苏联与俄罗斯的心理学,具体说来,应该包括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苏联时期的以及现在俄罗斯的心理学。 第一节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俄罗斯心理学的现状第一节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苏俄心理学历史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 段: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心理学、苏联时期的 心理学以及当前俄罗斯的心理学。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心理学 (一)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革命风暴(1905年和1917年)前夕,社会意识形 态领域呈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在自然科学领域,俄国自然科学家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心理学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世纪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思想对俄国进步心理学思 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心理学中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的斗争俄国意识形态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也体现在心理学领域中,并带有浓厚的政治 色彩。反映在心理学思想领域虽然也有唯物主义因 素,但反映当时官方意识形态的唯灵论和思 辩学派的唯心主义占着统治的地位。谢切诺夫、别赫捷列夫等倡导的研究心理现 象的物质本质即神经过程的科学方法,给唯 心主义心理学家所宣扬的灵魂论以有力的打 击。(三)俄国心理学中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 传统的代表人物 1、谢切诺夫(I.M.Sechenov,18291905),哲学 的唯物主义者,俄国伟大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俄 国生理学和心理学中自然科学学派的奠基人。 2、重要著作:脑的反射(1863)、神经中 枢生理学(1891)、谁去研究和如何研究心理 学?(1873)等。 3、谢切诺夫长期从事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发 现了“中枢抑制”现象并建立了新的反射理论。 4、谢切诺夫把反射理解为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包括外界对有机体的作用、反射的中枢部分脑 内进行的神经过程、机体的应答活动。 5、新反射理论揭示了心理与大脑的联系,证实了 客观世界对心理的制约性,同时否定了心理学中的 内省方法,确定了心理活动规律必须借助客观方法 研究的客观性质。巴甫洛夫生平巴甫洛夫(I.B. Pavlov,1849 1936),俄国伟大 的生理学家,诺 贝尔奖获得者, 苏联科学院院士 。1904年由于在血 液循环和消化系 统研究方面的贡 献而获得诺贝尔 奖金。主要著作 有:动物高级 神经活动客观研 究二十年:条件 反射(1923)、 大脑两半球机 能讲义(1927) 和巴甫洛夫星 期三(三卷本)等 。 2、巴甫洛夫的主要理论思想巴甫洛夫发展了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实验(图)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及其相互诱导条件反射和暂时神经联系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动力定型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表)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3、兰格兰格(N.N.Langer)是俄国实验心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20世纪俄国进步心理学最卓越的代 表,他曾经在莱比锡跟随冯特学习,但他不同 意冯特的内省主义心理观,在处理“心”与“ 物”的关系上坚持唯物主义立场。1888年兰格提出了注意的运动理论,认为注意 的起伏是由于肌肉动作的连续性而产生的。兰格认为心理的进化与完善化是由于它有效用 ,反对把生存竞争、自然选择学说推广到人类 活动的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他强调人的社会本质,人是社会、历史的实体 。(四)俄国唯心主义内省心理学的主要代 表人物 1、格罗特格罗特(Gelot)是俄国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内省心 理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冯特心理学在俄国的代表人物,坚持内省法是 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认为心理学的目的:研究“不伴随物理和生理过 程的纯心理内容”。心理学的使命就是论证宗教和 唯心主义。格罗特批评了谢切诺夫“真正的实验心理学家只 能是生理学家”的观点。 格罗特心理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心理 能量的观点。他从唯心主义出发,把能量守恒和转 化的规律运用于心理学,认为能量不一定依赖于物 质。 2、切尔班诺夫切尔班诺夫(K.I.Chelpanov)是格罗特的得 意门生,曾在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工作和学习 ,深受冯特和斯顿夫的影响。宣扬冯特的内省主义心理观,把自我观察看作是“认识心理现象的唯一源泉”,坚持心理学 中的内省主义方向。在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他始终顽固地坚持唯 心主义立场。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认 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于一般世界观之外的经验 科学。二、苏联心理学的初创与斗争(一) 苏联建国初期的形势及心理学的状况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展开了用马克思列宁 主义改造一切文化领域的运动。别赫捷列夫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遵循谢 切诺夫的实验路线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性, 即神经过程。切尔班诺夫,培养了一大批执行内省主义心理 学路线,并肆虐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两种势力展开激烈的论战以布隆斯基、柯尔尼洛夫和维果茨基为 代表的心理 学家主张改造传统心理学,建 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的纲领、原则。以切尔班诺夫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坚持内 省主义,公 开向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派挑战 。 (二)苏联心理学领导权的确立1923年1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全俄第一届精 神神经病学代表大会,它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科学的首次胜利,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苏 联心理学的领导权。(三)向传统心理学开战的早期著名心 理学家20世纪2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哺育下, 苏联心理学界出现了一批积极主张以马克思主 义哲学作指导,对传统心理学进行改造的年轻 的心理学家,其中布隆斯基、柯尔尼洛夫和维 果茨基最具有代表性。1、布隆斯基布隆斯基(P.P.Blonsky,1884-1941),苏联心理学 初创时期的主要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学的改 革(1920)、科学心理学概论(1921)、心理 学概论(1927)、记忆与思维(1935)等。布隆斯基把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从“沉睡的生命 ”向“完全清醒的生命”的转化。沉睡的生命原始清醒生命不完全清醒的生 物行为完全清醒生命布隆斯基第一次试图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广泛的方面系统地考察 心理学的最重要问题心理发展问题。2、柯尔尼洛夫柯尔尼洛夫(K.H.Kolnilov,1879-1957), 主要著作 有:无产阶级儿童心理学(1920)、早期儿 童的研究方法(1921)、现代心理学与马克思 主义(1925)和关于人的反应的学说(1927)等 。柯尔尼洛夫最早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应当 成为心理学的基础: “心理学一直被看成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运用马克思主义科 学内部的哲学世界观对心理学加以重新估计。 ”(斯米尔诺夫,1984)心理是脑的物质属性,心理现象同生理过程是 统一的。强调心理过程中的质变与量变、对立 面的统一和斗争、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等。 认识心理学的对象、本质及其研究的途径等基 本理论问题的重要性。 三、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尝试与经验教训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的心理学目标 ,在心理学界基本达成共识。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包括心理学在 内的许多学科都非常明显地受到政治因 素的影响。 从1931年开始,苏联心理学开始了以批 判反射学、反应学和文化历史理论为 中心的心理学论战,同时对外国的行为 主义、格式塔、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流派 进行了批判。(一)别赫捷列夫的反射学别赫捷列夫(B.M.Bekhterev,18571927)是苏 联著名的老一辈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 学家。曾经在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学习,与1885 年在喀山大学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创立反射学,对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进行了客 观研究。他被列宁称为“新型的心理学家”。主要 著作:关于脑功能学说的原理(1903)、 脑和它的活动(1929)、客观心理学(1917)、 反射学的基本原理(1918)、集体反射学 (1921)等。其反射学的不足:机械主义忽视了意识问题唯能论(二) 反应学的问题柯尔尼洛夫提出了“反应学” ,并提出“脑是 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现实存在的反映”等 一系列基本命题。他强调人是社会的实体,心理学是关于具体社会条件下生动的、完整的、具体的个体行为的 理论。 反应学的不足:折衷主义机械论(三) 对儿童学、心理测验和心理技术学的批判 四、苏联心理学基本体系的形成(一) 20世纪30年代研究人行为 的代表大会的召开1930年1月在列宁格勒召开的全 苏关于研究人行为的代表大会成为 苏联心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会 议明确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作 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心理学体系以及 研究心理的物质本体即脑机能的工 作方向。(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苏联心 理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心理、意识的论述 为苏联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心理与物质的关系心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列宁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理论:心理是 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 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 思,1972) “我们的感觉反映客观实在,就是说,反 映是不依赖于人类和人的感觉而存在的东西。 ”(列宁,1988)五、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苏联心理学的发展 (一)1962年的全苏心理学会议1962年5月在莫斯科召开的“高级神经活动生 理学与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全苏会议是继1930 年召开的批判行为主义大会之后的又一个里程 碑,对苏联心理学的变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 (二)安诺兴及其机能系统理论安诺兴(B.K.Anoxin,18981974),生物 学博士、教授,苏联生理学家、心理生理学家 ,苏联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院士。安诺兴的研 究主要体现在对巴甫洛夫学说的发展,即提出 了机能系统理论。(三)捷普洛夫与涅贝利岑对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研究的新进展捷普洛夫(B.M.Tiepulov,18961965) 和涅贝利岑(B.T.Nebalizin,19301972)都 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或通讯院士。巴甫洛夫 曾提出三种最主要的神经系统特性:强度、平 衡性、灵活性并由此归纳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 的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与弱型。50 年代后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等人以人为对象进 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补充了神经过程的易变 性、动力性、皮层兴奋的集中性以及皮层的激 活性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了巴 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为人的 个性差异的生理基础增添了有科学依据的内容 ,从而在苏联创立了差异生理学学派。 (四) 列维托夫论“心理状态”列维托夫(Levytov,18901972)提出 了“心理状态”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 结构应该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三部分。1964年列维托夫发表了专著论人的 心理状态,专门介绍其多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结果。 (五) 洛莫夫等人对人的感觉研究的新 进展洛莫夫(B.F.Lomov,19271990)是苏 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所长,提出了操作阈限,即最佳识别阈限的新概念。 (六)斯米尔诺夫等人对记忆的研究斯米尔诺夫(A.A. Smirnov,1894 1980),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心 理学问题杂志主编。20世纪60年代以 来,以斯米尔诺夫为代表的苏联心理学 界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意识与 活动统一观推进了对记忆的研究。斯米 尔诺夫等人对记忆过程、不同年龄儿童 的逻辑识记方法、记忆的年龄差异和个 体差异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七)鲍诺维奇等人对关系研究的新进 展鲍诺维奇(L.I.Bozhovich,1908 1980)是苏联研究个性心理学与教育心理 学的著名学者、教授,在苏联教育科学 院创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