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讲讲座4 组组合选择题选择题的解题题技巧2所谓组合选择题,是指在题干下面有多个叙述选项内容,而每个供选答案中一般包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叙述选项内容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涉及的内容较广,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依据组合选项是否有特定顺序,可将组合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有序组合型,一类为无序组合型。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对每一个叙述内容做到准确无误的判断,往往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运用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就能达到既快捷简便,又能提高正确率的目的。3一、有序组合型【理论阐释】1含义:选项中的组合有一定的排列顺序2常见类型(1)过程排序型:依据某一实验的操作过程或生理过程等排序的组合类型,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装片制作流程;(2)对应排序型:依据题干中不同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找出选项中与之对应的正确选项的组合类型,如题干为: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是( )。43解题技巧此类选择题一般有两种解题方法,即正推法和正反交叉排除法,最简便有效的是后者。(1)正推法解题步骤一般如下: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小选项将各小选项正确排序 对照选项A、B、C、D得出正确答案。 5(2)正反交叉排除法解题步骤如下:找出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小选项 找出符合题干要 求但选项中无的 将含有该小选项 的所有组合排除 将不含有该小选项 的所有组合排除 明确剩余小选项的正确排序 得出正确答案 6【典例导悟】1、过程排序型【例1】(2010上海高考)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中心体发生倍增 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 B.C. D.7【解析】选C。方法一:正推法: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顺序为先进行分裂间期,后进行分裂期,而分裂期按前、中、后、末四个时期依次进行。而题目所给的四个内容发生在后期;发生在前期;发生在间期;发生在中期。故正确排序为,对照选项A、B、C、D,C正确。 方法二 :正反交叉排除法: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题中四项内容均为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两个阶段,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DNA复制和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故一定在最前,排除A、B、D选项,选C。8图示如下: 小选项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在细胞分裂期过程在顺序最前面C正确筛 选正确 排序92、对应排序型【例2】(2010佛山模拟)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10(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酿脓链球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正常免疫 自身免疫病(内源性过敏反应)免疫缺陷 外源性过敏反应A. B.C. D.11【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体的几种免疫方式。方法一:正推法:结合选项,回顾免疫有关知识,对应如下:(1)吃海鲜腹泻外源性过敏反应(2)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免疫缺陷(3)抗红细胞抗体引起正常红细胞裂解自身免疫病(4)抗体攻击心脏瓣膜自身免疫病(5)细菌外毒素进入机体,抗体与之结合 正常免疫。对照选项A、B、C、D,B正确。12方法二:正反交叉排除法。浏览各小选项,很明显,(1)内容是一种过敏反应,海鲜是外来物质,故对应,结合选项,排除A、C,观察B、D特点,只有(4)内容对应选项不同,分折(4)内容即可,(4)内容重点强调的是抗体对心脏瓣膜进攻,心脏瓣膜为自身物质,故对应,排除D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3二、无序组合型【理论阐释】1含义:选项中的组合无特定的排列顺序2常见类型(1)单一考查型:只考查某一知识点的选择题组合类型,选项组合中无特定的排列顺序,如题干为: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2)综合考查型:将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的选择题组合类型,选项组合中无特定的排列顺序,如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143解题技巧此类型一般仍有正推法和正反交叉排除法2种解题技巧,最简便有效的仍是后者。 (1)正推法找出供选组合中符合要求的小选项对照选项A、B、C、D选出正确答案15(2)正反交叉排除法:将最明显的符合题干要求的小选项找出,排查A、B、C、D中不含有此小选项的组合,再将最明显的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小选项找出,排查A、B、C、D中含有此小选项的组合,将含有这些小选项的直接排除。对比剩余备选项,组合中的相同小选项可不考虑,将相异小选项加以辨析,从而根据题干要求得出正确答案。16【典例导悟】 1、单一考查型【例1】(2011兖州模拟)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酶都是蛋白质 有的酶是蛋白质 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 B C D 1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和功能。方法一:正推法。从酶的概念出发: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任何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因为细胞代谢必须有酶的催化,故不正确,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故错误,正确;酶的功能是催化功能,其催化本质是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错误,正确,综合得到正确,即正确选项为C。18方法二:正反交叉排除法。由各选项可知,一定错误,一定正确,故只判断即可。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代谢,而细胞代谢必须有酶的催化,所以正确,而矛盾,故排除D,选C。192、综合考查型【例2】(2010上海高考)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葡萄糖彻底氧化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葡萄糖脱水缩合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 B. C. D.20【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多糖的合成。方法一:正推法。分析各小选项,有氧呼吸过程糖彻底氧化,人和植物均可进行有氧呼吸,故正确;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植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错误;葡萄糖可以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人体多糖为糖元,植物多糖为淀粉或纤维素,故正确;无论有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故正确。组合正确小选项,C正确。21方法二:正反交叉排除法。浏览各小选项,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故错误。将A、B、C、D中含的排除,即排除A、B、D,从而得出C正确。总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一道试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找出并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2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