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豫南九校2011-2012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 文试题参考答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名士与名流1.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但人生姿态不同,人 生境界不同。B. 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 务虚。C.名流与名士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 者往往是无意而得。B(“前者务实,后者务虚”意思和原文不符。)2.下列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3分)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 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 更喜欢社会和人群。C.名士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回归自然 ,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更大的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 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C(“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和原文不符,名士淡泊名 利,非刻意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创造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需要名流坚贞自 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又有入世救世之 志。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 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名流越来 越多。 C.时代和时尚的变化会使许多名流被新的名流取代,而 洁身自好有“士”的独立人格的名流却不会因此湮没 无闻。 D.名流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了知识人的内 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因而其言行常常 令名士不齿。 B(“导致人口的素质普遍下降”于原文无据,“因此 ”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 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 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 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 之。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 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有余 ,仪容伟岸,以勇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 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 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他洒脱不羁而能 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 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 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 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 令。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 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 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 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 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不 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 ,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 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 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 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 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 厉其余。”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 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 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 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 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 ,以此来劝勉其他人。”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 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 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 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 遂将云去。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 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 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 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 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 ),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 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 拉了下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 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 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 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 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 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 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 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 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 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 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 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 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 中,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所探 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 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 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 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想把我当成 你的属吏么?”(一说是:我难道是想做丞相的小吏 么?)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 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 书朱云传)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 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 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 在平陵东郭之外。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 高:崇敬 B御史遂将云去 将:带领 C以旌直臣 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 仕:做官 B(将:拉,拽。) 5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 C )(3分) 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小生乃欲相吏邪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 椁 A. B. C. D. C(表现朱云勇猛;表现朱云率直、倔强;表现朱云 不拘礼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3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 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 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 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 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 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 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 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 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 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 的盛情挽留。 D(应是他所探访的人都恭敬地对待他,“但是”所表 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 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得分点:“ 匡、亡、尸位素餐”各一分,大意2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 容之。(5分)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 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得分点:“使、 是、容”各一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春寒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 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 子谢世后次子病逝。“青帘”指酒旗。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 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 ,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 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 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 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 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 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 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 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土地平旷, ,。(陶渊明 桃花源记) (2)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 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而 后人哀之;,亦 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1)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3)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乙 选考题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 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 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木 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C E ) A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 消资格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小说情节的 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 B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朱 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 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朱丹参加决赛 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 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中的这个重要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 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 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 重,真切感人。C(3分)E(2分)A(1分) (A“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不确切。B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 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