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知识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知识总结知识巩固任课教师:廖昌云探究性学习,发挥你的主体性精神探究性学习,发挥你的主体性精神探究性学习,发挥你的主体性精神探究性学习,发挥你的主体性精神知识温故小资料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进行 对话、论战。在古代哲学家那里,指的是通过 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后 来,辩证法被当作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它本是亚里士 多德的一本文集的名称,叫物理学后编。 当时在出版亚里士多德的文集时,编撰者们把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 学,而把他研究有关神、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学学说放到物理学的后面,取名为 物理学后编,当这部著作介绍到我国时,学 者严复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意思是说,超乎物体具体形态之上 的那些事物叫做“道“,具有具体形态的事物叫做 “器“),把阐述抽象道理的物理学后编就取 其意翻译成了“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的学问)。 所以,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从黑格 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1)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事物发展的状态是怎样的? (3)新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返回参考答案: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 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 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学习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2、了解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 上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难点: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 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既坚持 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学习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主要问题1.辩证法回答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 3.辩证法分为哪些派别? 4如何正确地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 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老 子说:P81荀况“生到死,彼此孤立互不相干。” 郭象“只见树林木,不见森林。”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P81第 1 组老 子“世异则事异,事变则备变。”韩非“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董仲舒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对立第 2 组“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 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黑格尔“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 物中没有任何矛盾。”杜林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对立第 3 组小结: 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的表现: 在事物 中没有 任何矛 盾。 道之大原 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 人们从生 到死都是 彼此孤立 、互不相 干的 。发展的根 本原因在 于事物内 部的矛盾 性。 世异则 事异, 事异则 备变。 人能群 ,彼不 能群。 观点 杜 林 董 仲 舒 郭 象 黑 格 尔 韩 非 荀 况 哲 学 家 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 1、第一组材料中,老子的言论体现了联系 的观点,而郭象的言论则体现了孤立的观 点;第二组材料中,韩非的言论体现了发 展的观点,而董仲舒的言论则体现了静止 的观点;第三组材料中,黑格尔的言论承 认了矛盾,而杜林的言论则不承认矛盾的 存在。2、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现了辩 证法的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 则代表了形而上学思想。材料分析3、上述材料说明的哲学道理: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中。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 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4、不能找到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无论是在 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 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5、“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世界是一个 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即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同时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是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不能否定 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 与今天,今天与明天联系。6、这一态度说明了: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 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7、“十个统筹”包含的哲学道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整个世界就是有机联系的统一 整体一。“十个统筹”立足全局,着眼整体,正确反映了经济、 社会、自然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 (2)事物及其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 统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我们的发展的重点, 促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国 内外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我们的改革和 建设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十个统筹”反映了经济、 社会、自然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符合客观实际和客 观规律的正确决策。 (4)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贯彻“十个统筹”,按照“十个统筹” 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认识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分歧根本观点阅读课本第83页“理论评析”,填表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承认矛盾,事物 内部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否认矛盾,事物 变化原因是外部 力量推动承认矛盾否认矛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事不关已,高高挂起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1)分歧之一:联系 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的对立。二、理论评析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2)分歧之二:发展的 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 立。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就为,没利不为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3)分歧之三:全 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 点对立 (4)根本对立(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 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为什么?因为矛盾的观点:第一、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 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相反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 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它必然承认事物的发 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 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第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 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就必然用全面的观 点来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却相反。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 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在于是 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 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这说明 了事物的 发展需要 哪两个原 因呢?两 个原因在 发展中的 地位作用 相同吗?事物的变 化发展是 内外因共 同作用的 结果,两 者同时存 在,缺一 不可。结 合2. 对内外因的理解内因:、内因和外因的含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 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与 它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外因 :、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根据、根本原因, 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 性质性质和和方向方向。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观察通过观察 你发现了什你发现了什 么?说明了么?说明了 什么哲学道什么哲学道 理?理?39 C37-39 C37 C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一个生命一个生命垂危垂危的病人,如果遇到医德高尚、的病人,如果遇到医德高尚、 医术医术高明高明的医生,并且具备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的医生,并且具备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 要的药物,病人就可能得救,要的药物,病人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起死回生;相反,;相反, 如果遇到不负责任或者医术不高的如果遇到不负责任或者医术不高的庸医庸医,或者缺,或者缺 少必要的医疗条件,病人可能少必要的医疗条件,病人可能死亡死亡。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结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不可缺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不可缺少, 而且有时甚至还起着非常而且有时甚至还起着非常重大重大的作用。的作用。外因能不能撇开内因而起作用呢?外因能不能撇开内因而起作用呢?已经无法医治了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作用表 现在两个方面: 实现内因对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 向的决定作用; 能够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到加速和 延缓作用。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说明在事物的变 化中内因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 是第二位的。苍蝇叮蛋的前提是蛋有缝。辨析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在事物发展中 相当于什么? 一定吗?怎样才能出高徒吗?名师出高徒。对出高徒有没 有帮助?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 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 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 合的观点。2、题中的观点看到了名师作为外因对高徒成长的重要作 用,这是合理的,正确的。但它忽视了出高徒的根本原因 在于事物内部,而不在于事物的外部,没有徒弟的努力, 再高的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 作用。3、所以要出高徒,必须把名师的引导与高徒的努力结合 起来,即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外因决定论。内外因辩证 关系原理、 方法论发发 展展内因内因( (内部矛盾)内部矛盾)外因外因(外部矛盾)(外部矛盾)通通 过过根根 据据条条 件件发展方向方向加速加速、促进、促进 延缓延缓、阻碍、阻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决 定影响影响性质性质原原 因因知识拓展: 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两者研 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 “是什么”,辩证法则 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 (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坚持 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 的关系,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论 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 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主观臆 造的。 (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 理之中,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把两 者统一起来,有机地相结合。3、学习上述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正确看待腐败现象?坚持联系的观点:腐败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有复 杂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与党的性质 、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 本不相容的。坚持全面的观点:腐败现象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这是支流,各级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