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1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一、而常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屈原列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二、何1.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子何恃而往? 为学客何为者? 鸿门宴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丞相祠堂何处寻? 蜀相.2.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何敢助妇语? 孔雀东南飞.3.复音词(1)“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 .三、乎1.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 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四、乃1.常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报任安书(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五、其1.用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 (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它”(包括复数)“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秦王恐其破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2.用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3.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六、且1.用作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2)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3)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孔雀东南飞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1)将,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2)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3.复音词(1)“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赤壁赋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2)“且如”,就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行). . .七、若常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2)表示“比得上”。徐君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你;你们。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4)海神名。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秋水.八、所1.常用作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2.复音词“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 .“所谓”所说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所在”解释为“到处”。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九、为1.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