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l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 素的影响 l森林水文效应 l城市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 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 称为水文效应。这里所谈的水文效应,主要使指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这种效应大多仍遵循水与 环境关系中固有的自然规律。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 响何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使指人类活动使水循环 要素的量或质、时空分布直接发生变化,如兴建 水库、跨流域引水工程、作物灌溉、城市引水等 ,均直接使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量、质发生改变; 间接影响使指人类通过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局地 气候,以间接方式影响水循环要素,例如植树造 林、发展农业、城市化。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 对的。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温要素的 影响人们在与陆地上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斗 争中,通常采取拦河筑坝建水库、跨流域 远距离调水等水利工程措施,以调节和调 剂水源不住的季节和地区的用水问题。这 就是河道中原来的自然水文状态改变为人 工控制的水文状态,导致水循环和水量平 衡发生重大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水库水文效应狭义的指水库与其水文因素和它们变化过程之间 的相互影响。广义的是指水库蓄水体与其周围环 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首先是水库拦蓄地表径流 、减少入海流量,从而 改变流域内水量平和要素的对比关系。 其次筑坝拦水后,坝上游库区水位壅高,使流速 逐渐减慢,引起泥沙淤积,水体有河流变成了人 工湖泊,水的流动状态改为波浪,湖流及异重流 等,坝下游河流径流完全在人为的控制中,洪水 拦蓄,以防洪蓄水,枯水期泄水,增大流量,以 利于灌溉航运。水库除了该改变流域原有水循环系统外,还会使地 区热量平衡发生变化(比热容大) 水库坝上游水位的太高,同时也抬高了上游地区的 地下水位,增加了水库邻近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 这样也常常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此外,水库建成后往往会给周围自然环境带来一些 不利的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诱发地震)和生态系 统的变化。跨流域调水水文效应 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变水的地区 分布,将湿润地区的部分水量调到较干旱 缺水的地区,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首先是改变水循环的路径,此外还会破坏 原来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的状态。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大体可归纳为如下的 模式:调水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变化。跨流域调水的水文效应可分3个 影响区来分析:水量输出区主要是由于水量减少,从 而于枯水季节在引水口以下会导致泥沙的沉积,河道 特性改变,河水自净能力减低,河口海水入侵加剧等 ;输水通过区的水文效应,是由输水环境效应、渗水 环境效应、阻水环境效应和蓄水环境效应等一系列水 文环境效应引起的,调水后将抬高输水线两侧和蓄水 体周围的地下水位,加重土壤盐碱化,并给水质、湖 泊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水量输入区 的永文效应是由外水大量引入造成的,可能导致地下 水位升高,水溶盐的积累,蒸发量增加,土壤次生盐 渍化和农田小气候的变化等。 小型农田水利措施水文效应包括灌溉、排水措施 、山区梯田谷坊措施 、平原迂区的 控制措施等 农田灌溉主要通过修建蓄水塘坝或提水工程 输配水系统 等措施,以满足田间灌溉的蓄水要求。这些蓄 堤 引 输水 工程一旦实施运转,就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流量过程及水量 的空间分布。 地表或地下水排水效应主要是加速地下水消退,降低地下 水位,减少潜水蒸发,从而加大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 是水流量增加。 山区修筑水田 谷坊 鱼鳞坑等,主要是改变坡面和河流的 坡降及糙率,拦蓄和延缓了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変地表水为潜流,因而延缓洪水过程,同时也起着防止 水土流失的作用。农业措施的水文效应 农业措施影响水文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径流的 产流、汇流条件及蒸发和下渗的条件而反映的。农 业措施水文效应的性质和大小,因农业措施的不同 而异。如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蒸腾量,需水量差别 也很大;不同的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具有不同的耗 水量,垦荒耕种以及深耕、土壤保墒措施等都能改 变土壤的下渗能力;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有防止水土 流失、增加降水下渗的作用;修筑梯田还会改变坡 面汇流条件,延缓汇流过程等。但水土保持措施的 水文效应取决于措施的设计标准,当降雨量超过水 土保持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使措施失去保水保土的功 能。从水文效应的大小来看,在设计标准内它与降 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水土保持的效应随降雨量的 增加而减小。 森林水文效应 森林对蒸发、降水、径流等水平衡要素及 河流、地下水、泥沙等水文情势的影响。一、森林拦洪作用林地由于林冠 枯枝落 叶层的截留和增大土 壤渗蓄能力而起到拦 洪作用。森林最大截留量实测资料森林 种 类橡 树 松 树杉树 幼 松苹果 树洋槐油松白 杨最大 截留 量2017201523212016说 明四 川 凯 江四川 凯 江湖南 肖溪 山黑 龙 江 宾 县河北 易县河北 易县河北 易县河北 易 县二、森林对流域蒸散发影响林地蒸发市值被截留蒸发 植被散发和土壤蒸发的 总和。 林冠枝叶截留的雨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它与散发 量(通过根、茎、叶向大气逸散的水量)、林内 地面蒸发量共同构成林地蒸散发。林地蒸散发中 散发量占很大比重,地面蒸发量较小。气候湿润 ,有充沛水分供给蒸发的地区,森林对流域的蒸 散发影响不大;气候干燥,水分供应不足的地区 ,林区蒸散发比非林区大。 同一地区林地蒸散发比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大,温 湿的低纬度地带森林对蒸发影响大,寒冷干燥的 高纬度地带影响小。三、森林对降水影响一般认为大面积森林由于增加列蒸散发, 促进了水分循环,而使降水增加。由于林 冠大量蒸腾,林区上空水汽含量增多,湿 度大;大气中水平气流经森林阻碍被迫抬 升等,都有利于降水;林区内多水平降水 。 四、森林对地下水的影响他与地质、 地貌、地下水位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山区森林下渗的水量对地下水补 给有利;平原森林对地下水影响随气候条 件不同而异。 森林能防止土壤侵蚀。流经林区的河流 通常含沙量低,水质好。森林砍伐后河流 含沙量、有机物等增加。毁林的后果会引 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发生。城市水文效应 城市化 人口密度增长 建筑物密度增长蓄水量上升 饮水浪费增长 不透水区增多 排水系统改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雨水质量降低 径流总量增加 流速增大基流减少 承受水体质量降低 最大径流量增加 滞时缩短水资源问题 污染控制问题 洪水控制问题 城市气候变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