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v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安排v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v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v浮动汇率制的历史及其现状v对现行浮动汇率制的评价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v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之后,在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因某种 自发形成的惯例或根据某个国际性会议所达成的协 议,而对各国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 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及各国货币关系 的协调与合作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确认了一些共同 的行为准则,并所作出了一些制度性安排。2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安排 v一个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应有助于同时实现 以下四个经济目标: 维护各国货币汇率的稳定;消除外汇管制所造成的价格扭曲影响,促进商品、 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自由流动; 保持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摆脱必须将外部经济 平衡放在内部经济平衡之前来考虑的束缚; 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3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一、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 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又可分为三 种类型:金铸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金块本位制或生金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金汇兑本位制或虚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 4金本位制的运行规则:其一,政府为其货币规定一个固定的含金量,而 货币法定含金量的倒数则为造币厂的铸币平价 (mint par)。其二,政府承担按铸币平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的 义务,并对黄金的输出入不加任何限制。其三,除了金币流通以外,社会上还流通其它代 用货币,但其发行必须有十足的黄金准备,以保 证代用货币随时可兑换回黄金。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供应是有限制的,它使得实行金 本位制的国家获得了一种在遭受各种经济冲击时 国内物价水平的波动会自行得到纠正的机制。 5n所谓国际金本位制(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是指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 颁布法令,将其货币制度建立在黄金的基础 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它以固定 汇率为特征。n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由于“物价及金币流动机 制” (Price & Gold-Specie Flow Mechanism)的 作用,一国的国际收支会自动趋向平衡。6789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分析在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充分发挥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 现在五个方面: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非常稳定 。这就消除了国际经济交往中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 素,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 流动。由于国际金本位制具有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各国 政府就没有必要再为国际收支失衡的缘故而实施贸 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10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对国 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渐进的,这避免了政府为 对付外部经济失衡而宣布本币贬值或采取管制等突 然而又重大的政策或措施给一国内部经济所造成的 消极影响。国际金本位制对外汇供求失衡的调节主要依靠市场 的力量,从而使政府的干预减少到较低程度,避免 了人为的政策失误。国际金本位制通过国际收支失衡的惩罚,对那些偏 好于膨胀国内经济的政府施加了外部约束。 11弊:完全缺乏弹性的汇率;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没有独立性; 通过金币流动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一国的经济波 动能在国与国之间传递;在面临重大变动时,除“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以外, 别无更适当、更有效的政策调节手段; 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即世界黄金存量的增长 远远跟不上生产和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 快速增加的步伐。12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兴盛与衰亡 n人类将黄金用作货币的历史渊源流长, 迄今已有二、三千年;但国家用法律的 形式确定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建立起金 本位制度只是到了19世纪初期才出现的 事情,而且该货币制度只生存了短短一 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n世界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是英 国(1821年)。 13金本位制的全盛时期及其转折点n美国向金本位制的过渡始于1834年。美元对黄金价 值的稳定一直到了1879年才真正得以实现。以此为 标志,国际金本位制进入了它的全盛期。n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 严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为了向别国转 嫁危机,不惜采用以邻为壑的政策。它们或以提高 关税的方法来抑制进口以保护国内的生产;或在宣 布本国货币贬值前中止黄金的兑换以使政府在黄金 升值中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关系又一次 发生混乱,在狭小的黄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金 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摇摇欲坠。14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情况n1935年5月,德国因国内发生金融危机率先放 弃了金汇兑本位制。英国也于同年9月宣布停 止黄金的兑换以阻止大量的黄金外流,从而 告别了金块本位制。接着,与英镑保持联系 的一大批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废止了金汇兑本 位制。n1933年,美国爆发了信用危机,罗斯福总统 不得不宣布放弃金本位制,禁止黄金输出,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得在国内从事黄金兑 换业务,同时禁止私人持有黄金,而工业与 商业用金则必须持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 15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n1934年1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废止 了金铸币本位制,改行有限制的金块本位制,并将 美元的含金量减少了40.94%,将黄金的官价提高了 69.33%,即从1盎司20.67美元上调到35美元。n根据美国财政部当时持有的1.96亿盎司黄金来计算 ,美国政府共获利28亿美元之多。n由于英镑和美元是当时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所以, 这两种货币停止与黄金的直接兑换意味着国际金本 位制开始全面崩溃。n最后为国际金本位制送葬的是由法国、比利时、荷 兰、意大利、波兰和瑞士等六国所组成的“黄金集 团”(Gold Bloc),该集团于1936年彻底瓦解。16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n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美 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布雷顿森林市( Bretton Woods)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商讨 重建国际货币秩序。n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的方案,并签署 了有关重要协议。以此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又确 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 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1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n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即国际货币 基金(IMF),对各国的货币金融事务进行监 督、管理与协调,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n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 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 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双挂钩”。 n预先安排资金融通措施,为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的会员国提供辅助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以资弥补 。n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取消外汇管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以 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8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n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建立货币平 价,使各国中央银行承担维护外汇市场 稳定的义务,为国际收支逆差国家提供 辅助性的国际储备融通、建立变更汇率 的严格程序等措施,确实使各国的货币 汇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呈现出较大 的稳定性,而外汇风险的大幅下降对贸 易、信贷及投资等国际经贸活动的健康 发展无疑是有着巨大促进作用的。 19n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为国际收支 发生逆差的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提供短期和中期资金融通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这大大减轻或避免了为纠正国 际收支失衡而匆忙对本国货币宣布贬值 ,或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或诉 诸贸易和外汇管制等非常措施给一国经 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0n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促进国际货币 合作与建立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方 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n第四,与金本位制相比,在布雷顿森林 体系下黄金的中心作用开始被逐渐削弱 ,这有助于解除国与国之间发展经济关 系的内部约束。 21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收支调节问题n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最主要的缺陷,就是 对国际收支的失衡缺乏一个令人满意的调节 机制。 调节机制不健全,汇率体系过于僵化; 调节机制不对称,逆差国家负担过重; 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美国,不能直接控制美 元与各国货币的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失衡丧 失了汇率调节的手段。22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储备问题 n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中央银行主要依赖于国 际储备来维护固定汇率、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在这 个时代背景下,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向各国提供国际 储备以使世界清偿力在一个最佳的速率上递增?这 个问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35年里始终困扰着 IMF。n假如世界清偿力增长太慢,那将对各国的经济产生 紧缩的压力;反之,假如增长太快,那就有触发世 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不幸的是,这两种后 果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曾经历过;特别是后一种结果 ,更是导致了该体系的最终崩溃。 23n为维持各国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和维护美元的关 键货币地位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签署“巴塞尔协定”(Basel Agreement) 建立“黄金总库”(Gold Pool) 形成“借款总安排”(General Agreement to Borrow) 签订“互惠借款协定”(Reciprocal Currency Agreement),又称“货币互换协定”(swap Agreement) 创设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24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n布雷顿森林体系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蕴藏着一个不可 克服的矛盾,它可概括为“调节、清偿力、信任” 七个字。这就是说:假如该体系的调节机制是健全 而有力的,各国对国际储备资产的依赖性就不会过 大,国际清偿力就不会出现问题,对关键货币也不 太可能发生信任危机。不幸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恰恰在调节、清偿力和信任上 面出了问题。n“特里芬两难 ”(Triffen Dilemma):特里芬教授指出: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 货币,从而使得该体系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 如果美国无限制地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 ,该货币制度不可避免地要崩溃;如果拒绝满足美 元储备需求的增长,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25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其他缺陷及其最后崩溃v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其他缺陷1.为外汇投机者提供了暴富的绝好机会。2.有失公正 3.具有“通货膨胀倾向” 4.误导国际资本流向,鼓励投资者对名义利率、而不 是 实际利率差异作出反应。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货币平价的变更尽管是偶而 发生的,但它一旦发生,对市场的冲击是相当巨大 的。对此,市场参与者不得不在经营方针和市场策 略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26美元危机n1971年,美国发生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 对外贸易逆差,其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 赤字近300亿美元)。n当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100亿美元多一点 ,而美国对外短期债务却高达269.1亿美元。 美元输出的存量已超过黄金储备额167亿美元 。n于是,外汇投机者开始了对美元的冲击,而 且是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于酿成战后最严 重的美元危机。 27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n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 济政策”,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 美国兑换黄金,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 附加税。n这两项措施的实施激起了其他西方国家的强 烈不满,作为反应,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开始 对美元浮动,还有一些国家则实行双重汇率 制度,国际货币秩序因此而陷于极度混乱之 中。n同年12月,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达成了一 项解决危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