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1 历史选修历史选修 4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 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统一六国:统一六国: 背景:背景:A.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统一是大势所趋。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统一的基本条件。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统一的社会基础。 方略: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过程: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结果:结果:公元前 221 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统一国家:政治上: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军事上: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文化上: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经济上: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 2、作用和意义:、作用和意义: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3、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的暴政: 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 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4 4、评价:、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 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 (1 1)出现)出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局面 原因原因 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民本思想) 用人策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 (魏、房、杜) 经济措施: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休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高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2 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革新政治,实行三省六部制)表现: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2 2)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 表现:表现: 羁縻府州:A.武力征服厥,册封突厥首领为的都督、刺史,官制世袭; B.攻下西突厥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使唐与吐蕃称“翁婿”关系。作用:作用: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世为唐臣” ,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3)(3) 开放的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表现:表现: 在中央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外来使者的官方机构。 鼓励海外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A.与印度:派玄奘去天竺去佛经;B.与朝鲜:到唐游学,吸收汉文化; C.与日本:派遣唐使,僧侣游学,推动“大化改新” ,促进日本的封建化过程。影响:影响: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的发展和强盛,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 色彩,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对世界各国的文明进步产生影响。2 2、晚年的反省:、晚年的反省:纳谏:从“悦耳从之”到“勉强受谏”再到“面加穷诘” ; 节俭:从戒奢从简到大修宫殿。 反省:撰写帝范反省自己的过失。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3 3、评价:知人善任、开明开放、评价:知人善任、开明开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对君、国、民关系的认识,特别是晚年的反省,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1 1、少年康熙的难题、少年康熙的难题 鳌拜专权;台湾割据;三藩割据;准噶尔叛乱;沙俄入侵;满汉民族 矛盾尚未平复。铲除鳌拜后,康熙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 2 2、功绩:(巩固统一、维护主权)、功绩:(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平定三藩之乱:启用汉将,重用绿营,平定后加强对西南的管辖。 收复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 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御驾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高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3 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和创新,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 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册封西藏宗教上层,加强与蒙、藏的团结,达到分 而治之的目的。 (记住三件事:多伦会盟、册封四大活佛、设木兰围场) 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 雅克萨之战: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 年 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注意:内容、意义和中国国号) 3 3、局限性:、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 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4 4、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功:功: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 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是中国 古代对多民族国家有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开创了“康乾盛世”局面。 过: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 引申分析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发展和巩固引申分析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发展和巩固知识点:结合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1、秦始皇 统一六国, 结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本格局; 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纪元。 2、唐太宗: 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厥设置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加强管 理;与吐蕃实行和亲的政策,建立“翁婿”关系。 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揭开 了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3、康熙帝 平定三藩叛乱; 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平定噶尔丹叛乱; 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 册封西藏宗教上层,加强对蒙藏的管理; 两次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 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东西方的先哲二、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高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41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 2、生平简介:、生平简介:(前 551前 479)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礼乐礼乐” ,为了实现恢复 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3 3、成就:、成就: 开创儒家思想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 礼礼:A.含义: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B.途径:做到“四非” ,主张“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等级秩序。 仁:仁:A.含义:即仁者爱人,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是处理 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体现了 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途径: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恰当地协 调礼与仁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认为“过犹不及” ;应采用“和而不同”的方法。 他认为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 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教育内容:诗 书 礼 乐 忆 春秋 ;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 领。 教育目标:“成人” 、成“君子” ;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 成论语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4 4、局限性:、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如仁的思想、 “三纲五 常” ) 5 5、实质:、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6 6、影响:、影响:对中国:对中国: 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对人类文明:对人类文明: 对亚洲:一些国家建孔庙,以儒学为主开科取士,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 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一些思想家热衷于孔子学说的研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借鉴和鼓舞。高三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57 7、评价:、评价: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对亚洲和世界影响巨大, 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 请思考:请思考: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提示:提示: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 儒家思想中的仁、礼、讲道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中华民族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 儒家主张天下定于一,有助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道德修养上,讲诚信,尊老爱幼; 教育上,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二)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希腊城邦开始衰落,晚期处于马其顿王国统治下。 2 2、成就、成就(1)伯拉图学院的头脑:“北方小驹” ,有惊人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人 格。 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理念属于思维抽象;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2)博学家:建立庞大的学科体系,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