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旅游者地理研究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旅游决策行为的过程,熟 悉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掌握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类型和特点 熟悉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以及旅游 者的特征 了解国外对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了解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其影响强度的地域差异 了解旅游流的概念,熟悉我国旅游流的现状第一节 旅游者及其产生的地理背景一、旅游者(一)、国际旅游者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 的定义1963年罗马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罗马会议) 的定义1979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 的定义(二)国内旅游者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 的定义1993年中国对象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概念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原因: 地理环境 人居环境差异性 丰富性 局限性 单调性微小与宏大 单调与丰富 好奇心 四大地理背景:自然地理因素 文化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 环境质量因素(一)自然地理背景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 ,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具体表现:不同基调景观间、沿海与内陆间相互吸 引,奇特自然景观对一般环境的吸引吸引强度:差异越大吸引力越大;未知程度越高,引力越大;自然环境越优越吸引力越大 ; 中、低纬度大于高纬地带(高纬约80%);中、低纬的岛屿及迎风海岸大于内陆;奇特环境原始程度越高引力 越大(二)、文化地理背景1、文化内涵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包括生活方式、各种传袭的行为;也包括信仰、观念和价 值观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法制、政 府、教育、宗教、艺术等。2、文化地理背景的影响(1)、景观差异越大彼此间的吸引强度越大。(2)、历史越悠久,文化景观越丰富的地区,吸引强度越大(三)社会经济地理背景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地区差异。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越容易既成为旅游客源地又成为旅 游目的地。(四)环境质量背景(四)环境质量背景 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原始性质和状态的变化程度,包 括生态环境的退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两个方面。 环境质量高的地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 第二节 旅游行为 一、旅游行为概念 广义概念:指旅游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 以旅游为目的的空间移动、游乐活动及与之相关 的生活行为,包括从生活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 的地具体的旅游内容和在此段时间内的食、住、 购物等行为,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 六个主要环节均属于旅游行为。 狭义概念:指旅游者在目的地内具体的游乐活动 ,即与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性密切相关的那部分 行为内容。 二、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三层(陈传康) 基本层次:对陌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游览观光,国外 称其为观光旅游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 专门层次:从属于某一特殊目的。如休养疗养、出席会议、 从事商务活动、科学考察、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 险、宗教朝觑等。这种旅游行为不具有普及性。 不同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 在较低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 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 三、旅游者行为类型 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存在着两种基本行为决策行为:发生在客源地空间行为:发生在接待地 空间行为的效益受决策水平的制约 1、旅游者的决策行为1)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a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T行/T游措施:旅游地未定,就近原则 旅游地确定,最快捷原则b 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措施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选择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典型区2)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A 感知环境:即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所获得 的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包括旅游地的旅 游环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感知距离。旅游环境旅游地的性质 旅游资源内容及组合状况 不同逗留时间的活动内容组合 旅游地的环境质量 旅游地的接待条件感知距离:心理感应距离客观距离B 旅游偏好居住环境职业学历3)旅游决策过程A 旅游需求的确认B 旅游地信息的收集C 评价对比D 决策年龄2、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概念: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地的一切行为 的 总合。1)线装旅游空间行为:大尺度、以观光游览 为主的旅游空间行为 特点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只游玩高等级旅游地内的高级旅游点力图全程不走回头路 旅程终止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 ”2)面状旅游空间行为由行和游两种行为构成,其轨迹为以一 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面。中尺度旅游空 间行为特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讲究级别的高低 ,但追求新颖、奇特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旅游线路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3)点状旅游空间行为 吃、住、游、娱、购均在一起,小尺度空间行 为。特 点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度假地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重复发生第三节 旅游流一、旅游流及形成条件(一)旅游流的概念旅游流是旅游客流的简称 。流向和流量是测度旅游流移动方向和规模的两个主要指标 (二)旅游流的形成条件 1.旅游的基本激发条件(1)社会条件 (2)旅游者个人方面 2.旅游地的接待条件 3.旅游资源条件 4.距离衰减作用 5.地区间经济、文化及历史方面的联系 6.其它因素如宗教朝圣、大型体育比赛等 二、中国旅游流现状 (一)入境旅游2004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176万人次,居世界第4 位。近些年我国的前五大客源国分别是日本、韩国、俄罗斯、 美国和马来西亚 (二)国内旅游近年增长迅速,2004年已达近11亿人次,就客源地域分布看 ,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客源流向 以近地旅游为主,远距离为辅 (三)出境旅游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游三 部分中国的出境旅游起始于1983年11月 到2004年底,已有90个国家与我国国家旅游局签署了旅游 谅解备忘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经 达90个。目前可正式组团的有63个国家 案例分析从世界范围看,旅游者外出旅行呈现“一增二减”趋势,即 每年旅行次数增加,每次行程时间减短,旅游地点减少趋 势。新加坡旅游者出境旅游情况就较好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据新加坡旅行社协会抽样调查提供的数据,1995年新加 坡出国1次的人占13%,2次的占19%,3、4次的占16%, 5次以上的占18%(出国2次以上者占55%)。调查还表明, 新加坡人的出游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出游次数多,时间 短,每次游历的城市少,过去那种一条路线有上10来个城 市的旅游方式已不受欢迎。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 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有钱,没时间”的特征将进一步 强化,忙里偷闲去邻近国家或地区旅游将成为大多数旅游 者的选择。 案例提示:你认为旅游者出行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研究旅游者行 为有何意义? 问题讨论 旅游决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应如何 进行旅游营销? 复习题 1.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旅游者,以及是国际旅游者 还是国内旅游者? 2.掌握旅游者空间行为类型及特点对旅游从业人员有 什么意义? 3.影响旅游流形成的要素有那些? 4.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既是 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又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