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一)单选题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物的耐火极限分 为级。 A甲 B乙 C三 D四 2、高架仓库是指货架高度超过 m 的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库房。 A7 B10 C12 D24 3、房间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 ,且不超过 者称为半地 下室。 A1/3,1/4 B1/3,1/2 C1/2,1/4 D1/3,2/5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h。 A1 B2 C3 D4 5、除规范另有规定外,甲类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 A甲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6、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其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h。 A0.1 B0.25 C0.15 D0.2 7、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 。 A三级 B二级 C一、二级 D五级 8、除规范另有规定外,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h。 A0.8 B1 C1.5 D1.2 9、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均应为 。 A防火卷帘门 B乙级防火门 D丙级防火门 C普通门 10、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 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A不得 B不宜 C允许 D可以 11、高层民用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 厂(库)房附近。 A丁类 B戊类 C丙类 D甲、乙类 12、多层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米。 A3.5 B4 C4.5 D5 13、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m。 A2 B4 C5 D10 14、高层民用建筑的类别按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 A三类 B四类 C一类 D一、二类 15、木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应划为 。 A乙类 B丙类 C丁类 D甲类 16、饲料加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应划为 。 A丁类 B戊类 C乙类 D丙类 17、面粉厂的碾磨工段火灾危险性应划为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8、储存 61 度以上的白酒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应划为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9、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其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的是 。A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 度的液体雾滴。B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和生产。C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D闪点60 度的液体。 20、丙类生产厂房不应超过 层。 A一 B二 C三 D四 21、一般情况下,高层民用建筑裙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米。 A3 B4 C5 D6 22、建筑中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应采用 材料制作。 A易燃 B可燃 C难燃 D不燃 23、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 决定的。 A燃烧性能 B耐火等级 C支座条件 D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24、一般情况下,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米。 A4 B6 C5 D3 25、建筑高度超过 米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称为高层工业建筑。 A23 B24 C22 D.21 26、除规范另有规定外,高层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米。 A12 B10 C13 D11 27、一般情况下,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丙类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防火分区最大允许 占地面积为 平方米。 A4000 B4500 C6000 D5000 28、未设自动灭火系统的砖混结构单层棉织品库房防火墙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平 方米。 A3000 C2500 D2000 29、建筑高度 31 米的框架结构高级旅馆,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平方 米。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30、未设自动灭火系统的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A1000 B500 C600 D2000 31、未设自动灭火系统的地下木材库房防火墙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A400 B600 C300 D500 32、未设自动灭火系统的地下柴油库,柴油闪点60 度时,其防火墙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为 平方米。 A300 B150 C400 D600 33、建筑高度小于 100 米的建筑,竖向管道井至少应每隔 层进行防火分隔。 A2-4 B2-3 C2-5 D2-6 34、防火墙的材料必须是 。 A难燃材料 B不燃材料 C可燃材料 D不燃或可燃材料 35、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低于 kg。 A1000 B800 C500 D1500 36、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 s 内供电。A20 B30 C45 D60 37、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其配电线路和控 制线路宜按 划分。 A防火分区 B防烟分区 C楼层 D供电级别 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容纳人数不超过 2000 人 时,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人。 A200 B250 C400 D700 39、防烟分区可以利用从顶棚突出不小于 m 的梁划分。 A0.5 B0.4 C0.2 D0.3 40、当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并采用自然排烟时,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 A3m2 B2m2 C前室面积的 5% D前室面积的 2% 41、高层民用建筑内长度不超过 60m 的内走道采用自然排烟时,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走道面积的 。 A10% B5% C3% D2% 42、消防电梯和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 s 计算。 A60 B120 C80 D45 43、多层民用建筑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应 。 A穿金属管保护 B穿 PVC 管保护 C采用阻燃电缆 D穿阻燃套管 44、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物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一般不应少于 个。A1 B2 C3 D4 45、我国现行规范选择 作为确定耐火等级的基准。 A承重墙 B梁 C楼板 D柱 46、通风管道穿过防火墙两侧各 cm 范围内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保温材料。 A80 B100 C150 D200 47、设在顶棚上的机械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 m。 A1 B2 C3 D4 48、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m。 A20 B30 C40 D60 49、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 cm 的距离。 A10 B15 C20 D30 50、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 A50 B60 C70 D100 51、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净空高度小于 12m 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 小于该中庭面积的 %。 A2 B5 C8 D10 52、层数超过 层的高层民用建筑,其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A20 B22 C30 D32 53、卤钨灯和超过 W 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的引入线应采用耐热线或 其他可靠的隔热保护措施。 A60 B100 C200 D300 54、两座高层民用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 。A不宜小于 4 米 B不宜小于 3.5 米 C不宜小于 2 米 D可不限 55、高层民用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米。 (C) A150 B220 C80 D160 56、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该场所的建筑面积按 人/m2计算。 A0.5 B0.8 C1.0 D1.2 57、高层民用建筑周围所设环形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m。 A4 B5 C6 D8 58、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 A25 B30 C40 D50 59、高层居住建筑每个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m。 () A1.3 B1.1 C1.2 D1.5 60、按安全度的高低顺序排序,下列各项中安全度最低的是 。 A楼梯间 B合用前室 C疏散走道 D避难层 61、高层医院病房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m。 A1.3 B1.1 C1.2 D1.0 62、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其合用前室面积不应小于 平方 米。A4.5 B6 C10 D15 63、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 。 A双向弹簧门 B甲级防火门 C乙级防火门 D丙级防火门 64、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房间面积不超 过 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A60、5 B75、20 C50、15 D60、10 65、高层民用建筑的电梯井 独立设置,井内 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 管道,并 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 A必须,不应,不宜 B必须,严禁,不宜 C应,严禁,不应 D宜,不应,不宜 66、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 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