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 3G 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 3G 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 则则1.1.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 3G 移动宽带、WLAN 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 PON 技术。2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 FTTH。1.2.总体原则总体原则统一规划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 年业务需求,注重效益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南北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南北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平滑演进的原则。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32.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总体目标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总体目标面向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带宽充足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接入网,实现有线光纤化、无线宽带移动化、接入业务综合化和管理控制智能化。2.1.宽带接入带宽目标宽带接入带宽目标2009 年宽带接入网 2M 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 9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 90%达到 16M 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 2M 以上接入能力。2010 年宽带接入网 4M 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 8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 95%达到 16M 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北方全部达到 2M 以上、南方全部达到 4M 以上接入能力。2011 年宽带接入网 8M 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 7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 100%达到 16M 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 4M 以上接入能力。2.2.宽带接入覆盖目标宽带接入覆盖目标2009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0,南方覆盖业务发展区域。20102011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5,南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扩大覆盖范围。43.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策略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铜线接入技术(铜线接入技术(DSL 技术)技术)3.1.1. ADSL2+技术技术ADSL2+技术成熟,成本低,互通性好,下行速率能够达到16Mbit/s,上行速率能达到1Mbit/s,采用ANNEX M,上行速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到2Mbit/s左右,是提供中低速率接入的主要手段。3.1.2. VDSL2 技术技术VDSL2 技术传输速率高,能够与 ADSL 和 ADSL2+模式实现后向兼容。初步测试表明,VDSL2 设备在 500 米以内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50Mbit/s,1km 以内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20Mbit/s,是提供高速率接入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 VDSL2 设备的互通性尚需进一步完善,设备成本仍然较高。预计 VDSL2 在 2010年可以达到规模商用水平。 3.1.3. 以太网(以太网(LAN)技术)技术以太网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共享访问方案。从本质上讲,以太网技术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组网的技术。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9年成为国际标准,20多年来标准不断发展,产生了多种技术标准。目前,广泛用于运营商组网的为5100Base-TX标准,能在100米的距离内提供100M的带宽。由于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在用于宽带接入上,存在着OAM较差的问题,目前主要通过与PON技术结合来开展业务。3.2.光接入技术光接入技术宽带光接入的主要技术包括点对点技术(P2P,如点对点光以太网)和点对多点无源光网络技术(PON,目前主流为EPON、GPON等)两大类。 3.2.1. 点到点光接入技术点到点光接入技术点到点光接入技术采用点到点光传输方式,从局端到每个用户都用一对或一根独立的光纤,局端和用户端各需要1个光收发器。点到点光纤接入的主要优点是用户专用接入,用户端和局端设备简单,设备类型丰富,传输距离长。采用点到点光纤接入方式,用户带宽主要取决于用户端和局端设备,每个用户的上下行带宽都可以达到100Mbit/s、1000Mbit/s甚至更高。缺点是由于每个用户独自占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收发器,用户不能共享主干光纤,在大规模应用情况下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纤和光收发器,综合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点到点光接入设备适合于用户分布比较分散、带宽要求高(100Mbps以上)和安全性需求较高的专线接入用户,但是对于高密集用户中低速率需求的区域建设成本高,不能成为公众宽带用户的主流解决方案。6点到点光接入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以太网光纤收发器、PDH光端机和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3.2.1.1.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也称为光电转换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是一种单纯的光/电或电/光转换器,并不对协议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处理。上下联业务接口均为10/100M/1000M以太网电接口,中间传输接口为10/100M/1000M以太网光接口。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具有产品成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信息安全性较好的特点,但管理维护功能较弱,因此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环境。3.2.1.2.PDH 光端机光端机PDH光端机在传统的PDH设备上发展而来,其传输方式仍沿用传统的PDH帧结构,但采用光纤作为远距离传输媒质,同时业务接入能力有所增强,可提供FEE1V.35/V.24等接口。PDH光端机提供E1业务时可具有E1环回测试功能和告警功能,并可监控对端告警状态。它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传统电信业务与以太网业务综合接入的解决方案,适合分布较分散、同时具有IP业务需求和TDM业务需求但带宽需求较小的中低端客户,性价比较高。73.2.1.3.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由OLT和ONU组成,ONU/ONT受OLT控制,二者工作于异步状态。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接口采用了IEEE EFM新定义的传输速率100Mbit/s、距离10km(100Base-BX10)和传输速率1000M、距离10km(1000Base-BX10)的单纤双向光以太网传输接口,这种接口采用WDM方式,上、下行分别使用1310nm波长和1550nm波长进行传输,能够减少光纤消耗,降低建设成本。此外,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具有用于链路监控和环回测试的OAM功能,改善了传统的以太网光纤收发器没有网管能力的问题。但商用设备数量少,厂商研发投入有限,设备的OAM、网管等功能尚不完善。3.2.2. 无源光网络技术(无源光网络技术(PON)无源光网络(PON)技术与点对点(P2P)方式相比,能够大量节省主干光纤和局端设备光接口、高密集用户区域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业务透明性较好,用户带宽配置调整灵活,综合优势明显,是未来宽带光接入及 FTTH 方式的主要技术选择。PON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 APON/BPON、EPON、GPON、WDM-PON 和 10GEPON 的过程。3.2.2.1.EPON 技术技术EPON 技术于 2003 年由 IEEE 完成标准化工作,它以千兆以太8网技术为基础,通过 MAC 层之上的点到多点控制协议(MPCP)来实现 PON 的点到多点传输方式,协议实现简单,但 OAM 能力稍弱。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商用芯片和设备均较多,产品成熟度较好,成本不断下降,已基本解决接入 IP 业务时不同厂商 OLT 和 ONU 之间的互通问题,在国外已有百万量级用户的规模商用,国内 EPON 应用规模已超过 1000 万线,达到了规模商用水平,是现阶段 PON 应用的主流技术,能够满足近期宽带业务发展的要求。 3.2.2.2.GPON 技术技术GPON技术由ITU在APON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沿用了APON的标准协议框架,增加了GEM这一新的TC层帧封装方式,对QoS和OAM有严格规定,承载TDM业务的能力较强,协议相对复杂。GPON传输速率高,分路比大,组网成本低,能够提供高定时精度的 TDM 业务,是欧美主要运营商的技术选择。集团前期实验的结果表明:GPON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各厂家GPON产品可以满足FTTB、FTTH、FTTO等应用场景,支持Internet接入、话音、IPTV、视频监控、E1 等多种业务的承载,各业务短期测试期间运行稳定,业务质量良好,能基本满足运营商业务开展的需要。各厂家GPON产品具备端口、板卡和设备级保护倒换和故障恢复功能,具备ONU远程维护管理功能,能基本满足运营商维护管理的需求。目前GPON设备在互通性方面需进一步完善,MDU/MTU型GPON ONU产品成熟度需进一步验证。集团将对GPON组网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9了进一步推进 GPON 技术的成熟,2009年可开展 GPON 的试商用。预计 2010 年底GPON可以到达规模商用水平。3.3.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主要技术标准为IEEE802.11b/g。WLAN 在室内场景的覆盖范围一般为 10 米40米,视室内空间结构而定;在室外场景下的覆盖范围一般为 10米200 米,视无线传播环境和天线架设高度而定。通过采用Mesh WLAN,可以彻底脱离网线,以无线的方式数据回传,大量减少有线设备的安装,网络部署更加灵活;支持自适应路由选择,网络具有自愈和恢复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基于 Mobile IP,可以实现自由漫游和无缝切换,客户端具备高速移动性;可以实现与WCDMA/HSDPA 的无缝切换。3.4.技术策略分析技术策略分析目前,基于铜线的 ADSL 接入技术是中国联通,特别是北方十省主要的接入方式。由于 DSL 技术的接入速率主要取决于接入铜缆的长度,且随着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对用户上行带宽需求将明显增加,采用上下行速率不对称的 DSL 技术进一步提升接入带宽面临一定困难。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光纤到户(FTTH)是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终端设备成本等因素,综合造价仍然偏高,10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应用。综合考虑带宽需求、网络演进及建设维护成本,当前采用以光纤接入技术为主,铜缆接入为辅的综合技术较为适宜。通过光纤到楼或交接箱,辅以末端短距离铜缆接入,可以有效满足业务需求,并充分利用现有的驻地网资源,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较低的建设运维成本。未来随着设备成本的下降,可方便地进一步将光纤延伸到用户家中。LAN 接入具有带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