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增长问题 在人口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 家,都出现过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 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 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问 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 老龄化问题。 人口迅速增长的后果: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 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的 深远影响。(1)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 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按人口平均 的粮食消费水平不仅低下,而且呈下降趋势。粮食问 题已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2)就业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偏低,人 口基数大,增长快,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了尖 锐的矛盾。(3)人民生活贫困化。突出表现为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愈拉愈 大,在农村有大量赤贫农民,在城市有大量贫 困人口。 (4)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当今发达国家有95% 的妇女能够进入中等学校,享有教育和培训以 及医疗保健的机会。但是在不少发展中国家, 妇女入学率低,就业无保障,难以获得医疗卫 生服务。(5)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人口迅速增长,以及人类不 合理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森林面积不 断减少,水土流失范围越来越大,水资源严重短缺,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 在加深等。(6)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指在总人口中 ,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的人口比 例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调整问题。 国际上规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 到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 到7%,便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 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的寿 命不断延长,同时,生育率快速下降,青少年人 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应大 幅度提高,老龄化问题凸现出来。20世纪末,世 界老年人口已达到4亿多,老年人口比重约为 6.5%。2000年以后,世界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 ,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到2025年,世 界老年人口比重将上升到9.7%,老年人口数将 达8.28亿之多。21世纪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人口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核心,是 当今世界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形成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我国面临着十个方面的人口问题 (1)就业压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增长与 城市下岗工人规模不断扩大产生巨大的人口就业 压力。同时,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下,进一步深化 改革和经济转型还将加大就业压力。(2)人口贫困问题 (3)人口老龄化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就已进入老 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达8 811万人,约占 总人口的7%,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4)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失业下岗人数的不断增加 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将 受到严峻挑战。(5)人户分离问题 长期以来统一过死的户口迁移 制度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从而影响我国的 社会经济发展。 (6)人口管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户籍管理弱化,流 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困难,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 ,人口统计方式落后,统计数据不准确等方面。 (7)人口性别比问题 21世纪我国人口性别比问题 不仅表现为总人口的性别比偏高,更重要的是新 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8)人口素质问题 在人口文化素质方面主要是文盲比 例的地区差异问题,在人口身体素质方面主要是贫困 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偏高。 (9)人口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 力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0)人口城市化问题2全面做好我国的人口工作 (1)继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 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优生 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先决条件。(2)做好人口发展规划 “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总规模 控制在13.6亿,主要任务是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为此,要通过 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的政策、制度、政府组织体系 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人口发展的综合治理机制 和宏观调控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 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因素与环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资源丰 富程度正相关资资源越丰富,环环境人 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发 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环境 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 费费水平负负相关消费费水平越高,环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经济发 达程度正相关经济经济 越发发达,环环境人 口容量越大人口受 教育水 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 ,环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 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 环环境人口容量越大(201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 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 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 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 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 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 12题。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 是(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 的(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解析: 第1题,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 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说明18 岁以下的人口占的比重越来越少,2019年达到最小 ,负担最轻;2066年65岁以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负 担最重。第2题,出生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减少, 劳动力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 技术密集型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增加,进而影响 该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答案: 1.A 2.B(2010年高考福建卷)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 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 34题。3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 )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4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 数据是( )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东部、南部地区人口 增长率大,西部、北部地区人口增长率小,而东 部、南部地区为京、津、唐地区,工业发达,即 非农业发达。第4题,2000年人口增长率为2000年 增加的人口数比上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答案: 3.C 4.A5(2010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 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 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 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 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 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 的影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图文,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通过读材料一和图,可以看出服装加工基 地由沿海向内陆安徽转移,而人口则由安徽向沿 海转移,安徽和沿海地区相比在劳动力、资源、 土地等方面占优势,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好就 业、收入高,生活条件好又吸引劳动力向沿海地 区转移。 第(2)问读材料二和图,总结出由于安徽省工业的 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增多,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 迁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 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 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 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 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 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 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 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 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 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 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 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