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写作漫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建国n一、论文的定义和要素n二、常见论文的类型n三、论文写作的意义n四、论文素材的来源一、论文的定义和要素1、什么叫论文围绕某个观点,通过论述得出一个结论的文章,叫做 论文。从狭义来看,人们一般把“论文”仅仅理解为“说理 ”的议论文,即说明事物或现象中的“为什么”的文章;从广义来说,阐述一个思考、一个感悟、一条经验、 一种方法的文章也属于论文。这种论文大多数属于叙事性 文体,即叙述事物“怎么做”的文章。n2、论文的要素n1)主题:即中心思想。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 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n2)素材:即未经加工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包括你的 经历,你的感悟,你的观察,你的学识积累和生活积累。n3)写作技巧:即如何对文章进行剪裁选材,布局谋篇, 起承转合n4)语言:即文笔采用何种语言风格,如何使语言具有美 感。二、常见教育论文的类型1、调查报告2、问题探讨3、经验总结4、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个案、叙事)1、调查报告类1)关于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调查报告(马集中心小学 吴开全)2)关于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现状的调查报告(栖霞中学 张克秀)1)关于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调查报告 (马集中心小学 吴开全)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方式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四、调查结论 五、调查建议1)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2)把“生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3)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2)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现状的调查报告(栖霞中学 张克秀)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问卷、访谈、到外校访谈) 四、调查结论1) 现行的教育制度下,绝大多数学生有压力,重点中 学学生压力更大一些,成绩越好压力越大。n2) 压力与所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很大 关系。3) 对于压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尝试 归纳了以下几种缓解和转移压力的方法。4) 在研究中,我感到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还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 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n2、问题探讨类n立足班主任工作,为“独生子女症”求医问药(琅琊路小学 徐 睿)n“小红花”的负效应(南京幼儿高师 王长倩)n警惕课堂上的“热岛效应”(游府西街小学 查 静)n让儿童走出嫉妒的泥沼(青云巷小学 俞 晨)n “小红花”的负效应 (南京幼儿高师 王长倩)n前言:“小红花”不灵了n一、奖励的负效应n(一)对于得不到奖励的学生习得性无助的产生n(二)对于能得到奖励的学生奖励的失败n(三)对于这两类学生之间被破坏的人际关系n(四)对所有的学生n 1、胡萝卜加大棒对学生的不尊重n 2、“我的眼里只有你”对学习本身丧失兴趣n 3、“乖宝宝”生产线缺乏创造性与冒险精神的 学生n二、应对策略n(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n(二)激发对学习本身的兴趣3、经验总结类n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溧水晶桥中心小学 于芳 )n小学作文情感化批改模式的研究(六合东沟中心小学 陶 金)n家访,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建康路小学 陶文琦)n成为孩子的朋友,其实很简单(琅琊路小学 强献娟)n成为孩子的朋友,其实很简单(琅琊路小学 强献娟)n孩子希望你是一个倾听者n孩子期待你与他有心灵上的对话n孩子渴望你发自内心的信任n孩子盼望你成为他可亲近的人n孩子乐意你成为一个求知者n孩子愿意你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n低年级默读教学问题与策略 (天妃宫小学 杨春燕)n前言:默读的重要性n一、变游离之外为身在其中(课堂现象 课后反思 引导策略)n二、变过多干预为适当引导(课堂现象 课后反思 引导策略)n三、变过高要求为循序渐进(课堂现象 课后反思 引导策略)n结尾: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希望此文能给低年级教师一点启示,为教师有效、 合理开展低年级默读教学提供帮助。4、教育叙事类1)个案:个案是对单一的个体进行深入、具体研究的案例 。一般是指针对某个学生特殊的问题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 过程。 2)案例:是对某个教育故事或某个教学片断进行叙述并加 以评析的一种叙事性报告。3)叙事:是指教师用第一人称给人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 ,隐含着哲理的教育故事。1)教育案例八大金刚驯服记自控力薄弱学生转变纪实 (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n把爱藏一半对一个特殊家庭孩子的个案研究 (南外仙林 吴丹丹)n我为什么“长不大”对一个“另类”学生的个案研究 (九龙中学 马 鹏)n以鸿门宴为课例的语文整体教学尝试 (浦口十四中 王明成)n高考作文辅导活动化实践的案例分析(大厂高级中学 胡 高)今天,我们全班“怀孕”(温州九中 方海东)【导语】今天早上,学校出了件怪事,从我班 中走出来的男生、女生们每一个都是大腹便便的 ,颇似“孕妇”。这引起了校内师生的一片惊讶和 议论纷纷,到底怎么了?难道是?不可能! 全班都这样呢!原来,他们正在进行一项体验活 动呢,主题就是“体验母亲”。【起因】在昨天的历史与社会课上,我设计了 一个课堂调查:班中有多少同学知道父母生日的 ,并能为父母庆祝生日?原以为这是个很老套的 问题,他们能解决的很好。没有想到,问题老套 ,答案却是一样的没变,举手的人少的出乎意料 。我刚想向他们说说自己关于孝心的看法并以此 给他们一些教育。有一个学生竟然靠在位置上恨 恨地说,“他们有的时候都会忘记我的生日啊, 凭什么让我为他们庆祝生日? (太出乎意外)【定计】看着他们对我的生日忘记或是无所谓的样 子,我就觉得生气”那咬牙切齿的样子,让我 有点心寒,“可是他们有那么多的事务,偶尔忘记 也是可以原谅的啊?”我想要缓解一下气氛,“那 他们既然这样对我,为什么还把我生出来?”这一 切说的很自然,丝毫也没有不好意思。面对侃侃 而谈的他,我感到震惊,更感到愤怒!但我还是 冷静地压下了自己的怒火,并临时决定举行一次“ 体验母亲”的教育活动。 (抓住教育的契机)【要求】体验活动的内容设定为“体验母亲 ”:每个学生准备2个8斤重的沙袋,从第 二天早晨开始,将他们一前一后地缚在身 上,并以此“身怀六甲”的身躯参与学习 生活一天,以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n【开端】绑上沙袋的学生,酷似“孕妇”,一 个个腆着肚子,样子十分可笑。有的调皮 的学生还摸摸自己的肚子说,“孩子,快长 大吧,老爸等你出来给你买好吃的呢!”有 的孩子故意在别人身上摸摸,嘴里念念有 词,“你的太小了,看看我的孩子,比你大 多了,以后你的孩子肯定不是我孩子的对 手!”有的则是和同学们挺起肚子将沙袋相 撞,说是练习孩子未来的“铁头功”,也不怕 脑震荡,真是的!n一下子,教室闹哄哄的,他们也仿佛真正 的沉浸在当母亲的快乐中,兴奋不已!上 课了,他们陆续也回到位置上,但是兴奋 的他们还是很难冷静,各种姿态的滑稽样 都有!今天真是全班“怀孕”啊,呵呵! ( 先是兴奋)n【发展】两节课后,我再次来到教室看他 们。这时他们的兴趣已经大不如开始时那 样的强烈了,我明白沙袋的重量发挥作用 了。有的瘦小的学生已经开始用手扶着腰 走路了;而有的更是坐在位置上,用手扶 着沙袋,连那些平时最好动的孩子也苦着 脸的坐在位置上下午了,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他们似 乎很累,似乎又有很多话想说我明白 ,教育体验活动的效果已经出现了!【高潮】从我宣布解开绳子和沙袋的时候, 学生除了张大着嘴巴喘气,用手揉着自己 酸涨的腰部以外,没有更多的动作和语言 ,静静的相互观望的眼神在交流着自己的 感悟。在走向讲台的过程中,他们都象比 昨天成熟了不少,眼神中有理解,也有愧 意【结局】A:今天,我当了一回“孕妇”,确实累的腰酸 背痛,而且走路办事都不方便。这时我真正地能 够感受到,母亲当年怀着我的不易,真的明白为 什么人家说天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了!B:今天,我上楼下楼,拿东西、端本子十分 的困难,每当我做不同的行为遭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就想起母亲那个时候的艰难,这时,我深深 地理解了平时母亲对我的要求C:我平时常常有意无意的伤害了母亲, 不听母亲的话和母亲顶嘴。我现在很后悔 ,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妈妈道歉,以后 我再也不这样了。D:我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给予我的思考, 我真的要做一个母亲的乖孩子!也谢谢老 师的良苦用心!【尾声】教师:同学们,十多年前,你们的 母亲们正身负你们刚刚解除掉重量的2至3 倍,煎熬300天。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日子啊 ,小心翼翼、无限爱护、一心一意从 而才把我们平安的带来到这个世界上。面 对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精彩世界的母 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她们感动呢?我 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她们呢?做一个母 亲的好孩子吧!【分析】在教育中,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 义理论,认为教育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 体,真正地实现人性化教育。但在现在的教育中 有一部分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代替人本的教育 目标,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失败。这次的教育方 式的设计,则在根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让孩子主动、自主的通过体验活动接受教育, 从而在自主中建构自己新的认识体系,不断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 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 责骂,她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它要求 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 应旧认知体系,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也只有 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 的教育,才是最佳效果的。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 在学习中体验,并结合实践,通过与生活实践结 合的教育,得到感悟,这样的教育就给了学生最 深的体验,并在切身体验的认识过程中,实现自 我教育。2、感受“嫩生生”(南京小行小学 董 云 )【课文】“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 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 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 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 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 上,再向上。”【背景】这是一年级语文课春笋中的一 段,其中,“嫩生生”是比喻中本体“春笋”和 喻体“娃娃”的相似点,而对这个相似点的理 解也是一年级小学生学习的难点。于是, 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老师的“触摸法”:上课时,张老师神秘地拿出一根春笋,让一个 学生剥一剥皮,摸一摸嫩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说春笋的外皮很硬,很脏,很紧;张老师 立刻给予了肯定,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裹”、” 浅褐色的外衣”等词语,没有这些,也就没有“嫩 生生”。学生争先恐后地都想剥一剥春笋,但,因 为教学时间所限,张老师又神秘地拿出一根剥好 了的春笋,让学生看一看颜色,摸一摸感觉。 还有的学生说,春笋嫩嫩的,滑滑的。 有的学生干脆掰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吃起来 ,还一个劲地说“好吃”。李老师的“观察法”:上课时,李老师带来一张春笋的图片和一张胖 娃娃的年画,挂在黑板上。问学生:“你们想想看 ,春笋怎么像娃娃?”于是,学生七嘴八舌:样子 有点像,都是长长的颜色有点像,都是白白 的皮有点像,都是滑滑的。经过讨论, 老师总结说,白白的、滑滑的,都是嫩嫩的感觉 。春笋就像这样的嫩生生的娃娃。李老师调动了 学生的视觉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 察来理解“嫩生生”,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王老师的“想象法”:上课时,王老师什么也没有带,就把“春笋”“娃 娃”“嫩生生”写在黑板上,问:“你们见过小娃娃 吗?小娃娃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小娃娃会哭 ,一哭就不停小娃娃活泼可爱,很好玩 小娃娃软软的,不会走路小娃娃的皮肤很嫩 ,光滑滑的一碰就破了。王老师总结说:对 的,小娃娃就是这样的,嫩嫩的,活泼可爱的,这就叫“嫩生生”。春笋也是这样的,像个小娃娃 ,嫩生生的。只是它的哭声我们听不见。你们知道什么是“嫩生生”了吧?王老师什么教具也没有 ,却给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