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2007 年深圳注协年深圳注协 CPACPA 审计辅导笔记审计辅导笔记第七章第七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一、内容简述一、内容简述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章节,其中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的基石,它们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全过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审计实施阶段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按审计计划完成外勤取证工作后要对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数与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考虑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可见,重要性原则运用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的可能性就是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要评估评估面临的审计风险,在审计实施阶段要控制控制审计风险,在审计报告阶段还要评价审计风险是否处在处在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就是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就是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本章不仅考客观题,也可以考简答题,更重要的是只要考审计报告的综合题就要涉及到本章的重要性问题。本章主要内容是四节,第一、二、三节分别是依据审计具体准则编写,分别涉及到中国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01 号计划审计工作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3 号分析程序 ,这三个具体准则的知识点是考试的重难点所在。二、最近五年考题分值分布二、最近五年考题分值分布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年份题量分数题量分数题量分数题量分数题量分数合计2001332334.5 10.520021111.5 2.52003 11 0.420.371020043322 520050三、本章考点讲解三、本章考点讲解(一)审计计划(重点掌握):1、审计计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教材 P105) (1)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审计计划仅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预先规划,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审计业务。(教材 P105 倒数第 6 行) (3)注册会计师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计划都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审计计划在不同情况下的繁简、粗细程序有所不同罢了。(教材 P106 第 3 段)2、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教材 P106) 总体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3、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教材 P107)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判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4、时间预算的理解(教材 P107) (1)时间预算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的每一步骤需要的人员和工作时间所做的计划。 (2)时间预算既是合理确定审计收费的依据,又是衡量审计工作进度、判断注册会计师工作效率的依据。 (3)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时间预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出现新问题或审计环境发生变化时,修改时间和收费预算。 (4)注册会计师不得随意缩短或省略审计程序来适应时间预算。5、计划审计工作的步骤(教材 P109)第一步: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程序,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一)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二)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包括披露,下同)是否适当;(三)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四)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五)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六)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2)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五)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3)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二)分析程序;(三)观察和检查。注册会计师除了询问管理层和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人员外,还应当考虑询问内部审计人员、采购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其他人员,并考虑询问不同级别的员工,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第八条第八条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发现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这些比较结果。如果使用了高度汇总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仅可能初步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结果连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获取的其他信息一并考虑。第九条第九条 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印证对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提供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观察和检查程序:(一)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三)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四)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五)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第二步第二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步第三步 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1、 分析程序的性质和目的分析程序的性质和目的第五条第五条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一)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二)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三)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第六条第六条 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下列关系:(一)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二)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第七条第七条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简单的比较到使用高级统计技术的复杂分析。分析程序可以运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财务报表以及财务信息的要素。第八条第八条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二)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三)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2、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第九条第九条 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第十条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在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规定。3、第四章、第四章 用作实质性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第一节第一节 总总 体体 要要 求求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称为实质性分析程序。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一)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二)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三)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四)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第二节第二节 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在信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的风险,即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二)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第三节第三节 数据的可靠性数据的可靠性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数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性质的影响,并有赖于获取该数据的环境。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可获得信息的来源;(二)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三)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四)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当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如果使用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信息,注册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