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轮复习生态系 统生物圈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组成生物群落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食物链 食物网 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功能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调节维持 自动调节能力决定类型抵抗力 稳定性恢复力 稳定性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对自然资源索取过多干扰 破坏最大相互 作用 要点0: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光能、CO2、H2O、N2绿色植物蝉细菌蛇螳螂黄雀 (1)图示表示的是( ) A.食物链 B.种间关系 C.生态系统 D.群落据图回答:总结: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同种个 体构成各生物种 群构成各生物种 群构成+无机环 境最大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 最大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要点1:生命系统的类型绿色植物,如浮游植物、沉水 植物、硅藻、珊藻、团藻等 举例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生产者光合细菌(光能自养型)同化类型:自养型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成分)举例植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 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方面 有重要的作用。同化类型: 异养型生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生态系统的成分分解者举例腐生细菌如枯草杆菌腐生真菌如霉菌、蘑菇腐生动物同化类型:腐生生物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归还无机环境 (必备成分)如蚯蚓、秃鹫、蜣螂( 屎克螂)等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 植物都是生产者( ) 动物都是消费者( ) 细菌都是分解者( )要点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菟丝子是消费者蚯蚓、蜣螂是分解者 根瘤菌是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无机环境捕食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1、食物链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 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问1: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哪级消费者,哪个营养级 ?问2:以”肉性动物”为食的动物至少属于哪级消费者,哪个营养级 ?草 兔 狐 虎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注意:注意: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 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 第几营养级。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2.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由于食 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 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入、传递传递、转化转化和散失散失过程。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的源头: 流动的起点: 输入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 流动的渠道: (传递途径)太阳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生产者 (植物)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呼吸作用散失分 解 者残枝 败叶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初级消费者 摄入初级消费者 同化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次级消费者 摄入分 解 者 利 用遗体残骸粪便呼 吸 作 用散失呼 吸 作 用散失能 量 在 第 二 营 养 级 中 的 变 化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不可逆转,不能循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逐渐减少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高低能 量有 机 物 的 量数量 树昆 虫鸟意义: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物 质 循 环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H、O、N、P、S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实例-碳循环 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CO2 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 植物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再通过食物链(网)进入动,再通过食物链(网)进入动 物和其他生物体中。物和其他生物体中。 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 CO2CO2合成为合成为有机物有机物。碳循环的特点:碳循环的特点:(1 1)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 (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 5)碳在生物群落间传递途径:)碳在生物群落间传递途径: (6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和碳酸盐含碳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CO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相互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区别形式特点范围联 系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单向流动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 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间反复循环环境间反复循环全球性,循环性 ,反复利用全球生物圈全球生物圈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流动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信 息 传 递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 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表 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 案例案例1 1 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信 息 传 递昆虫学家就发现,一只雄飞蛾能够接近到几公里外雌飞蛾发 出的某种信号,从而赶去相会。它们敏锐的触角能捕捉空气中 不足1/3盎司的信息素(一种无色无味的特殊化学物质)。 案例案例2 2 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 显地抑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 量繁殖的藻类的生长。 化学信息: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出来的一些物质,如酶、维生 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和激素等,经外分泌或挥发作 用散发出来被其他生物所接受和传递。来源: 生物代谢活动。 案例案例3 3 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 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来源: 生物的行为活动。信 息 传 递资资料1资资料2作用:作用: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资资资料料3 3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用来传递性信号。作用:作用:维持生物种群繁衍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 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 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 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 群的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 量的有用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 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例如,在草原上,当草返 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 供了可采食的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资资资料料4 4作用: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 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3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定义: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 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食草动物过度放牧食物短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实例一 :结果:抑制或减弱了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抵抗力稳定性定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 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多复杂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高恢复力稳定性定义: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稀少简单弱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低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 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抵抗力 稳定性恢复力 稳定性稳 定 性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