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古诗词修辞鉴赏 在历年的高考语文卷中,总是会不时考到 该篇古诗词运用了哪几个修辞手法。常见 古诗词修辞手法有五个,分别为比喻、比 拟、对偶、夸张、借代等。 答题步骤 1、确定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的好处效果和表情达意的 作用 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 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 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 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 未展芭蕉 (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3分) 巧妙运用比喻,(1分)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 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 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 (1分)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1分 )2012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 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 ,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1分)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 ,之盛,之绵延。(1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 手法,秦词运用暗喻; ( 1分 )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 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1分) 2008年【江苏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分 2)比喻。 (1分)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 奸邪为非作 歹; (1分)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 忧民。 (1分)(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 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 2012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 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 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 ,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 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 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 化。 (2分)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 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山峰 的壮阔; (1分) “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 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 的窄狭。 (1分)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把诗人所要表达 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 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 手法随处可见。2008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 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3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1分 ) 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 箭”等; (1分) 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 夸张的方法。 (1分)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 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 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2008【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 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 方法。(3分)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 ,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 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1分)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 ,五、六两句对偶等。 (1分)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1分)5. 借代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 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 替整体。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 读者的联想。 2012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 之落英”句。 政:通“正”(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修辞: 借代 (1分) “碧”借代青山碧绿,“黄”指代菊花,勾勒 出色彩鲜明的图景。 (1分) 体现了作者对野外大自然的欣赏和对野菊 的喜爱之情。 (1分)【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 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010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 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 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运用借代手法(2分)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 “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1分)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 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1分)2009重庆卷试题: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 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 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 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答案】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 箫声,均属借代; (1分)“何处笙箫?”自然是 反问。 (1分)“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 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 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 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 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 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 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