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小谈新沂市第一中学 王剑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 湖南文科状元 陈博 毕业中学:湖南省衡阳市荣桓补习中心 高考总分:682分 单科成绩:语文118分、数学146分、英语136分、文综282分 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零存整取法】 语文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提倡 “零存整取”。其实语文本身在 学科方面就比较杂、比较碎,和课本的联系相对少一点,就算是 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课本联系得也并不紧密。在语文的学习过程 中,可能有些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语文习题,我认为这样是没 有效果的。 语文的学习,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细水长流。语言的学习 关键在于应用,只要你足够留心,其实语文的学习完全可以贯穿 于生活中。我从小就有意识地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平时 可以试着多读一些经典作家的经典文章。这些看似和学习没有多 大关系,但其实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欣赏品位和鉴 赏水平,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在考试时,他人的好语句、好事例 我们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长期的积累,对于我们的语文 考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考场上,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思维很 开阔,文思泉涌。 湖北理科状元 朱师达 毕业中学:湖北省襄樊四中 高考总分:701分 单科成绩:语文129分、数学150分、英语141分、理 综281分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文言文分类总结法】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 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 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 内开花课外香”。由于没有古文的运用环境,很多同学对 文言文都很陌生,读不顺,也背不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句话靠平时的积累,课外时间可以多读一些文言 小说,再者,重视课堂上的学习。高中文言文考查的方向 主要集中在实词、虚词用法,文言句式,内容理解。在平 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 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 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词的用法都是一样的,联想平 日所记的知识就能融会贯通。 吉林文科状元 孙田宇 毕业中学: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总分:682分 单科成绩:语文132分、数学142分、英语138分、文 综270分 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日记训练法】 作文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来训练。 我主要通过日记来练笔,把平时生活中发生的那些大 事小事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把日记写成读后感 、观后感。比如看完一本书、一些杂志、某个电视节目, 会有一些感受,那就写出来,记在日记本上。你平时经常 写日记的话,写作文的思路往往来得很快,可以从平时的 日记里获得很多素材,要是灵感一下子和日记契合上了, 下笔就觉得不费事,写得顺畅,比较流利。我初高中都一 直坚持记日记。我的日记除了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及一些读后感、观后感外,有时也把一些名言警句、一 些好文章摘抄到里面,可以激励自己,或者激发一下自己 的创作灵感。 长期这样记日记,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此 外,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和自己写作风格比较相近的范文, 学习它们的长处。安徽理科状元 耿泉 毕业中学:安徽省灵璧一中 高考总分:688分(含10分加分) 单科成绩:语文122分、数学134分、英语138分、理综284分 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高考真题总结规律法】 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 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 考察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考察,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 练习。例如按照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上的知识清单练习,练 完之后看看自己错了哪些,用红笔划出,专门记在一个小本子上 ,进行重点记忆。以后每隔几天看一遍,这样坚持下去,一些容 易错的地方就会慢慢改正过来,而且记忆比较深刻。开始的时候 可以隔两三天看一遍,三遍以后,就可以每隔一两个星期再翻看 一遍,这样就不会遗忘。比如“节骨眼”这个词,很容易写成“结骨 眼”;雷镇子的“镇”字,听起来很像是地震的“震”,但实际上却是 镇子的“镇”;还有黄澄澄,听起来很像是橙色的“橙”,但实际上 是三点水的“澄”字。这种方法贵在持之以恒,一定要坚持下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高三每次语文考试下来,总是多数人的成 绩“高不成,低不就”,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 成绩让人“大跌眼镜”:某某,平时常做语文 作业,分数还是只有90多分;某某,平时 较为调皮,平时很少做过语文作业甚至根 本没做过,却多次考上100分,让人心理很 不平衡。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说到底,跟我们 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密切的联系。要学好语 文,就必须将注重积累和娴熟掌握解题技 巧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那种平 时常做语文作业的人分数不高实际上就是 因为只关注了解题却没有足够积累;那种 较为调皮,平时少有做过语文作业甚至根 本没做过的人却多次考上100分,实际上就 是因为平时思维活跃,无形中的积累较多 。一般说来,在积累方面问题较大的学生 成绩提高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在 解题技巧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在较 短时间内取得进步。特别是高三后期复习 如果在解题技巧方面加以重视、落实,是 很容易提高成绩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别人 优秀的成绩,就不如回到这根本的学习方 法上来,早日付诸实践。那个“鱼”就定会是 我们的“网”中之物。一、广泛涉猎,厚积薄发。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 就有多大。有道是“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蜜蜂不 采百花酿不出蜜”。教材上的要积累,教材外的也 要积累。总之,除了不健康的都要有所兴趣,该 背的背,该熟记的熟记,该了解的了解。久之, 自己积淀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的文化底蕴也就 越来越足。最后“厚积薄发”,讲的,或是写的, 也就很容易出彩了。所以,一定要学会关心生活 ,关注社会,关心人生。1、明确该从哪些方面积累。 课本上最主要的是A、积累文言文课文的相关知识,以能 结合课文下面注解比较自如地直译课文为标准。加强对文 言文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增强解答文言文阅读题 的能力。因为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考点知识与课本文言文 有紧密的直接联系,诸如实词和虚词的考察都是从课本中 迁移出来,找得到出处的。B、注意积累要求背诵的古诗 文名篇名段,因为高考名句填空绝大部分是考查课本上的 名句名篇。C、注意积累课文下面的字音、字形、词义。 高考中的字音字形词义有相当部分出自课本。D、作文素 材欠缺的同学还要注意从诸多课文中积累素材。 笔记方面的积累主要是A、解题技巧笔记。做解题技巧 笔记要注意附例子,例子太长,也一定要注明例子的出 处;看解题技巧笔记时,一定要结合例子来反复印证。 只有抽象的解题技巧和鲜活的例子紧密联系起来,才能 逐步熟能生巧,考场上才不会一片空白,才能应用自如 。B、摘抄笔记。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看到那 些有关人性方面的优美的、富含哲理的、观点新颖的语 句或语段要及时摘抄,考前多翻看。这些东西或许就会 激发你考场上的作文灵感,或许不经意间就可作为你作 文的题记、画龙点睛的句子等增强你作文的文采。C、 在此强调下做笔记的方法。什么该记:老师有意识地放 慢速度讲的、或是有意识地重复讲的、黑板上左边的板 书、自己弄不懂的都该记。怎样记:老师一般是要表述 一句意思相对完整的话才停下来。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听 取中心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整合,提高笔记速度。或是 记下主要内容或关键词,课下再补充,相当于进行二次 记忆,自然效果好得多。学会分类:例如语法笔记本, 可编目录(字音、字形、标点、句子、修辞等)。 试卷方面的积累主要是A、平时考试的试卷要做 妥善的整理收集,尤其是高三以来的所有试卷一 定要做妥善的保存,以便积累,因为考卷上的题 型尤其是做错的题型对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B 、翻看试卷时主要积累1-4题的字音、字形、成语 、病句,名句名篇的默写题,第六大题的语言表 达运用题。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运用题尤其要关 注那些仿写句,或其他扩展语段的题。加强它的 积累,可以积累很多的在修辞手法运用中联想或 想象到的事物,比如那些用来作比的喻体等,从 而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丰富我们的联想和想象 ,还可以为作文积累一手的素材,增强文采。第 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大多是优美的时文,无论是 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堪称经典,也可以作为作文素 材积累,加以借鉴。C、其余题型的试题,可以 根据自身的需要关注它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规范 表述。 关注生活方面:要能博览群书,熟读背诵。高中 阶段,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内容涵盖古今中 外、自然社会。凡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均可 兼收并蓄。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应当精读,细读 ,甚至背诵。古人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借鉴。清人 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 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 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确是 经验之谈。平时上课期间,课余时间不多,就要 充分利用课下的边角余料的时间去看看报栏里那 些“豆腐干”文章,碰上寒暑假,时间相对较长, 就可以有意识的看看那些经典的名著,给自己充 电,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要时刻关注时政和 普通百姓的身边事,做到多观察,多思考,提高 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洞察能力。2、如何安排积累。 要有科学合理的积累计划。语文早辅导时 ,常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复习积累盲目、 紊乱,身边临时摆着什么语文资料就随便 翻翻,东一下,西一下的,浪费时间、精 力,又没效果。按照上面讲的积累方面要 做好月计划、周计划,一定的时间段要完 成哪些方面的积累,一定要有一个妥善的 安排,这样积累才会全面而无遗漏,事半 功倍。二、不断摸索、总结规律,娴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以不变的规律应付万变的事”,高考题的题 型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类题型都有一些规 律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所以要在这些 类型题中寻找、总结规律,经常出错的一 类题型,究竟出错在什么地方,要多思考 ,要及时总结,从而娴熟掌握各种题型的 解题思路。(一)语音 考查重点是常用的多音字和形似字 选材重点是常见的双音节词语和四字成语,特 别是针对川人说普通话易犯问题的读音。 平时积累主要将参考资料上归纳的常见的易错 的读音、试卷上考过的读音、课本课文下的注音 加以熟记,其余的在高考前不宜花费太多的时间 去识记,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其中难点是区别 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区别多音字要注意1、因义定音。“多音”常常和“ 多义”联系起来的,识记时可记词义相对较少的读 音,以减轻识记的压力。比如“劲”可以只记“jng” 是坚强有力的意思。其余都读“jn”。2、区别口语 和书面语。注意这点,可以帮助正音。如,“翘” ,书面语读“qio”(翘首,翘楚)口语读“qio”( 翘尾巴,翘起来)。3、辨词性。在不同的语境里 具有的词性不同而导致读音不同。如,“扇”名词 读“shn”(扇子),动词读“shn”(扇扇子)。4 、分清一般词语和专用词语。部分多音字的不同 读音是由作一般词语或专用词语的差别造成的。 如:轧,一般读“ y”(倾轧),而在“轧钢”中读“ zh”。 区别形声字,读准形近字。要勤查字典,重积 累,杜绝“认字认半边”的思维定势。 (二)成语(熟语)的考查 命题者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熟语使用不当的七个方面:望文 生义、用错对象、轻重失当、褒贬失当、重复或矛盾、不 明典故、双重含义。所以面对成语的考查 1、平时加强成语的积累。主要积累参考资料上归纳的常 见的容易错误理解的成语、试卷中考查过的成语,积累的 多了自然就再不会“见了骆驼就说马肿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