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思想品德课 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连云港市教研室 宋恩辰把握难点的多维标准从知识结构上把握重点难点 从时事热点中把握重点难点 在学习对象中把握重点难点 从命题实践中把握重点难点运用填写表格等的方法成分 含义 地位和作用 公 国有经济 有 集体经济 制 混合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非 个体经济 公 私营经济 有 外资经济 制 股份制经济中的非公成分用透视热点的方法l运用分类比较法筛选热点l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要全面以享经济繁荣成果为例把握知识内容: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把握呈现方式: 以生活中的事例为引导适度结合时政: 适当摘取时政内容l十七届五中全会非常突出地强调民生,强 调居民的收入增长,强调社会和谐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很关键 的时期,根据我们现在的国情来看,要建 立一个全面小康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社会的公平,应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的。所以,要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收 入相对比较公平。改革开放的成果应该是 大多数人都能得到实惠,使得这个社会更 加和谐。l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的比例, 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各国为了确保国民收入 当中劳动者报酬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五中全会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 ,这个问题学界各个方面早有共识,我们在改革 开放30多年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GDP 增长得快,但是GDP当中劳动报酬的比例越来越 小,居民的收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增加的情况 和GDP的增长情况不协调。所以,内需不足,经 济要持续发展,动力也不足。正因为是这样一个 问题,我们强调把居民的收入增长放在“十二五” 期间,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这是非常 必然的。l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的比例?l要改变这个比例关系,首先是要实行最低工资制 度,就是各个企业家给工人的工资必须有一个最 低的限度,如果你不能满足这个最低的限度,那 么厂子是否能干下去那就是个问题了,当然有人 也担心,我们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有的外商要走 ,有的厂商可能要破产,既然最低工资制度都不 能保证,那你这个外商要走也没有办法。厂商要 破产,那也说明经营确实有问题,所以,实行最 低工资保障制度是各国为了确保国民收入当中劳 动者报酬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和手段。所以,各级 政府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明确,不能一屁股坐在 厂商一边,对于劳工的收入漠不关心。l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的目标要转变,要 由GDP为主要目标转变到以民生、就业这 个方面的主要目标。l五中全会公报处处都可以见到要提高一般 老百姓的收入,要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上 。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 GDP的增长总归是目标,但是不能作为一 个主要的目标,只要民生上去了,老百姓 的收入增加了,看病、上学改善了,经济 自然会增长,GDP自然会增长,这是肯定 的。 面对生活 面向学生l生活是复杂的,需要大智慧l学生是发展的,需要大视野以学会合作为例生活中合作与竞争都存在竞争与合作本身都不是目的知识可以机械掌握,现实必须辨证思考落实课标要求 体现课程 特色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命题意图解析前 言作为中考,一方面要满足高一级学校公平公 正选拔考生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发挥引导学科教 学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合理地满足这两个方面 的要求,是命题者也是使用试题的人应该牢牢把 握的重要因素。2010年连云港市中考思想品德试 题秉承素质教育理念,坚持课程改革方向,整合 三维教学目标,努力实现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的 统一。试题在凸显核心理念、全面考查学科能力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帮助学生总结社会 实践经验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对促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一、贯彻教育理念 坚持德育 方向l思想品德课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 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个追求不仅 应该贯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考试 评价中。2010年连云港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紧紧 围绕“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追 求选择考试内容、设置考试目标。试题不是简单 地追求考点的完整和细致,而是全面选择学生对 自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学生对我与国家 、我与集体、我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学生在探 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收获这样的 系统的关于做负责人公民,过有意义生活的内容 进行考查。这样,智育和德育目标不仅在教学中 得到了统一,而且在考试中也实现了统一。二、落实三维目标 促进课程 发展l“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惯性力量。 这种惯性力量一般被理解为是阻碍课程改革的因素。但是 我们发现,如果换一个想法,其实这种惯性力量也可以被 用来作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力量。 这是因为,如果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都是以考知识为内容 ,那么考试必定引导教学片面重视知识内容,简单地要求 学生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记忆知识上,那么考试自然就成为 了教学改革的阻力;而,如果考试内容和形式能做到能力 立意,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考 查,那么考试就会引导教学全面关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要求,那么这样的考试就会成为促进课程改革 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是关系 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 1充分重视对知识目标的 考查布卢姆指出:“问题解决或思维不可能 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必须以一些现实的知 识为基础”。因此,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考 试来说,我们不是排斥或者弱化对知识的 考查,相反我们要赋予知识考查新的生命 力。既要凸显掌握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更 要考查考生在掌握知识基础上运用知识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为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空间和线索。2全面落实能力考查目标学科能力应包括:l识记能力 l理解能力 l应用能力 l社会实践能力3积极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在考试中的功能 朱明光先生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特殊 性表现在它的“教学目标既有情感方面的,也有行为习惯 方面的;既有能力方面的,也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方面的。这与一般智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涉及认知方面 ,很少关注情感、行为、思想等方面相比是十分特殊的。 ”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 和行为,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但是,目前的思想品德 课教学中,最得不到关注的恰恰是情感、行为等因素。许 多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考试中不考的,所以不 用教。确实,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有人明确论述在纸笔考 试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方法等文章或试题评价 报告。但是在考试测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对于考试结果实际上是起作用的。 l分析连云港市2005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35题得知,学 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对于解答试题和影响考试成绩有 重要和现实的影响。如该题的第3问是,请在05年中央政 府工作报告中将要采取的六大实惠作出自己选择和评价。 对该题考生答案的抽样分析结果是,考生在这个问题上的 答案区分度比较大。学习比较全面的考生能准确使用术语 ,全面分析问题,坚定正确的价值观,解题语言中充满了 真情实感。如某考生回答道,“9亿农民,耕地不交税,种 粮有补贴,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 核心”的性质,体现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消除(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 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三、强化实践操作 提高应用能 力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 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 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关于 这一点,教师们的意见是,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不是做不到,而是因为社会实践活动在考试中没有分量 ,对于升学不起作用,因此没有人愿意为此“浪费时间” 。这种认识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当前的试题中对 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没有找到。但是忽视了问题的另一个 方面,那就是,为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课程标准 在多处提出了具体意见。而且这些意见的逐步落实,对 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今后的试题变化已经产生了影响。 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意 见l知识教学要准确全面,主要让学生尽量掌 握应知应会的学科知识。l能力训练要凸显,要有行为动词做引导。l应用能力要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把发 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目标。l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教学和测量价 值,全面贯彻课程教学的要求。l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在落实实践活动 方面也极具特色。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所追 求的目标,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 难点。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难点不在于课 堂教学的本身,重要的是在解决社会现实 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解决寻找其中的 价值观、态度、情感、技巧和方法等。深入实践l教学实践l社会实践l深入思考谢 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