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考纲解读高考信息解题思路答题模式一、看考试大纲,明确复习方向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为: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形神神二、看高考试题,了解考试题型纵观2010年18套高考试卷,有如下信息: 1、从题材看:写景抒情 14首叙事抒怀 3首托物言志 2首2、从作品时代看:南朝诗歌 3首宋代诗词 10首唐代诗歌 4首清代诗词 1首元曲 1首3、从题型看:独篇赏析 17套对比赏析 1套通过分析,我们的复习重点应为:1、按内容:写景抒情类诗歌2、按朝代:唐宋诗歌3、湖南卷的比较赏析要掌握好。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北塘避暑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这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尽室林塘:地名。 (1)首联哪一个词点名了题旨,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 情感?(2分) (2)颈联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请简要分析。 (3分)三、看例题,明确解题思路北塘避暑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这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 北大名)之后。尽室林塘:地名。(一)读懂原诗五看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类型五看内容诗题:作者:注释:类型:内容:在北塘避暑时写的。宋代诗人,“相三朝,立二帝”,号称贤 相。此诗是作者晚年罢相守北京时所写。一首写景抒情诗。写了自己罢相后在北京闲居无事的感受。(二)审清题意三明确明确赏析对象明确赏析范围明确赏析方式 (1)首联哪一个词点名了题旨,抒发了诗人什 么思想情感?(2分) (2)颈联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请简要 分析。(3分)赏析对象:景、情、理 赏析范围:首联、颈联 赏析方式:找关键词、作分析说明(三)组织答案三注意注意赋分值注意条理清晰要点齐全注意语言简洁答案: (1)“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表现了作者虽 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2)颈联描绘了一幅“水鸟得鱼”后自得其乐 ,“岭云含雨”来去自由的悠闲快乐图景。抒 发了作者对水鸟、岭云的欣羡之情,阐明了一 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悠闲快乐 之景、欣羡之情、知足常乐之理都在这一联体 现了出来。四、勤练习,归纳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 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案:此句描绘了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雨后开帘满 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浓重的春光扑面而来的景象,一 幅清新活泼的春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因 春天到来而感到的欣喜之情。阅读阅读 下面这这首宋诗诗,完成89题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苏)人。曾任吏部员员 外郎、中书书舍人等职职。瓮:这这里指水瓮。坞坞:地 势势周围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这里指山坞坞。8、请简单请简单 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应有的景物。这这 样样一幅画面呈现现出什么样样的气氛?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 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 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 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 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 ;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 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 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 骤三)。高考真题演练 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2007年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 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 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 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 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颔联:(1)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将相逢的欢乐 “供笑语” 与人生的沧桑“话平生” 二者相互 映衬,更显悲凉况味。(2)妙用叠词营造了氛 围。“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见出欢聚中的些 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 别的伤痛。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 怆之情。 颈联:(1)诗人直抒胸臆,“自怜”与“又作 ”贯通一气,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运 用对比手法,“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 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将悲 意又加深了一层。(3)以数字入诗, “三年” 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一纵一横, 使悲情更为浓烈。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分析意境)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技巧)答:(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 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 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 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 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 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 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高考真题演练 7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 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 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 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 ,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 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 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 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 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 风味。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 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1)本词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请作简简要概括。(2分)(2)宋人王灼碧鸡鸡漫志评评王观词观词 是“新丽处丽处 与轻轻 狂处处皆足惊人”。这这首词词“新丽丽”的特点主要表现现在哪些 方面?请请作简简要分析。(4分)答:(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 情意。(分析意境)(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语言)第四种模式 :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 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高考真题演练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