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 总的、根本的观点。 这种看法不同于对具体事物的具体看法 ,讲的不是具体事物的具体特点。 这种看法是从具体看法中概括出来的, 是从特殊当中概括出来的普遍。第一组问题“黄浦江的水是咸的还是淡的?黄浦江的水是咸的还是淡的?”“水的分 子结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问的只是宇宙中某个具体事实,或某一条一般规律。“水是万物的起源吗?”“宇宙有开端吗?”这样的问题则是就整个宇宙发问,它们超越 我们能具体指出的东西。“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人天生有 体质差别吗?”当我们问这些问题的时候 ,没有把人和其他动物看作是不同的存在 。人还只是一种生理的对象。“人天生有智力差别吗?”“人天生就 有道德差别吗?”当我们问这些问题的时 候,人的特点出现了,人和动物不同,人 有理性,人会思考,只有人才有“善”与 “恶”。第二组问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半 径是149597870公里。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只 有一个地球。世界观不是“观世界”,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知道1+1=2是知识,知道1中包含两个 0.5是知识,知道一个苹果可以切成两半 是知识,但是从中得出“独中有对”、“凡物 莫不有对”,即一中包含二而且一可以 分为二,这就是哲学智慧。世界观是从特殊中概括出来的普遍1.7米比1.6米高是知识,1.8米比1.7米高也是知识,可从中得出万物的高矮长短是相对的结论,就是一种哲学智慧。哲学与世界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二者有着 共同的研究对象。哲学又不同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或者说,哲 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自发的世界观人皆有之从客观上看,世界上是互相联系的,所以在个 别之中就存在着一般,这就为人们从个别之中认 识普遍提供了可能。从主观上看,凡是智力正常的人,包括小孩子 在内,都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抽象的 思维进行概括,从个别中认识一般,从特殊中认 识普遍。从主观与客观的联系来看,任何人都要通过实 践活动与世界打交道,都会形成对世界以及人与 周围世界观的看法。儿童也会有哲学问题朱熹:天之上何物?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小 时候刚会说话,他父亲对 他进行启蒙教育。他父亲 指着天说“天也。”朱熹 反问说:“天之上何物? ”-宋史卷四三四“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 -宋史卷四三四陆九渊的问题怎么想象无限波普尔8岁时听人说太阳 系和空间是无限的,对 此感到困惑不解。怎么 可能想象一个无限的空 间呢?但如果空间是有 限的,空间外面又是什 么呢?梦境和实境的区别蒂姆大约6岁,一 边忙着舔一个罐头 ,一边问:“爸, 我们怎么能肯定所 有东西都不是一个 梦呢?”经验能证明知识的确切无疑吗?乔丹5岁,他上床睡觉之 前问母亲:“如果我8点 上床,早晨7点起床,我 怎么知道钟的短针只走 了一圈?我非得不睡才 知道吗?如果我稍微离 开一会,说不定这只针 就走了两次呢。”美是什么?有一个孩子问他 爸爸:“为什么花蝴蝶好看,毛蝴 蝶不好看?”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 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 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如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 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 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 。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 概括和总结古代:哲学是知识的总汇亚里士多德 近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一,普遍和特殊的对立统一。 第二,指导和基础的对立统一。其一是“代替论” 。要求哲学给具体科 学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其二是“取消论”。认为哲学不仅没有用 ,而且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提出“科学就 是哲学”、科学必须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 。 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3、哲学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反映社会存在 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都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哲学活动注重思考,提 供说理。哲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在阶级社会中 是有阶级性的。 从内容上看,在哲学体系中,不仅包括自然观 ,而且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 附:哲学思维的特点与科学、艺术和宗教 相比,哲学活动的一 大特点,是在哲学活 动中,思维的重要性 远远超过观察、操作 、体验、信仰等等。(1)哲学观察与科学观察科学家进行观察的目的,是尽可能用 数据来记载某一经验现象。哲学家的观察要着眼于大局,洞察人 类的处境和历史趋势,或者着眼于细微 之处,小中见大。哲学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 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的概念体系去 把握世界。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 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 究竟是人的感性认识可靠还是理性认识 可靠? 什么是判断人的认识可靠与否的标准?1、计算机网络的 普遍化会不会导致 人类道德的沦丧呢 ?2、电脑能否超过 人脑?哲学从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 角度把握世界(2)哲学体验与艺术体验哲学家同艺术家一样,也需要体验。但 他同艺术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要用语 言文字并且是具有相当抽象程度的语言 文字来表达这种体验。哲学和宗教都回答关于世界观的一般问题 ,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是以概念的逻辑的形式回答有关世 界观的问题,它提供思考,注重说理。而宗教则是树立偶像,提倡迷信和盲从 ,不讲道理。 (3)哲学信念与宗教信念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 法和根本态度。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相互贯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观,世界观制约着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具有强烈的影响,对人 生持什么观点,抱什么态度,往往会影响 到对整个世界的看法。究竟什么是哲学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 以最一般的范畴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态。总而言之,一句话,哲学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学生:教师:学校:农民:工人: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结论一: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 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结论二: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 展的始终。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 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 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 回答哲学的主要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 裕。你追求什么?”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 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你同意吗?谈谈你们的看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 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 唯心主义认为 什么叫物质蝴蝶工蜂蜜蜂昆虫动物生物太阳 月亮客观实在蜂王 猪狗花草物 质物质:凡是不依赖人们的感觉而存 在、又能被人们认识的东西 ,都是物质。一、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 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 的本原是“火”。“火生 气,气生水,水生土,土 又还原成火。 3、中国古代的“五行” 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 ”,即水、火、木、金、土 。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 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 原的认识。水木火 土金火金 木土水相生相克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 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 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 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 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 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 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 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 高概括和认识成果。(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 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 、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 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 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 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 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 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 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 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 原。(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 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物理学领域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 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 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 1010m原子核 1014m核子 1015m夸克(层子) 1017m亚夸克 10?m唯物主义形 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辨证和历 史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 造的 2、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 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 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 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 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2、意识具有主观 能动性。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 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 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 明,便俱无了?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 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 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 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 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唯心主义义形 态态基本观观点主 观观 唯 心 主 义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唯心主义形 态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 义客观唯心主 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 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二)客观唯心主义二、唯心主义谁 决 定 谁 呢 ?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辨 别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掩耳盗铃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心外无物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