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金属切削过程 的基础知识本章提要1.1 基本定义1.2 刀具材料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过程的基础知识,分两大 部分:一、基本定义介绍金属切削过程方面的一些基本 概念,它包括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参考系(基面、切 削平面、主剖面)、刀具标注角度、切削层参数等。二、刀具材料介绍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硬度 、耐磨性、强度、韧性、耐热性、工艺性、经济性), 两种常用的刀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和其它刀具 材料(涂层、陶瓷、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本章提要本章提要1.1 基本定义1.1.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1.1.3 刀具角度的换算1.1.5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形式 1.1.4 刀具工作角度1.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金属切削过程是工件和刀具相互作用的过程,刀具要从工件上切去金属,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工件与刀具之间要有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2、刀具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切削性能3、刀具必须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即切削角度。图1.1车削时的切削运动待加工表面:即将被切去金属层的表面;加工表面:切削刃正在切削着的表面;已加工表面:已经切去一部分金属 形成的新表面。1.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1.1.1.1 切削运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运动有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但是,按切 削时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所起的作用来分,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如图1.1所示。(1)主运动主运动是切下金属所必须的最主要的运动。通常它的速度最高, 消耗机床功率最多。(2)进给运动使新的金属不断投入切削的运动。进给运动可以是连续运动, 也可以是间歇运动。当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同时进行时,刀具切削刃上某一点相对工件的运动称为合成切削运动,其大小与方向用合成速度向量ve表示。如图1.3所示,合成速度向量等于主运动速度与进给运动速度的向量和。即ve=vc+vf (1.1)(3)合成运动与合成切削速度图1.3 切削时合成切削速度1.1.1.2 切削用量三要素ve、f 、 ap称之为切削用量三要素。(1)切削速度大多数切削加工的主运动采用回转运动。回旋体(刀具或 工件)上外圆或内孔某一点的切削速度计算公式如下:vc= m/s 或 m/min (1.2)式中 d工件或刀具上某一点的回转直径(mm)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r/s或r/min)往复运动时,平均速度V2lnr/1000L:往复运动行程长度。N:主运动每分往复次数str/s或str/min进给速度vf是单位时间的进给量,单位是mm/s(mm/min)进给量是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时两者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 移,单位是mm/r(毫米/转)。对于铣刀、铰刀、拉刀、齿轮滚刀等多刃切削工具,在它们进 行工作时,还应规定每一个刀齿的进给量fz,即后一个刀齿相对于前 一个刀齿的进给量,单位是mm/z(毫米/齿)。显而易见vf=fn=fzzn mm/s或mm/min (1.3)(2)进给速度、进给量 和每齿进给量(3)背吃刀量对于车削和刨削加工来说,背吃刀量ap为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 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外圆柱表面车削的深度可用下式计算:ap=(dw-dm)/2 mm (1.4)对于钻孔工作ap=dm/2 mm (1.5)上两式中 dm已加工表面直径(mm)dw 待加工表面直径(mm)1.1.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1.1.2.1 刀具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图1.3 典型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1) 前刀面(3) 切削刃(2) 后刀面(4) 刀尖(1) 前刀面 前刀面Ar是切屑流过的表面。分为:与主切削刃毗邻 的称为主前刀面;与副切削刃毗邻的称为副前刀面。(2)后刀面 后刀面分为主后刀面与副后刀面。(3)切削刃 切削刃是前刀面上直接进行切削的边锋,有主切削刃 和副切削刃之分。主切削刃指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相交的锋边;副切削 刃指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相交的锋边。(4)刀尖 刀尖可以是主、副切削刃的实际交点,也可以是主、副 两条切削刃连接起来的一小段切削刃,它可以是圆弧,也可以是直 线,通常都称为过渡刃。1.1.2.2 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假定运动条件:首先给出刀具的假定主运动方向和假定进给运动方向 ;其次假定进给速度值很小,可以用主运动向量vc近似代替合成速度向量 ve;然后再用平行和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坐标平面构成参考系。假定安装条件:假定标注角度参考系的诸平面平行或垂直于刀具便于 制造、刃磨和测量时定位与调整的平面或轴线(如车刀底面、车刀刀杆轴 线、铣刀、钻头的轴线等)。反之也可以说,假定刀具的安装位置恰好使 其底面或轴线与参考系的平面平行或垂直。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由下列诸平面构成 :(1)基面Pr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假定主运动方向的平面。通常,基面应 平行或垂直于刀具上便于制造、刃磨和测量的某一安装定位平面或轴。 例如,图1.6所示为普通车刀、刨刀的基面Pr ,它平行于刀具底面。图1.6普通车刀的基面Pr(2)切削平面Ps通过切削刃选定点,与主切削刃 相切,并垂直于基面Pr的平面。 也就是主切削刃与切削速度方向 构成的平面。(3)主剖面P0和主剖面参考系(4)法剖面Pn和法剖面参考系主剖面P0是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于Pr和切削平面Ps的 平面。图1.8表示由Pr Ps P0组成的一个正交的主剖面参考系。法剖面Pn是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切削刃的平面。如 图1.8所示, 由 Pr Ps Pn组成的一个法剖面参考系。图1.8 主剖面与法剖面参考系(5)进给剖面Pf和背平面Pp及其组成的 进给、背平面参考系进给剖面Pf是通过切削 刃选定点,平行于进给运动 方向并垂直于基面Pr的平面 。通常,它也平行或垂直与 刀具上便于制造、刃磨和测 量的某一安装定位平面或轴 线。由Pr PfPp组成一个 进给、背平面参考系,如图 1.9 所示。背平面Pp是通过切削刃 选定点,同时垂直于Pr 和Pf 的平面。图1.9 进给、背平面参考系Pr PfPp1.1.2.3 刀具工作角度的参 考系上述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在定义基面时,都只考虑主运动, 不考虑进给运动,即在假定运动条件下确定的参考系。但刀具在实 际使用时,这样的参考系所确定的刀具角度,往往不能确切地反映 切削加工的真实情形。只有用合成切削运动方向ve来确定参考系, 才符合切削加工的实际。例如,图1.10所示三把刀具的标注角度完 全相同,但由于合成切削运动方向ve不同,后刀面与加工表面之间 的接触和摩擦的实际情形有很大的不同。同样,刀具实际安装位置也影响工作角度的大小。 刀具工作 角度参考系同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唯一区别是用ve取代vc,用实际进 给运动方向取代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图(a)刀具后刀面同工件之间有适 宜的间隙,切削情况正常;(a)图1.10 刀具工作角度示意图图(b)该两个表面全面 接触,摩擦严重;(b)图1.10 刀具工作角度示意图刀具工作角度示意图图(c)刀具的背棱顶在已加工表面上,切削刃无法切入,切削 条件被破坏。可见,在这种场合下,只考虑主运动的假定条件是不合 适的,还必须考虑进给运动速度的影响,也就是必须考虑合成切削运 动方向来确定刀具工作角度的参考系。图1.10 刀具工作角度示意图1.1.2.4 刀具的标注角度在刀具的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确定的切削刃与刀面的方位角度 ,称为刀具标注角度。在切削刃是曲线或前、后刀面是曲面的情 况下,定义刀具的角度时,应该用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切线或切 平面代替曲刃或曲面。主剖面参考系里的标注角度的名称、符号与定义如图1.11:同理,副切削刃及其相关的前刀面、后刀面在空间的定位也需 要四个角度:即副偏角 r ,副刃倾角s,副前角0,副后角0。 它们的定义与主切削刃上的四种角度类似。前角0后角0主偏角r刃倾角 s前角0: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在主 剖面中测量)。 图1.11(a) 主剖面系标注的刀具角度后角0: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在主剖面中测量)。 图1.11(b) 主剖面系标注的刀具角度图1.11(c) 主剖面系标 注的刀具角度kr主偏角r :基面 中测量的主切削 刃与进给运动方 向的夹角。刃倾角 s:切削平面 中测量的主切削刃与 基面间的夹角。图1.11(d) 主剖面系标注 的刀具角度由于图1.11所示车刀副切削刃与主切削刃共处在同一前刀面上, 因此,当0、 s两者确定后,前刀面的方位已经确定, 0、 s两个 角度可由0、 s、 r、 r 等角度换算出来,称为派生角度。由上分析 可知,图1.11中外圆车刀有三个刀面,两个切削刃,所需标注的独立 角度只有六个。此外,根据分析刀具的需要还要给定几个派生角度,它们的名 称与定义如下:楔角0 :主剖面中测量的前、后刀面间夹角。090 (0 0) (1.6) 刀尖角r :基面中测量的主、副切削刃间夹角。r180 ( r r ) (1.7)前角、后角、刃倾角正负的规定如图1.12所示:在主 剖面中,前刀面与基面平行时前角为零,前刀面与切削平 面间夹角小于90 时前角为正、大于90 时后角为正,大于 90 时后角为负,刃倾角的正负如 图1.12 所示。(a) s0(b) s(c) + s图1.12 刃倾角 s的符号1.1.3 刀具角度的换算1.1.3.1 主剖面与法剖面内的角度换算在刀具设计、制造、刃磨和检验中,常常需要知道主切削刃在法剖面内 的角度。许多斜角切削刀具,特别是大刃倾角刀具,必须标注法剖面角度。 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在设计和和制造刀具时,需要对不同参考系内的标注角度进行换 算,也就是主剖面、法剖面、背平面、进给剖面之间角度换算。tann =tan0.cosscotn =cot0.coss 1.1.3.1主剖面与法剖面内的角度换算以前角计算公式为例,公式推导如下:1.1.3.2 主剖面与任意剖面的角度换算求解任意剖面P内的前角 :tan 得tantan0.sin+tans.cos (1.10)当0时: tan=tans ,s 当90kr时,可得切深前角p:tanp=tan 0.cos krtan s .sin kr (1.11)当180kr时,可得切深前角f:tanf=tan 0.sin krtan s .coskr (1.12)对式1.10利用微商求极值,可得最大前角gtan g (1.13)或 tan g (1.14)1.1.3.2 主剖面与任意剖面的角度换算最大前角所在剖面同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之间夹角max 为:tan max (1.15)同理,可求出任意剖面内的后角: 当90kr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