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史学界曾有人认为“十月革 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偶然,因此,苏 联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你是 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问题: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4、一战加剧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主观条件)(一)历史条件 (主客观)问题: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 征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 ?1、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 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经济的 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 。 2、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 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革命的到来。 扩充:十月革命前俄国的主要矛盾1、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2、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 众的矛盾3、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4、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 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结论:这些矛盾的集结,使俄国成为帝国 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扩充: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要表现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2、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 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 和战斗力。 3、经过 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 国际工人运动前列。 4、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 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5、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 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1、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 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新生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 )(二)经过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2、四月提纲的提出 1917.4 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想以 和平的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3、七月流血事件 标志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4、十月决议 通过关于近期武装起义的决议 5、十一月起义(俄历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世界 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回顾: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 号。 3、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6、凯歌进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顺口溜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 月 革 命 现 曙 光4、十月决议:决定近期起义5、十一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三)苏维埃政府最初的革命措施内 容对内: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外: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两方面措施的目的各是什么?掌握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为赢得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 。(四)共产国际的建立(第三国际)1919掌握:背景、时间、地点、特点、文献思考:共产国际与第二国际在组织形式上有何 不同?组组 织织成立地点时时 间间 第一国际际伦伦 敦18641872 第二国际际巴 黎18891914 第三国际际莫斯科19191943建立的过过 程、意义义成员员 组织组织 形 式范围围第 一 国 际第 二 国 际1、都是 国际性的 工人组织 2、马、 恩都进行 了领导和 指导 3、都对 工人运动 起到了重 要作用各国 工人 团体 组成欧美各 国工人 政党和 组织组 成有统一的 领导机构 ,是各国 工人团体 的上级组 织 是松散的 形式,不 是各国党 的上级组 织仅限 于欧 洲范 围扩大 到欧 美国 家复习回忆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2、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3、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五)历史意义 P42、措施3、结果军事上:实行征兵制,组建工农红军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主要 )(掌握概念、时间、内容、评价 )红军击溃白军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形势: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 三 、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 背 景1、战争使苏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2、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经济的恶化 4、农民、水兵相继暴动 2、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3 、 内 容农业: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抓大放小 商业(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工资级别制 4、 意义 评价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 探索了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 造了条件。 为国际共运提供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判 断 政 策 是 否 正 确 的 依 据 在 于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 根本的利益5、苏联的成立(1)成立的必要性 (2)时间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4 )苏联第一部宪法 (5)意义本节知识结构十月革命的胜利条件经过最初革命措施意义苏维埃政 权的巩固背景措施 结果向社会主 义的过渡新经济政策(重点把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 时间、内容 意义苏联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下课再见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1613年1月在缙绅会议上,推举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海 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是为罗曼诺夫王朝之始。罗曼诺夫王朝长达300 余年,它的统治是建立在维护农奴主、地主利益、残酷镇压和剥削广大农 民的基础之上的。对内实行绝对君主统治,1649年颁布法典,用法律形式 确定农奴制,镇压各次农民起义。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侵吞欧、亚各 国大片土地(包括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镇压各国 人民革命,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代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 夫王朝。1917年3月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罗曼诺夫王朝共历17个沙皇(皇帝)。他们是:米哈伊尔费 多罗维奇(18131645)、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16451676)、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16761682)、彼得一世(16821725)、叶 克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娜(17251727)、彼得二世(1727 1730)、安娜(17301740)、伊凡六世(17401741)、伊丽莎白 彼得罗芙娜(17411762)、彼得三世(1762)、叶克捷琳娜二世阿 列克谢耶夫娜(17621796)、保罗一世(17961801)、亚历山大一世 (18011825)、尼古拉一世(18251855)、亚历山大二世(1855 1881)、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尼古拉二世(18941917)。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母亲与当时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母亲是亲姐妹 ,都是丹麦公主。沙皇皇后亚力山 德诺娃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嫁到德国小公国荷塞达姆斯特做 王后的女儿,也是乔治五世的姑妈 。血腥的尼古拉是尼古拉二世的绰号,他胸襟狭窄,顽固不 化,又极端残忍。他在1905年1月9日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 工人群众开枪,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 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 儿童。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血腥暴 行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 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 风暴的来临。尼古拉二世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96年攫取了中东铁 路建筑权,1898年强占旅顺、大连,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 对中国的侵略,并乘机侵占东北。在1918年7月16日 终于被人民处决。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儿子阿列克谢末代沙皇全家福专业拓展:“十月革命”的性质与“二月革 命”有何不同?为什么?二月革命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从十月革命的对象、目标、指导思想、结果等 方面分析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 施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经济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 埃的进攻外交上: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 帝国主义战争补充共产国际的建 立时间1919年3月地点莫斯科纲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性质 特点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 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 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 导。从十月革命的历程看其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 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 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 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 革命形式夺取政权。概 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 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 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评 价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 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是,这种政策是在非常 困难的条件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并非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它也不利于调动工人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引导苏 俄人民建成社会主义,更不可能由此而过渡到共产主义 。 十月革命的条件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俄国无产阶级的成熟4、一战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1、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2、依赖西欧强国1、力量不断壮大 2、组织性、战斗性较强 3、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成熟的领导核心 4、革命的同盟军农民阶级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 的集合点1、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2、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 大众的矛盾 3、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4、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回顾: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 号。 3、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6、凯歌进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顺口溜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 月 革 命 现 曙 光4、十月决议:决定近期起义5、十一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专业拓展: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干涉下,在那么 困难的条件下,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 1、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