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 业:P238 1-4,1-5,1-10,1-14第4题的 l 指电源与负载的距离,第10题的 lmin 为距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与终端的距离,第14题改为:分析各段长线(包括 各分支线段)的工作状态,求AG各点 的电压、电流幅值,不画图。第四节 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是指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 的分布规律。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1) 负载无反射的行波状态G=0,r=1,K=1。(2) 负载全反射的驻波状态G=1,r=,K=0。(3) 负载部分反射的行驻波状态00(感性)电电 感l/4=(开路)并联谐联谐 振l/4 l/20(感性)电电 感l/2=(开路)并联谐联谐 振3)短路线与开路线比较 各对应量的相位相差 p/2(即l/4)。对相同长度的均匀无耗长线,有 :3. 终端接纯电抗负载 ( ZL=jX (X0)1)负载为纯感抗(ZL= jX (X0) )终端的纯感抗可用一段长度为l0(0 0) )终端的纯容抗可用一段长度为l0 ( l/4 0)时,终 端均产生全反射,沿线电压、电流呈驻波分布。 沿线同一位置的电压、电流之间相位差p/2,只有能量的存贮并无能量的传输。 l /4传输线具有阻抗变换性,l/2传输线具有阻抗重复性。三、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当ZL=RjX(X0)时 ,反射波的幅度小于入射波,入射功率有一部分 被 负载吸收,另一部分则被反射回去,均匀无耗长线 工 作在行驻波状态。沿线电压、电流的分布:对上式取模,并注意到1. 当2 bz -f2=2n p (n =,1,2,),即在z=(f2l)/(4p) + n l / 2 (2-24a)处为电压波腹点、电流波节点:分析式(2-23),得:由于0 0)的分析1) ZL=RLZ0G20,f2=0,终端为电压波腹点、电流波节点 。2) ZL=RL 0) 感性复阻抗00) 容性复阻抗pf22p, l/4 lmaxl/2 , 0lminl/4。例题: (p239) 1-9 已知电源电势Eg,内阻Zg=Rg和负载ZL, 试求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解答(Z0、b 已知)。ZLZ0Zg Eg 解 建立座标系如图所示 。解法2 设波源与负载的距离为l,建立座标系如图所示 。 则始端的输入阻抗Zin(l) 为 ZLZ 0Zg Eg l1-12 如图示, Z0=50 W, Zg= Z0, ZL=(25+j10) W, Z1=-j20W。求: (1). 两段传输线中的r1、r2及始端处 的Zin 。 (2). ZL变化时r1、r2是否变化,为什么?(3). Z1变化时r1、r2是否变化,为什么?(4). Zg变化 时r1、r2是否变化,为什么?G1r2r1GLZ3Z2 Zg EmZLZ0Z0Z1l/4l/4解 (1).G1r2r1GLZ3Z2 Zg EmZLZ0Z0Z1l/4l/4(2). r1、r2均与ZL有关,ZL变化时r1、r2也变 化, (3). r1与ZL有关而与Z1 无关,而 r2与Z1有关。 Z1变化时,r1 不变,而 r2 变化。(4). r1、r2与Zg无关,Zg变化时r1、r2不变; 但 入射电压、电流变化,使沿线电压、电流都改变 了。1-13 已知如图联接的无耗线, 线上Em 、 Zg 、 RL 、R1 及l 均已知,求RL、R1 上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的数值并画出各线段上电压、电流的相对振幅分布。 解 (1) 各支节在D-D 处的输入阻抗为:DABCDZin(D) 两支节并联,在D-D处的总输入阻抗为:A-D段匹配,只有入射波 。(2) 两支节的负载 Z0/2Z0 ,为行驻波;B、C 处 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点;D处为电压波腹、电流 波节点; D处的视在电压、视在电流幅度值分别为:两支节的B、C 处ADB (C)各线段上电压、电流的相对振幅分布作 业:P238 1-4,1-5,1-10,1-14第4题的 l 指电源与负载的距离,第10题的 lmin 为距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的坐标,第14题改为:分析各段长线(包括 各分支线段)的工作状态,求AG各点 的电压、电流幅值,不画图。Z0ZLZ0Zg Eg Z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