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8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5页 / 共98页
第6页 / 共98页
第7页 / 共98页
第8页 / 共98页
第9页 / 共98页
第1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 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讲人:张爱武 电话:18971050548E_mail:zawmail.hzau.edu.cn本讲主要内容1.六大价值取向理论2.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3.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4.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1.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是美国的人类学家,他们通过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州一有5个不同的文化和种族的社区,发现人类共同面对六大问题,而不同文化中的人群对这六大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方法就能体现这些群体的文化特征。这六大问题是:1.对人性的看法;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4.人的活动导向;5.人的空间观念;6.人的时间观念。1.对人性的看法美国:善恶混合体,可以变化中国:人之初性本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管理上:美国:强调完善制度,防止坏的行为中国:强调自律,制度稀松,出了问题再修补2.对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中国:讲究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讲究风 水美国:人主导环境清东陵规划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 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 ;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远处的 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 曲流过,环抱有情。 3.人对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个体是群体的一员,个体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存在;要合群,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缺乏独立 性读学校、选专业、是否考研、就业、找对象美国:人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与众不同;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强调人的独立性4.人的活动取向中国:静态趋向。以静制动,不变应万变,强调无为而治,三思而后行,后发制人楚庄王、是花是草看四季出现问题静观其变,抓住时机把问题解决美国:行动导向,有问题马上行动5.关于空间的理念中国:空间是公共的,没有太多隐私美国:空间是个人的私密之处,不能随意接近管理问题:办公场所的设计6.关于时间的看法时间导向:过去导向与未来导向线性的/非线性的管理上:做事的计划性看医生:预约看胃病,要想看嗓子,再预约对待问题的不同形态 与自然的关 系臣服型和谐共处 型主宰型时间导 向面对过 去面对现在面对未来对人性的看 法不可改变可以改变 性恶论混合中性 论性善论活动导向自在型自制控制 型自为型人际关系导 向等级型群体型个人型空间导向私有型混合型公有型六种文化因素不同形态的完整矩阵表2.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著名的组织行为学专家,荷兰的吉尔 特霍夫斯蒂德博士,在国家文化层次对不同的国家群从五个方面归纳了基本的文化价值观,也可以视为五个分析要素指标。(1) 权力距离:指组织或机构中权力较少的成员接受权利不平等分配的程度。权力距离大小在组织结构中会有较明显的表 现。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的组织一般层级鲜明, 金字塔比较陡峭,如日本韩国或者中国的企业; 而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的组织结构一般就比较扁 平,如美国、北欧的公司。另为决策方式也不同,权力距离大的国家倾向于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有时即使高喊民主,也 是形式为多。权力距离小的国家则倾向于自下而上 的决策方式,善于吸纳底层的意见,而作为低层的 人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当然,权力距离的大小都是相对的。虽然我们知道美国的权力距离小于中国、韩国或日本,但与 许多北欧国家比,它的权力距离却是大的。 (2)不确定性规避:人们受到模糊不清的情景威胁的程度以及为规避这些威胁而形成的信念和 机制。不喜欢不确定的国家和人民有较高程度的安全需求,相信专家和知识。德国、日本和西班牙是 典型。规避程度较高的国家有较多的成文规定,劳动力流动率较低,管理人员较少冒风险,富有野心 的员工少。在这个维度上,郝夫斯特混淆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以导致其研究结果模棱两可,有多种解释。 从冒险的角度看,美国文化当然得分高。美国可能是世 界上最盛产创业者(entrepreneur)的国家,而创业者无疑是敢冒风险的人。从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程度看,美国也应该名列 前茅,因为美国人大都很少存钱(总的平均存款率可能是全世 界倒数第一),许多人不仅没有存款,而且借钱消费,贷款买房买车,度假逍遥。相反,中国文化和其他亚洲文化中的人 在这两点上得分就低,创业者人数远远低于美国,存款率则 高得惊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人和亚洲人一般对模糊的指导语没有怨言,比如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必对答案 的长短,书写的格式,甚至上交的时间大限进行详细的交代 ;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要求也只说个大概,不需一五一十地交 代,下属会自己去“悟”。同时,对暂时不能得知的结果也能很好地忍受不知,比如刚考完试,并不急着想知道自己对错,而愿意放一放再说 。对人生中未知的部分也能放手交给命运安排。所以,他们 的不确定性回避程度较低。 相反,美国人总是要求老师或管理者给出精确的要求描述,或职责描述,尤其是时间大限这一条 ,决不能含糊。另外,他们总是希望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对结果无尽上瘾。而且追求对人生的控制,不信命运 ,只信自己。如此说来,他们的不确定性回避又比 中国人要高。在商业合同上的表现似乎也反映出对不确定性回避的程度。美国公司的商业合同大都内容详细, 细节清楚,任何细微的方面都不能有遗漏,所以一 般一份商业合同总有几百页,厚厚一摞。而日本公司的商业合同一般都比较粗略,只包括最主要的内容和意向,很多细节留待以后再加以 商榷和填补,因此页数不多。我们暂且不讨论造成 这种现象的社会文化经济法律原因,单从表面看, 显然日本人对不确定性回避要低,而美国人要高。平均而言,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敢冒风险的程度 无显著差异,但冒险领域不同。比较而言,中国学生在经济领域中比美国学生 更敢冒险,而美国学生在社会领域中比中国学生更 敢冒险,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差异。这个研究表明,在讨论不确定性规避这个概念 时,一定得区分具体的领域,以及其他的边界条件 ,而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3)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人 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 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体主义)”。他的研究发现,美国人在个体主义上得分最高 (92/100),居全世界之冠;而有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 如新加坡人,中国香港人,中国台湾人(第一次研究中没有包括中国内地,因为那时在中国尚未设立分支机构)在个体主义上得分则很低(29/100)。 在美国,如果我想和同事共进午餐,一般我会事先预约一下,电话或伊妹儿,然后定下来午餐的时间。到了餐馆,我们坐下后,她/他会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菜单。于是我们阅读菜单,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食物。 服务生会把我们点的食品端上来,准确地将每一个人点的放在那个人的面前。我们于是开吃,边吃边继续我们的聊 天。吃得聊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示意服务生拿来账单, 大家各付各的账,然后离席回各自的办公室,继续上班。在这整个过程中,除了聊天时我得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反应外,其余一切我只要照顾自己的口味和感受即可,与他人 无关。再看看典型的中国午餐。一般来说,很多时候不事先预约,去敲一下同事的门,问有没有时间共进午餐,如果有, 则同去。坐下后,他/她会给我们两份菜单,让我们共用,而不是一人一份。我们轮流或凑在一起看菜的品种,然后决定点什 么。但因为上菜的时候菜会放在桌子中间大家一起吃,所以 点菜的时候就得想到别人的口味,以免到时候某人没菜可吃 。几分钟后,一个菜上来,大家开始一起吃,过一会儿,另一个菜上来,大家又开始上筷,边吃边聊,直到菜上齐, 吃得差不多了为止。 这时,服务员送来账单,谁付账呢?如果一开始召集吃 饭的人没有明说是他/她请客的话,那么,这时每个人都可能 掏出自己的钱包抢着付账,服务生则随机抽取一个以结束“ 争端”。在这个过程中,差不多每一步都不是个体独立的行 为,选菜也好,付账也好,每做一事,都得把别人的喜好利 益考虑进去,而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行事。与美国人的午餐 过程十分不同。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目标、个 人独立,而集体主义文化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不可 分割。(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这个维度指的是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义(事业成功导向)还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 墨西哥文化更注重的是生活质量,而美国文化更注重的是事业成功。在这个维度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得分都不比美国低,虽然人际关系也是这些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日常的观察有时会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即中国人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为了事业成功甚至愿意付出更多,而且家人朋友都接受。比如,中国社会一直 歌颂为了工作不顾家庭的英雄人物,从古代“三顾家门而不入 ”的大禹到现代为了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干部或企业家,如焦裕禄,反映的就是这种价值观。 在这一点上,亚洲国家的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日本的员工很多下班之后不回家,而与同事一起去酒吧饮酒,作为上班的延伸,因为这个时间的交流对自己未来的升迁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牺牲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可以理解。另外,如果在上班时间家里突然发生了意外,比如孩子病了,妻子生产了,很多人依然会坚守岗位,因为这样的行为是受到赞赏的。 (5)长期短期导向长期短期导向这个维度是郝夫斯特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次调查中发现的。这个维度是指一个文化对传统的重视程度。郝夫斯特发现这四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传统的重视,而且有凡事都想到未来的倾向,而非只想当前,做一锤子买卖。这 种长期导向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7之高,也就是说,在他所调查的二十几个国家中,长期导向这一条解释了经济发展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变异量!文化群/国家( 地区)权权力化 程度不确定性 规规避个人 主义义男性 主义义长长期 趋趋向英国2112968427美国30211007435中国89443954100中国香港738326796新加坡772264969日本328955100德国2147748448墨西哥92684291法国73288235意大利38588993权力距离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图权力距离与不确定性规避图从两个维度将各个文化因素整合 在一起,有助于阐明文化影响行为的 复杂性。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蔡安迪斯)蔡安迪斯(Triandis)出生于希腊,早年移居美国,从事心理学研究,以关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跨文化研究闻名。他认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也不是两个维度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包括许多方面。此外,他将这个概念降到个体层面,用它描述个体的文化导向而不是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导向。蔡安迪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2.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 要性;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p个体主义将自己看成独立的个体,可以脱 离他人而存在,而且作为独特的个体,应该 与众不同。p集体主义者则把自己看成群体中的一员, 与他人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能脱离他人而 存在。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p具有独立自我定义的人强调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而不归咎于外部原因 。另外,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而 不愿意依靠别人的帮助。p具有互赖自我定义的个体则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 不受自己控制的因素的倾向。对自己是否应该与众不同的态度:p具有独立自我的人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越 有个性特点,越值得骄傲;p具有互赖自我的个体则希望自己融入群体 ,被大家接受。2.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p对个体社会中的人来说,个人利益当然比群体利益重要。p在集体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p让集体主义者共同对某一工作负责时,他们的工作表现比他们对个体负责要好。相反,个体主义者的工作表现在用个体负责制时最好。p同时,以群体方式做培训能大大影响集体主义的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群体层面的线索。而个体主义者的自我效能感更多地受到以个体为单位的培训。对集体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