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目标:通过掌握“诗歌鉴赏材料”学习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一、掌握相关的古诗文知识流派体裁题材风格意象和意境诗歌分为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 有诗作,也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 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 )、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 )、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 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 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近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 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 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 、诗余(由 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 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 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 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 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 物(言志)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 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诗:最大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 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 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 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 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 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 的作者。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 ,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 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 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 参、王昌龄、王之涣。“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 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 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 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 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 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 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意象 :意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 的形象。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所描 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 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景”或“物”(包括人)已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 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因此,诗 中的形象又称为意象。而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 ,就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壮阔、开阔、深 邃、深远、幽远、高远、闲适恬静、清幽、清新 、自然、幽美、淡雅、安谧、平和、凄凉、迷离 、朦胧等),诗人借此来渲染烘托自己的思想感 情。确认整合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二、解答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步骤(确认)解读古诗的一般步骤1、写什么(形象):确定诗歌题材;读解意 象,领略意境;背景,主旨。2、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浪漫主义;现实 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 实;动静;绘形绘声绘色;炼字;起承转合;赋比 兴;用典;含蓄;对仗;对比;衬托。3、为何写(内容、情感、观点):抒发的思 想感情;反映的 社会现实;寄托的情怀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 感慨。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技法,怎么写整合(一般格式)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写什么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 某某)作用。为何写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 (1)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写什么)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 (怎么写) (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为何写)按以下步骤解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确认 )1、写什么2、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3、为何写(内容、情感、观点)题材: 意象:意境 :背景: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参考答案 (1)(写什么:背景、意象)首联写山中秋景。(1分) (怎么写:动静结合)“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 ,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 ”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 chanyuan,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 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 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3分) (2)(为何写:情感)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整合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盂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注江岭,即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 放于此。(1)填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 人。唐人将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又名近体诗),今体诗主要 包括律诗和 两种,孟浩然的诗多为律诗。(2分)(2)这首诗感情深沉,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是一首精炼而含蓄 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写)?运用了哪 些表现手法(怎么写)?请作简要的赏析。(6分)按以下步骤解读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确认) 1、写什么2、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3、为何写(内容、情感、观点)题材 :意象 :意境 :背景: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 和伤感的情绪。反问对比参考答案(写什么:背景、意象)用“江岭”与“洛阳”相对,“才子” 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 “才 子”本该受到重用,却遭流放,由“洛阳”远放“江岭”,这是 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流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呢。(怎 么写:对比)两句强烈的对比,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写什 么:意象)用岭外早开的梅花与北地花开之迟相对比,道出早开 的梅花是美,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由“江岭”想 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怎么写:对比、反问 )全诗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 从而显示伤感。结尾一个诘问,使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 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结 尾一个诘问,使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 绪也更加浓厚。(为何写:思想感情)总之,全诗诗以朴实实无华华 的语语言表达了诗诗人内心的愤懑愤懑 不平和伤伤感情绪绪。 整合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起。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