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0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5页 / 共60页
第6页 / 共60页
第7页 / 共60页
第8页 / 共60页
第9页 / 共6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曹东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Dip. in TEFL, Huzhou Normal College, CN; Postgrad. Dip. in TESOL, La Trobe University, AU; M.TESOL,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 Email: Caodongwzcnhotmail.comCaodongwzcnsohu.com Mobile: 0137 7778 3986一、前言英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通用 语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使英语 作为国际通用语地位更显突出。据统计当今世界上超 过70%的学术成果用英语呈现,各学科的主要学术 期刊也以英语为主。英语还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语言。世界上综合实力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中约有 70%是英语国家或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国家或地区的 大学(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2004)。许多非英语国家将英语作为其教育体系中 一门主要的外语课程EFL(英语作为外语),并 都在不断强化和改革其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1.1 教改趋势 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 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设计重视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 养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间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 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丰富的教学资源 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加重 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 激励学生学习,全面和公正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促进教学改革。 1.2 存在问题 专业水平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专业水平 语言知识随教学年限的增加而下降 缺乏英语教学中的社会语言学知识 缺乏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能力 模式单一,缺乏个性 经验至上,缺乏理论支撑 设计不规范,因果关系不清楚 作业简单化,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科研能力缺乏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论文格式不规范 、逻辑不严密,不能对教学发展做出实质性 贡献。1.3 课程目的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中小学英语 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发展需要的 人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国家 课程标准中为初中生设置的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有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 是一个有较高英语水平、优秀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 科研能力的教师。本课程目的:通过一定时间的集中学习和在职 自学与实践,主要使受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实 践能力与时俱进,使他们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程 度的提高。1.4 课程结构 课程与课程标准 交际能力与学习能力 语言习得的理论 常用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教案、作业设计) 教学实施(组织教学、学法指导、课外指导、作 业批改) 教学科研(说课、评课、案例分析) 测试大纲 注:本课程第二章至第第五章为教师应知知识,第 六章至第八章涉及教师应会的教学技能。二、课程与课程标准2.1 课程课程(Curriculum)来自拉丁语,原意 为“流淌的河流”或“跑道”。今天“课程”意为: 1 所有学科的总合 2 某一门具体的学科,如:外语2.2 课程标准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教育 部,2001)的研制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 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英 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前期理论研究、现状调查 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多 次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和反复的研讨和不断的修改 后形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 (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2.3 课程标准的结构标准包括四部分及附录: 一、前言: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概括 地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目标:标准通过采用直观的课程目标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英语 课程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 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 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出发点,标准对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按九个级别描述了各个级别的目标总要求。 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详细地列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 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目标。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列出了以行为 表现为特征的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 化意识分别提出了二、五、八级的分级目标要求。 四、实施建议: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 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 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教学 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五、附录:标准共有七个附录。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 如: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此外, 还收录了技能教学参考表和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供教师参考。2.3 课程标准的特点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 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 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 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形成, 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 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 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 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 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 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 性和开放性 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 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 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一级为小学三、四 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 ;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 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 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标准规定,二级 、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同时 ,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 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 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 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 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 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 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 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 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 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 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提倡“任务型”教学,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 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 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 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 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 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 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 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 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 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 法。 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 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 上的发展。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 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 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 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 、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 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 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 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 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 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 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2.4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育部, 2001,p.1),是我省中小学的主要外语课程。英语 课程标准(教育部, 2001)申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 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 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 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 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 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 、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 好的基础。(pp.1-2)” 三、交际能力与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 学习能力3.1 交际能力“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 力是1970年代初由Hymes(1972)及Campbell和Wales (1970)等学者提出。Hymes等人针对Chomsky(1965 )的“能力(Competence)”只涉及语法知识,“表现( performance)”才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有关的论点,指出: “与实际使用无关的语法规则是无用的语法规则”(Hymes, 1965, p.278),进而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Canale 和Swain(1980)等人进一步完善了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及表 述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构成。从此,使 ESL/EFL学习者获得由这四种能力组成交际能力成了本领 域普遍接受的ESL/EFL课程的教学目标 。但在ESL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