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目录教学目的1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3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4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学目的:1.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 治制度? 2.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 多党制? 3.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知识结构: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政 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民主政治制度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公民权利 的民主,与公 民的义务相对 应,是与法制 相统一的,称 为民主权利。作为国家制度 的民主,是与 专制根本对立 的,简称民主 制。民主制约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民 主 制两种意义国体政体内容形式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决 定体 现民主性质民主程度质与量阶级性发展程度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较成熟、较完备不成熟,需完善受经济文化水平影响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居民委员会制度职业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基 层 民 主 政 治 制 度思考:为什么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制、多党轮流制?中国为什么不实行三权分立制?v 三种权力结构(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v 1、行政权高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或立法权、司法权融于行政权)的专制、独裁 统治(君主专制) v 2、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总统制、议会制(三权互相制衡,优越于君主制, 但让代表民意的立法权与其它两权平行,民主程度不够高。) v 3、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议行合一(指制定国家意志的立法权和执行国 家意志的行政权是一致的。行政权、司法权必须服从立法权,不能与立法权相抗 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是这种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 v 分析:“三权分立”不能适应我国国体的要求。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 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 权力,我们人民民主政治的国家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我国的立 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设了三种机关各司其职,但它们之间不是 三权鼎立、互相平等的关系。三权之中立法权居首位,行政、司法均从属于它。 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掌握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最高地位。我国正是通过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体现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我 国 民 主 决 策 的 一 般 程 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决议)选民 选举 县、乡人大代表 选举 上一级人大代表. 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工作成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集中 人民的意志 提出 有关主张(建议)同时召开协商审议通 过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资料:中国民主政治稳步前行的步程_公开透明:、自信面对媒体年,主动通过媒体宣布欢迎中外记者采访年,扩大代表团团组会议开放场次年,对境外媒体开放个代表团团组会议年,首次开通“网上新闻中心”,对境外媒体开放西藏代表团团组会议年:首次公布统一发放的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电话号码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代表团新闻发布会首次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说明的英文版资料:从“”看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主动面向世界 工作评议国际化: 1)政府工作报告英、法、西、俄、意、日等到种文字 2)计划报告、预算报告被翻译成英、法等到种文字 3)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被翻译成英文 4)常委会工作开放透明-请媒体参与制定年度监督计划,建立三级新闻 发布人制度,及时发布重要信息既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保障, 更是对国家权力机关运行情况和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丰富民主参与形式 1)新闻媒体网上征集民意(网民们有万个问题要问“总理” ; 2)部长们参与网上访谈,和网民“面对面”; 3)代表委员开设博客,搭建沟通民意的平台; 4)会期较往年有所延长,推进法律草案进行充分讨论。从 “”看中国民主政治v国外媒体对“”的公开透明度的反映 v “中国“”的民主气氛日渐浓厚,中国式民主制度正 在日益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印度信息网 v “民主之风正刮到中国每一个角落”。欧洲时报 v 美联社、法新社、欧洲时报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 等媒体对中国表示出高度关注,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 的方略表示赞赏。一个国际共识是:今年继承了十七 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表现出的开明和创新”,在 形成现代政府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透明机制等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都流露出“新意”。 案例:碎石堆上的民主太石村村民依法罢官记v 2005年7月29日,太石村村民将一份400人签名的罢免动 议递交给了番禺区民政局,在动议中,村民以大量耕地 被征用、土地抛荒、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要求罢免村委 会主任陈进生的职务。随后的7月31日,8月14日,他们自 发在村里举行了两次普法宣传会。 v 番禺区民政局积极与村民多次沟通后,9月5日下午,太石 村召开有关会议,协商罢免村官事宜。9月7、8两日,区 民政局相关人员来太石村对签名进行核实,最终确定有 584人签名,超过太石村合法选民的1/5,达到了罢免所需 要的法定人数。至此,从7月29日到9月10日,40多个日子 的奔波,“太石村事件”有了初步结果。案例:碎石堆上的民主太石村村民依法罢官记v 2005年7月31日,天降豪雨。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镇太石 村,200多位村民冒雨站在村口的荒地上。一些上了年纪 的老人,戴着斗笠在雨中张望,他们期待着什么呢? v 乡亲们是在等一个人。10时正,当一个身着橙色衣服,年 龄30岁左右的青年人出现时,群众中爆出了掌声。他叫冯 秋盛,太石村村民。当天,他要给村民上一堂普法课,同 时再组织一场演讲,普法。演讲的主题便是为何要罢免现 任太石村村委会主任陈进生,以及如何合法罢免。 v “前几天,我们在全村进行了签名活动,要求罢免陈进生 的职务,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能行吗?对此,我们召开 这次普法宣传会议,目的是让大家树立信心,我们是依法 进行的,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冯秋盛一手拿着扩音喇 叭,一手拿着讲稿。在他看来,村民是勇敢的,但缺少法 律武器。案例:碎石堆上的民主太石村村民依法罢官记v 太石罢免村官具有代表性,其将是珠三角农村村民自治 的一个典范,且不论村民和村官之间谁有理,有一点是值得 欣慰的,那就是普通农民懂得通过合法手段罢免不合民意的 村官的现象,表明了在广东的某些农村地区,建立在理性基 础上,受合法程序控制的民主生态已经初现端倪 v 太石村村民依法罢免村官,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 断深入,民主法制观念逐渐为群众广泛接受,标志着农民对 民主权利的珍惜,更显示出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 点评: v “公共领域是相对于私人领域而言的,指社会中独立的公共 舆论力量的活动范围,简单地说,就是一群人为共同利益聚在一 起,通过协商讨论形成公共舆论乃至一致行动的场所。公共领域 具有开启民智的重大意义,公共领域内,人们学到与人相处的原 则、方式,了解到习惯风俗、条例禁忌和法律规则,知道如何作 为一个共同体而行动。在太石村村民罢免村官的事件中,以一堆 碎石堆为中心的村口荒地成了一个典型的公共领域。在这个碎石 堆上,有个叫冯秋胜的村民上普法课,向其他自行集中在这里的 村民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东省村务 公开条例,他每念一条都能得到村民的热烈回应。这样的普法 课向村民传播法律知识,告诉村民罢了自己不满意的村官是法律 明确规定的合法权利,同时也告诉村民应该如何通过合法程序履 行村民自治权利。也是在这个碎石堆上,村民在接受普法教育后积极自由讨论 发言,细数对村委会主任工作的不满,讨论为何要罢免现在的村 委会主任,以及如何依法罢免。这其中既有年过八旬,满脸皱纹 的老太太,又有腿部有残疾的妇女,还有健壮的青年农民。公共 领域中的发言在说话者和听众之间产生了有一定广泛性的互动和 共鸣,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公共舆论。”人民日报论太石村村民“罢”村官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管管 仲仲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 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 思想。在中国古代,管子中也 出现了“以法治国”一词。 其后,战国时期的商鞅、韩 非等人又发展了“法治”思 想。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孙中山孙中山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 义的发展,一批资产阶级思 想家,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的同时,提出了资产阶级法 治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革 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法治的 建立。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 进步。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v 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奠定了坚 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v 但由于后来受“左”的路线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的破坏,我国法制建设一度遭受过严重挫折。 v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十分强调法制建设。他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关于民主 法制问题的精辟论述,是新时期实行依法治国的科学指南。 v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涵义,把 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v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 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 来。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rule of law谁是 主体治什么依什 么法谁来 实施宗旨 为何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 依 法 治 国 的 涵 义 与 基 本 要 求基本要求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v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 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 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 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 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江泽民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的实质: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国家事务、 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3.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二、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案 例中 国 式 标 语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案 例中 国 式 标 语第二节 依法治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