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新课程高考 物理实验与探究复习策略 泉州第五中学 陈志胜 一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解读新 课程高考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 要求,准确把握高考物理实验复 习的方向。 n1加强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n2解读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的实验与探 究能力要求的新内涵,明确高考实验与 探究复习的新重点。 n3对比新、旧课程考试大纲中所列实验 考试内容,研究解读高考实验考查的具 体要求,把握复习层次。 二新课程高考物理实验与探 究试题的特点分析。 n120072008新课程高考物理实验与 探究试题考点分布。 二新课程高考物理实验与探 究试题的特点分析。n2新课程高考物理实验与探究试题的特点。 n(1)创新性特点:n(2)综合性特点:如山东2007第23题及2008 第23题;宁夏2007第22题;江苏2008第11题。 n(3)探究性特点:如山东2007第23题及2008 第23题;广东2007第13题及2008第15题;海南 2007第14题中探究如何消除摩擦阻力影响的方 案及评价其可行性;江苏2008第10题。 n(4)设计性特点:三2009高考物理实验与探究 复习建议与命题趋势分析。 n1解读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实验与探究 内容调整的内涵。 n2加强基本实验思想方法的复习,特别 是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方法比较 。 n3加强实验基本原理方法的复习和基本 技能的训练。 n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探索探究性实验 设计的创新途径。 n52009高考物理必考模块实验与选考 模块实验命题趋势分析。n 2009年高考的实验与探究试题的考查依 然会坚持全面考查实验能力的原则,但 考查和设问的层次可能会更加丰富、更 有梯度,以增加对不同层次考生的区分 度。 n必考模块的实验应是考查的重点。 n选考模块的实验也不能掉以轻心。 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 谢解读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的实 验与探究能力要求的新内涵 n“实验能力”改为“实验与探究能力” n解释中增加了“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制定解决方案;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 验。”三点内容 解读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的实 验与探究能力要求的新内涵n增加了说明内容:“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 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 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 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 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 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 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省份2007年考试试内容2008年考试试内容山东23测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及其电阻丝 的直径和总长度23伏安法测量磁敏电阻的阻值 及利用磁敏电阻测量磁感应强度广东13测量电磁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长度 14计算重物与小车连接体在斜面上的加 速度及两者的质量比15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 性 16探究动能定理海南13利用对比方法测量电阻阻值 14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 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同时探究如 何消除摩擦阻力影响的方案及评价其可行 性)13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 14将毫安表改装成量程为1A的 电流表宁夏22I推测影响圆柱形电容器电容的因 素 II利用伏安法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 和内 阻(同时考查电压 表的量程改装扩大)22I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电 流和电压 II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江苏10探究导线质 量相同时,电阻 与截面积的关系 11利用平抛运动实验 装置验证 机械能守恒定律2007山东卷第23题n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 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 用的器材如下:nA待测滑动变阻器Rx,全电阻约5 (电阻丝 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nB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6 nC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12 nD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nE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nF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nG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nH游标卡尺nI毫米刻度尺nJ电键S、导线若干 n用伏安法测定Rx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 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 _(填“V1”或“V2”)。n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 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n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量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 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 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 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 达式。2008山东卷第23题n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 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 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 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 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n 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 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B 、R0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 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 ,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 电阻值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 磁敏电阻图2n(1)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 值的电路,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 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 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不考虑磁场对 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n提供的器材如下:n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0150 nB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nC电流表 ,量程2.5 mA,内阻约30 nD电压表 ,量程3 V,内阻约3 knE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nF开关S,导线若干 AVn(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 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 n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 ,结合图1可知待测磁场的磁 感应强度B Tn(3)试结合图1简要回答,磁感应强 度B在00.2T和0.41.0T范围内磁敏 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n(4)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 图3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 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 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 2007宁夏卷第22题n实验题由绝缘介质隔开的 两个同轴的金属圆筒构成圆 柱形电容器,如图所示。试 根据你学到的有关平行板电 容器的知识,推测影响圆柱 形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 。 R1 R2Hn利用伏安法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 有的器材为:n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符号n电压表:量程1 V,内阻998.3 ,符号n电流表:量程1 A,符号n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99999.9 ,符号n单刀单掷开关1个,符号n导线若干n 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并将它画 在指定的方框内,要求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电 流表的接线柱的正负。n 为了满足本实验要求并保证实验的精确度, 电压表量程应扩大为原量程的 倍,电阻箱 的阻值应为 。 V A2008江苏卷第11题n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 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 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 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 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n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 关系应满足s2 (用H 、h表示)n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 据,如下表所示: n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h关系图 n(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 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 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填 “小于”或“大于”)理论值n(4)从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 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 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2007广东卷第13题n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电磁螺线管,已知螺 线管使用的金属丝电阻率=1.7108 m。课 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试验来测算螺线管 使用的金属丝长度。他们选择了多用电表、电流 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 千分尺)、导线和学生电源等。n他们使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操作过 程分以下三个步骤:(请填写第步操作)n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 插孔;选择电阻档“1”;n_;n把红黑表笔分别与螺线管金属丝的两端相接, 多用表的示数如图9(a)所示。 n根据多用电表示数,为了减少实验误 差,并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 围,应从图9(b)的A、B、C、D四个电 路中选择_电路来测量金属丝 电阻;n他们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示数如图10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 _mm; n根据多用电表测得的金属丝电阻值, 可估算出绕制这个螺线管所用金属丝的 长度约为_m。(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n他们正确连接电路,接通电源后,调 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始终无示数。 请设计一种方案,利用多用电表检查电 路故障并写出判断依据。(只需写出简 要步骤)n_2008广东卷第15题n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 有器材: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 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热敏电阻、保 温容器、温度计、开关和导线等。n(1)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 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图9的实物图上连线。 n(2)实验的主要步骤:n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 ,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n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 ,闭合开关, , ,断开开关;n重复第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n(3)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 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图10的R-t关系图线,请 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t关系式:nR= + t () (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08海南卷第14题n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 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 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n 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 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n 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 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n 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 车的加速度a 。 A1A2n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 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F 。n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n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 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 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 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 规律。 n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 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n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n进行中的各项测量。n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n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nA方案正确可行。n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 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n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 斜面倾角有关。n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 2008江苏卷第10题n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 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 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n(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 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