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改革方向当前,转让定价税制已成为各国税务当局和跨国公司最为关注的国际税收问题,通过转让定价税制实施的反避税管理是跨国税源监控和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重要手段。一、我国目前强化转让定价税制的背景(一)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不仅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增加了国家税收;同时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和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开放。截至 2005 年底,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 55 万多家,合同外资金额12000 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6200 多亿美元。目前,我国是除美国外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也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的增长点。以 2005 年为例,我国涉外税收收入实现 6348 亿元,同比增长 18.5%,占当年全部税收收入 30866 亿元的 20.6%。 然而,在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与正常规律不符的现象。2005 年 5 月 23 日,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呈现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生存之“怪现状”:1 至 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389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5.6%;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 1075 亿元,不升反降 3.5%。一方面是经营生产欣欣向荣,一方面是财务数据长期“红灯”(亏损)高悬。我们认为亏损企业里面,有 23 属于非正常亏损。初步估计,我国每年因跨国企业避税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 300 亿元,而转让定价实现的避税总额在跨国公司避税总额中约占 60%。(二)跨国公司在我国成功避税的原因1.跨国公司的内部化优势,使税务机关在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跨国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市场,并且由行政命令来解决企业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组织由内部价格(或转让价格) 来调节,而内部化的结果就是跨国公司形成内部化优势。内部化市场的重要特征就是转让价格的运用,在以股权控制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运用转让价格可灵活地、优化地配置公司要素资源,以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内部化产生的基本动因源于逃避税收和外部控制、获得垄断力量以及增加效率。 2.世界各国税收制度差异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为跨国公司避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世界各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以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为吸引投资而进行的税收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再加上为数不少的避税港存在,为跨国公司内部化充分运用转让价格和信息不对称优势最大限度地避税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跨国公司在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3.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为跨国公司避税提供了庇护。区域经济的兴衰是该区域政府政绩的重要展示,与该区域政府官员的升迁紧密相连。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首先需要扩大投资规模,然后才是技术更新、管理水平提高、直到制度创新。简言之,手中握有巨量“货币选票”的跨国公司在区域经济兴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投资者“货币选票”投向是决定区域经济兴衰的重要砝码。跨国公司之所以愿意直接投资办企业,其出发点是满足市场的某种需求,落脚点是赢得市场更广泛的认可.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追逐资本最大增值的天性。跨国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在某一区域投下它的“货币选票”,就是想通过该区域的市场运作,赚取更多的钱,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本区域的经济更加繁荣,也为了能更快地升迁,必然积极干预,以颇具竞争性的政策力挽区域经济劣势,博取跨国投资者的宠爱。因此,牺牲税收利益,博取更多的“货币选票”就在所难免。在地方政府的竞争性政策中自然少不了税收减免优惠、财政返还、廉价出让土地及减免各种收费的规定,也免不了对税务部门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征管稽查进行干预。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成功避税的巨大保护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