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学习目标:说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特征狭义信息的度量方法符号的含义、符号的本质教育传播中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3.1 教育传播信息3.2 教育传播符号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3.1 教育传播信息3.1.1 信息的含义 3.1.2 信息的特征 3.1.3 信息的产生和形态 3.1.4 信息论 3.1.5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3.1.6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言是信息吗?汉语:我们要讨论信息概念。英语:We will discuss the conception of information.信 息 的 讨 论3.1.1 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的东西 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信息含义的解释,既不是信 息的本质含义而且还有片面性。信息、信号、消 息、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举例)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 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维纳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not matter or energy.人类在同外部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同时,还在 不断地从外部世界摄取另一类内容,即外部世界 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规律3.1.2 信息的特征(自学内容)信息是普遍存在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能量之外的构成客观世界的一种要素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交换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3.1.3 信息的产生和形态(自学内容)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作用的痕迹即信息信息包括:自然物体信息体;人类信息体;机器信息体 狭义信息论 1948年香农和韦弗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 信息度量的问题,并给出了信息传输问题的一系列 重要结果,由此建立了信息论。也叫狭义信息论。香农和韦弗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只从形式上计 算信息的信息量,并没有从语义方面考虑信息的信 息量。3.1.4 信息论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Information Encode Channel Decode DestinationMessage signalsource 干扰Noise 狭义信息量的度量式中p(ai)为信源字母ai出现的概率。H = Log2p(ai) 狭义信息论的局限狭义信息论强调的是信息的形式化,排除了信息的 语义因素,利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信息的度量与 传输的数学描述问题。由于它回避了信息的语义问 题,使得它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局限。狭义信息论的应用受到局限的另一个原因是采用了 概率统计的方法去建立信息度量的问题,在自然界 和人类生活中,不仅存在着随机信息,还包括大量 的偶然的、模糊的信息。狭义信息论不能解决语义和语用信息的度量问题。 广义信息信息包括有形式、内容和用途三个层次,符号学上 把它们称为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狭义信息 论抛弃了信息的语义和语用问题,只研究信息的符 号以及符号间的统计关系。在只考虑信息传输问题 的场合下,一般不至于产生严重问题,因为信息传 输工程本身不考虑语义和语用因素,只是复制信息 。而在信息处理和利用领域,语义语用问题不能回 避广义信息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信息应用领域有 了重要进展。3.1.5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3.1.6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学内容3. 2 教育传播符号3.2.1 符号概述3.2.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3.2.3 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3.2.4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3.2.1 符号概述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表征的方式 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文字 描写,还可以用视频画面去呈现等,这里所用到 的语言、文字视频画面就是表征信息的符号。信 息是抽象的,当它被某种符号表征出来才是具体 的,但它还不是物理的,还不能传送出去,还不 能成为受传着可接收的刺激物,符号只有转换成 信号才能传播出去,为受者所接收。所以信号是 具体的,是具有物理特性的。(P21编码的理解)符号是信息的代表。信号是承载符号的实体。 关于符号定义苏联学者连尼科夫认为:符号是物质被感知的对象(现象、 作用),它是在认识和交往过程中充当另一个对象的代表, 并为获得、存储、改变和传递关于这一对象的信息而使用的 。 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先驱皮尔士认为:一个符号或者说象征 ,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施拉姆对符号的界定是: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 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 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 ,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符号又称记号,通常指代表事物的标记。 符号的分类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近代最早对符号进行分类的学者,他将符号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符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人工语言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符号的本质 符号代表事物 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和学习 符号的意义因环境、时间而改变 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语言的特性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3.2.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形成的,是人们在长 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语音和字型为物质 外壳,以词汇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符号系 统。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是线性的语言符号只能形成单向的一维的线性排列符号,而 我们的感知、认识和思维可以是多维的,可以同时 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并感知客观事物。另外,语言符 号的线性特点使语言符号能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组 合,构成不同的结构,但语言符号的组合是有规律 的有条件的。 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符号是其它一切符号的 基础,是不依赖其它传播符号而独立存在于社会的 传播符号系统。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 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语言具有多层次性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认为,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分解 为语素和音素(音位)两个层次:语素是从语言的 单位句子里分解出的语音和语义的最小结合单位, 是语言符号最小的有意义的片段;音素是语素不能 再分解的语音单位。有声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 位(一种语言有几十个)。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 结合的符号及其序列,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等 。 教育传播活动中的语言符号及其作用 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 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目的性、针对性、整体性、适当强化、不断调整)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3.2.3 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非语言 符号动态视觉非语言符号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其它非语言符号类语言其它声音符号静态视觉非语言符号自学内容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传播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统3.2.4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编码、译码与符号互动 共同经验与符号互动信源编码信号译码信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