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主编:何曙辉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 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 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 配置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通信 协议和规程等),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 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应当具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且它们之间有 相互共享某种资源的需求; 2)这些计算机之间必须有某种通信手段将其连接起 来; 3)制定相互可确认的通信协议或规程,使得功能独 立的计算机之间能相互通信。 从结构上,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成两部分: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向用户提供各种网 络资源和服务; 通信子网:负责数据的传输。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如图1-1所示。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能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资源共享。 实现各种形式的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 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能进行分布式处理。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划分。网络拓扑结构(topology)指的是计算机网 络的物理连接方式,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总线型(Bus)、星型 (Star)、环型(Ring)、树型(Tree)、网状 (Mesh),拓扑结构示意如图1-2所示。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二、依据网络的作用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 网和分组交换网三种 。除了以上三种分类方法外,还可按所采用的传输媒体 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按信 道的带宽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用途分为科研 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等。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协议(protocol)是一套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 规则集或约定,这些约定或规则使参与通 信各方在通信内容、通信方式及何时通信 等方面相互配合,所以,协议是计算机网 络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 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 成。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 种动作及做出何种应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指计算 机网络各部件的功能及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协议 的集合。为了更好描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目前常用层次结构划分技术,通过分层可以把复 杂的网络问题分解为较简单的问题,使得每层 的功能可以相对独立,从而使复杂的网络问题 变得较容易处理。层次结构的特点是: 各层之间相对独立,便于抽象。 易于实现和维护。 便于标准化。 层次接口清晰,便于功能模块的划分和实现。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ISO/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每层的名字分别是:物理层、数据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如图1-3所示 OSI参考模型。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2TCP/IP模型 TCP/IP模型有以下的四层:网络访问层(Network Access Layer)、网际互连层(internet Layer)、传 输层(Transport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如图1-4所示TCP/IP模型。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3. OSI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的对比。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是目前两个最重要的网 络模型,OSI参考模型主要处理网络不兼容的问题 ,TCP/IP模型主要在任何条件下可以通过任何通信 介质传输分组信息; 两个模型都是分层模型,但两者分层的方法并不 相同,各成体系,OSI参考模型分七层,TCP/IP模 型分四层; TCP/IP的应用层相当于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 和应用层,TCP/IP的传输层相当于OSI模型的传输 层,TCP/IP的网络访问层相当于OSI模型的物理层 和数据链路层。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2 局域网概述按传输特性划分,计算机网络可粗略地分成 两大类:点到点(Point-to-Point)网络和广 播(Broadcast)网络。广播网络有一个被网 络上所有机器共享的传输通道,在这个传 输通道传送的信息,都会被所有在网络上 的机器所接收,局域网就是广播网络的一 个实例,点到点网络常用于广域网。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2 局域网概述 1.2.1局域网的特点 由一个单位拥有和维护,且覆盖范围和站点数 量有限。 建造成本较低,技术较成熟。 数据传输率较高:101000 Mbps。 延迟时间较短和误码率(10-1110-8) 较低,因此, 可靠性较高。 各站点平等共享网络资源。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2.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采用单根传输线路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 接口直接连接到传输介质上,这传输介质被称作总线,所有的站点设备通 过总线连接在一起,任何一个站点发送的信号都可以沿着总线传播,而且 能被其他所有站点接收。 2环型拓扑结构。每一站点与它左右相邻的站点连接,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环路,在这种结构网 络中,数据沿着同一个传输方向,绕着环路,依次在各个站点间传输,数 据从一个站点传送到另一个站点。 3星型拓扑结构。星型网络通过点到点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站点组成的,通过中心设备实现 许多点到点连接,在局域网中,这种设备通常是集线器(Hub)或交换机 (Switch)。在星型网络中,可以非常容易地增加和减少设备,而不影响系统 其他设备工作,任何一个连接只涉及到中心结点和一个站点;同时,单个 站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站点,不会影响整个网络,因此,星型网络容易检测和隔离故障,重新配置网络也十分方便。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2.3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令牌总线(Token Bus)和令牌环(Token Ring)。以太网 (Ethernet)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 访问CSMA/CD方法。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以太网、CSMA/CD和IEEE802.3 CSMA/CD的发送过程的工作原理如下: 1)由于以太网中的各个站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为了避免冲突,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 ,判断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数据帧。 2)如果介质已被其它站点占用,则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则 立即发送数据帧。 3)如果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数据帧,就会 产生冲突现象,这样使得发送的数据帧都成为无效帧。为了避免冲 突的发生,每个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必须检测冲突是否发生,如果 检测到发生了冲突,则应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帧,并发送一个简短的 阻塞信号,使以太网上的各个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然后随机 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新发送数据帧。因此,CSMA/CD的发送过程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突停止,延时重发。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IEEE802委员会确定为IEEE802.3标准。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3. 令牌环和IEEE802.5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一种查询式的机制,通过在 环型网上传递令牌的方式来实现对介质的访问控制,这种介质访问 控制方法规定了在环型网上的站点要获得令牌才能发送数据帧,如 果没有获得令牌,则必须等待。所谓令牌是一组特殊的比特,标记为0111111,称为空标记,当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帧,需要等待令 牌的到来,并截获令牌,把空标记换成忙标记(0111110),发给环型 网上的其他站点,然后获得令牌的站点便可发送数据帧。数据帧中 包括接收站点的地址,以标识哪一站点应接收此数据帧。数据帧在 环上传送时,不管帧是否是针对自己站点的,所有站点都进行转发 ,直到待回到数据帧的始发站点,并由该始发站点回收该数据帧, 发送站点在发送完一数据帧后,应该释放令牌,以便其他站点可以 使用介质。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被IEEE802委员会确定为IEEE802.5标准。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4. 典型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可以用不同的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或光纤等连接组网,也可以运行在不同的传输速度,如:10Mbps、100Mbps或 1000Mbps(1Gbps)等。 (1)10 Mbps以太网10Mbps以太网的技术标准有:10BASE5、 10BASE2、10BASE-T,10BASE5采用粗同轴电缆,10BASE2采用细同轴 电缆,10BASE-T采用3类、4类、5类或超5类的非屏蔽双绞线 (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 (2)100 Mbps以太网100Mbps以太网的技术标准有:100BASE-TX、 100BASE-FX,100BASE-TX采用5类或超5类的非屏蔽双绞线,100BASE-FX 采用多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100Mbps以太网也被称作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3)1000 Mbps以太网 1000Mbps以太网的技术标准有:1000BASE- X和1000BASE-T, 1000BASE-X采用多模光纤,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下, 1000BASE-T采用超5类的非屏蔽双绞线。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4. 典型以太网技术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2.4 无线局域网介绍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是指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 )技术、以无线信道作传输介质的计算机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相 比,无线局域网有以下的优点: 安装便捷,实施容易。 使用灵活、方便。 易于扩展。因此,无线局域网可以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延伸和补充,应用在以 下的情 形: 难以架设有线局域网的情况,如:大型的露天广场。 临时性局域网,如:展览会场。 频繁更换地点,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教室等。 小公司办公或家庭办公(small office home office,SOHO)用户或移动办 公。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1无线局域网概念 2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 WLAN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况: (1)独立的WLAN 在这种方式下,整个网络所有的站点 都使用无线通信。在这种方式下可以使用AP(图1-6b), 也可以不使用AP。在不使用AP时,各个用户之间通过无 线直接互连。但缺点是各用户之间的通信距离较近,且 当用户数量较多时,性能较差。(图1-6a) (2)非独立的WLAN在这种方式下,多个AP通过线缆连 接在有线网络上,无线站点也能够访问有线网络的资源 。这种的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是最普遍采用的。 第1章 局域网基础知识 3 . 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 为了协调和规范无线局域网的发展,无线局域 网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无线局域网的标 准IEEE802.11,主要的标准如下: (1)IEEE802.11b: 最高的数据传输率为 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