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寿实验中学初二语文 第一学月考试试题一、语言积累及应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 A溃退(ku) 歼灭(qin) 白洋淀(din) 锐不可当(dng) B绥靖(su) 荒谬(mio) 蹿一蹿(cun) 要塞(si) C寒噤(jn) 拂晓(f) 颤巍巍(chn) 箱箧(qi) D提防(t) 惊骇(hi) 迫击炮(p) 仄歪(z) 2、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纳萃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B珐琅 劫掠 瞥见 不可名状 C瓦砾 鞠躬 地窖 张惶失措 D竹蒿 阻遏 荻港 月明风清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这两个平时一见面就吵架的人今天居然相安无事,真让人奇怪。 B我们个人所取得的任何成就和学校的辉煌历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C小李多年来沉迷于赌博,弄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等他醒悟时,却发现家中值钱的 东西早已荡然无存。 D这匹用树根雕成的骏马昂首奋蹄,长鬃飘拂,真是栩栩如生,天衣无缝。 CB D v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vA新闻(消息)文体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vB芦花荡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 乡的气息,雅致隽永。 vC蜡烛一课,人物思想感情集中于一点,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作 品感人之处是诗意般的表现出这种感情的深度和浓度,浓郁得令读者的心灵为之 震颤。 v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精彩的语言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一是赞美巴黎圣母院的语句。 v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3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 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芳 草萎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 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 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 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v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v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v精彩纷呈的2008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 扬了自己的特长,表演了20多个歌舞节目。活动结束后,学生会主席说,校 园艺术节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v_ v_ v_ D A “同学们”后面加上“的热情”; 把“发扬”改为“发挥”(展示); 把“极大地”移到“得到了”后面。 v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3分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 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 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 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措 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 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 重。答 :_ v8、仿照画横线语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字 数可不相同)(3分)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 理;生活是 。 v9、填空(5分)v(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_ 、_。(3分) v(2)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 远。请列举有关战争的成语两个(或连续的诗两句)(2分) _v_儿童远离泡沫饮料可防肥胖”或“儿童饮泡沫饮料过多会发胖(超重) “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见语文书p45页v10、诗词默写(11分)v(1)青青园中葵, 。(长歌行)v(2)树树皆秋色, 。(野望)v(3) ,孤帆天际看。(早寒江上有怀)v(4)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v(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2)v(6)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v(7)汉乐府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 v(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动态美景的千古名句是朝露待日晞山山唯落晖乡泪客中尽欲济无舟楫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v二、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5分) v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v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v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v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v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v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v阡陌交通( ) 屋舍俨然 ( )v便扶向路( ) 寻病终 ( ) v 5便要还家( ) 6欣然规往( ) v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v(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v_v(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v_ 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 沿,顺着不久 通“邀”,邀请计划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v1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v(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v v(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v v(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v v1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v v1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 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3分)v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避秦时乱 。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 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社会环境 。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认真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19分)16.“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 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的芦花荡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3分) 答:17.“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 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18.划“”线的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19.中划“ ”句子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试加以分析。(4分) 答:20.“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 理由。(4分) 答: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不断扫荡、严密的监视与封锁之中。 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 存的姿态,代表着白洋淀人的意志和力量。 (2分) “狠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 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2分) 肖像(外貌)描写。 (1分) 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自信、 自尊,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3分) 懊丧、内疚、深深自责的心理。 (1分)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对 小姐妹的喜爱和对敌人的痛恨,奠定了下文向敌人复仇的思想基础。 (2分) 不是鲁莽。 (1分) 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