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学常识古典经济学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选修(二)经济学常识教学建议执信中学 洪少帆 第一专题“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产生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主要代表 人物在英国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斯密是斯密是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而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而李嘉图 是其完成者。是其完成者。) ).其政策主张主要是反对国家 干预制度,主张经济自由放任政策规定; 关注财富的生产与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其间,重点引导学生了解 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 的思想,认清“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和 经济调节中的地位与作用. 把握大卫.李嘉图有关国际贸易中“比较成本 ”的理论观点,认清在对外贸易中准确把握 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在20世纪 30年代以前倍受推崇.但它把资本主义看成 最符合人性的永恒的经济制度,有不可避免 的阶级局限性和理论缺陷。因此,1929年经 济大危机的爆发使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学 说面临严峻挑战,宣告了市场万能论的破产。 。 第三专题: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 模式: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宣告了市场万能论的破产, 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安全干预经济的先河。 凯恩斯革命则在理论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 据。自此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市场经济阶段发展 到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这一转变表明计划与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凯恩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市场经 济体制的变革. 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 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较为典型的有以美 国为代表的市场模式、德国为代表的市场模式、以日 本为代表的市场模式。 二.知识点分析: (一)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斯密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和 政策主张是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政策主张是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1)“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 技进步的加快,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 (2)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 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因此,时代呼唤新 理论的出现。 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1)斯密的财富观(2)劳 动价值理论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3)斯密的分 工理论(4)自由放任政策主张(5)国际贸易理论:绝 对成本学说 1 1、斯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与财富的观点、斯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与财富的观点(1 1)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有两个:)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有两个:给人民提给人民提 供充足的收入;供充足的收入;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 使公务得以进行。是使公务得以进行。是“富国裕民富国裕民”,不是不是“ 国富民穷国富民穷”。(2 2)财富不仅仅是金银,而是包括一国生产)财富不仅仅是金银,而是包括一国生产 的所有商品(物质财富),它只能来自生产的所有商品(物质财富),它只能来自生产 领域,而不是重商主义者所认为的主要来自领域,而不是重商主义者所认为的主要来自 流通领域(贸易)。流通领域(贸易)。重商主义义的财财富观观斯密的财财富观观财财富形态态不同金银货币银货币一国生产产的商品总总量财财富来源不同在一国没有金矿矿的情况下,财财 富来自外贸顺贸顺 差(流通领领域 ) 生产领产领 域增加财财富的手 段不同使劳动劳动 者处处于贫穷贫穷 状态态 (民穷穷富国)使国家和人民有充足的 收入(富国裕民)政策主张张不同国家干预经济预经济 ;采取鼓励出口 、禁止或限制进进口的贸贸易保 护护主义义政策。限制政府作用,充分发发 挥挥市场场的作用,自由 放任、自由贸贸易。影响不同反映了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积兴资产阶级积 累 货币资货币资 本的强烈愿望,对经对经 济济社会的发发展曾起过积过积 极作 用;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妨 碍着资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的进进一步 发发展。适应应了时时代发发展需要, 反映了资产阶级进资产阶级进 一 步摆摆脱封建势势力的束 缚缚、发发展资资本主义经义经 济济的愿望和要求。1.斯密的财富观与重商主义的财富观的比较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联系必修经济)科学性局限性对对商品的 使用价值值 与交换换价 值值的认识认识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值 与交换换价值值的概念;认认 为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值和交 换换价值值,商品的交换换价 值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值决定 的未能认识认识 到没有 使用价值值的东东西 不可能有交换换价 值值劳动劳动 价值值 论论是二元 的正确揭示了价值值的源泉, 认为认为 商品的价值值是由生 产该产该 商品所耗费费的劳动劳动 量所决定的颠颠倒了价值值与交 换换价值值的关系, 认为认为 商品的价值值 是由其交换换价值值 决定的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1)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 经济学说史上,他第一次根据生产资料占有 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不同,把资本主义社会成 员划分为以地租为生的地主阶级、以工资为生的 工人阶级和以利润为生的资产阶级这三大阶级。 (2)斯密的二元收入分配理论 具有科学性: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 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从而正确揭示了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与无产阶级 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 存在局限性:他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 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 是自然力的产物,从而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 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斯密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联系必修经济、我国 实际) (1)主要观点: 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 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 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 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行经济自由。 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 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 手”的指导,同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这只“看不见 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 竞争。 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 另一方面要限制政府的作用,国家的职能应只限于保 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等三个方面。 (2)简要评析: 科学性:认识到了市场通过供求、竞争 和价格等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 作用,这有助于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 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 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 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公等 问题。 学习提示: 教学提示:联系必修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市场调节 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加强宏观调控”等知识点。教学提示:整体把握斯密经济学说与政策主张的逻辑 框架(见表11)人的利已本性 进行交换-分工状况 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增加社会财富 使资本的利用效率提高 4斯密的绝对(比较)成本学说 (1)主要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 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都将本国 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然后进行对外贸易,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各国 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简要评析:该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 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但事实上,并 非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 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该学说反映了当时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学习提示:联系李嘉图的(相对)比较成本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一,产业革命的实现,提高了英国的社 会生产力,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二,1815年颁布实施的“谷物法”却阻 碍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之 ,时代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教学建议:联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原理,有助 于理解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也有助于理解该 理论的阶级实质。 2.内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 经济自由政策主张比较成本学说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与李嘉图理论的破产(1)李嘉图科学地揭示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同意斯 密关于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 斯密对没有使用价值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交换 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此外,还意识到了价值与交 换价值之间的区别。(2)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元劳动价 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李嘉图还意识到了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4)总之,李嘉图发展了斯密劳动价值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 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顶峰。(5)但由于李嘉图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无法理解价 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解决不了价值规律 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与等量资 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理论体系最终走向了 解体。复习提示: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列表 进行对比。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 (1)李嘉图的一元收入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和地租 都是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2)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 主要观点: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 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 租相比较的工资;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就意味着在 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份额下降,工 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扩大。 简要评析:李嘉图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对 工资这一概念的学者;其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 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3)李嘉图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理论 主要观点: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 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获得 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由于人口的 增长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 资并不一定增加;因此,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 水平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简要评析:一方面,该理论具有科学性:李嘉 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 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存在局限性:把工人实际 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未能作 出科学的回答。4李嘉图的经济自由政策主张 (1)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 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 ,主张经济自由。 (2)同时,反对国家干预,认为政府职能应 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 振兴教育上。 提示:比较李嘉图与斯密的政府职能理论。5李嘉图的(相对)比较成本学说(1)主要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各国的成本是不一 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 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外贸 易,用自己生产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去换取其处 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各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2)简要评析:这一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 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 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但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能否获利,取决于 许多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