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4页
第2页 / 共114页
第3页 / 共11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第5页 / 共114页
第6页 / 共114页
第7页 / 共114页
第8页 / 共114页
第9页 / 共114页
第1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議論文論證的層次與拓展評點事理表見解,走進生活作主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 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 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 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 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 了。没想到这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 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 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 这个故事引发你想到了些什么呢?请以“高度”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技巧”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 在心中默读。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 每一个字看清楚。 (2)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 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 它不可。 (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 键词。关键词不止一个,要尽可能都找出来。“宁可错杀 ,不可漏网”! (4)先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 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忘 四;然后,一 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 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 (5)细读命题中的“注意”。 材料分析 尽管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主要起着引子或 例子的作用,但是材料本身在启发考生如 何使审题完全符合题意,如何更好地立意 、选材、和选取表现主题的角度等方面,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话题作文在 审题时,同样不能忽视“审材料”。一个有 价值的材料,它总有一种内蕴的张力,对 人的思维很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往往来 自材料所蕴含的矛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 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 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 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说,如果他能坚持一 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 了。没想到这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 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 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 这个故事引发你想到了些什么呢?请以“高度”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找关键词 找关键词 一是“6400米高度”和“奋力攀登”后的“体力不支” ,二是朋友的“惋惜”和登山运动员的“平静”。当然, 这两对矛盾又是互为依存的。你怎样理解这样的矛盾 ?根据话题的范围,你的立意可以侧重于其中的一组 ,也可以将两组矛盾结合起来确定一个主题。 当然,这种形式的话题作文毕竟不同于材料作文 ,对作文内容真正有规定作用的是话题本身。只要 能进入话题,你也可以放弃既劳心又费力的“审材料 ”,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让你自信:你完 全无需凭借材料就可以对话题作出比材料可能给你 的启示更深刻、更高明的理解。 例文一 直面局限的现实人生“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物质。”雨果的经 典理论领携着数世纪的思想。的确,凡是怀揣着理 想的人,都在活着,求着求着,活着,永远以 理想为标准,不断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有理想,才有人生的目的,才有生活的动力, 才有工作的节奏,才有学习的效率。面对世界这个 容量巨大的硬盘,我们怀着格式化了的必胜信念, 昂首向着理想的境界,步步挺进。但是,理想的模式并不能应用于所有人生的数据处理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个案,更何况人生本来就 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但是人们却很少看到或者根本 就是不愿承认这种局限,尤其是在被暂时的胜利所迷 惑时,我们更会盲目乐观,肆意夸大个人的能力。于 是,许多人执著得近乎偏执地追逐七彩霓虹。然而现 实的大地毕竟有无数的荆棘,当我们的双腿记录了斑 斑驳驳的失望,当理想的模式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 甚至越来越远时,能否冷静地问一声“怎么办”,也许 倒真正决定了人生的高低。当我们明白,大自然既需 要巍峨的珠峰,也少不了铺路的碎石,我们既要享受 太阳的温暖,又要欣赏月光的清凉,我们就不会在向 别人投去惊羡的目光时而愈加沮丧,也不会在世俗的 惋惜声中而自卑自责。接受自己的局限,尽管有时会心有不甘,却能 让人十分清醒。认识自我的不足,哪怕有时不免尴 尬,但会换来一生的从容。 西哲有言:真正的智者是始终识破自己的无知 。不妨说,真正的善者是始终识破自己的品恶,真 正的强者是始终识破自己的脆弱。 直面现实人生的局限,才有驾驭它的可能。当 我们做好了在山腰开垦,甚至在山脚驻守的打算, 我们已经在精神的高处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从 而坦然地面对泥石和雨露,不被狂悲狂喜所打倒。 如此,我们才会有对生命本体的尊重,也 才会有对现实与规律的尊重。 人生,就是努力冲破现实的重围而现实之 剑又不断回击理想的过程。当我们拼过了,然 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原本局限的现实人 生便立时别有洞天。我们于是获得了一种和谐 ,同时也获得了一种饱满的人生。 例文二 生活就在此处 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我身边,在我没有去过的地 方;在我生前,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后。是的,生活 存在于任何一个有人的地方,任何一段有人的时间; 而“我”在哪里、何时,对“人类”的生活来说,其 实无足轻重,就如一缕轻烟,刹那间便仿佛根本不曾 存在。 所以,生活属于“个人”,生活存在于“每个人 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个人总生存在社会里。当一个人思考自己生活 的价值究竟何在时,社会往往会用花花绿绿的欲望的玩 意儿来引诱人的心灵,搅乱原本的平静。这些花花绿绿 或填补空白,或取代存在,改变着个人追寻生活意义所 建立的思维结构和价值观。一旦天然的结构被破坏或扭 曲,生命的痛苦就会降临,而且往往十分迷茫,似乎永 远找不出痛苦的根源。生活从此丢失了快乐。 社会一旦使“人”上升到“类”的高度,必然会出 现主流价值观,而且会形成势力。而大多数的“人”总 是很乐于遵从有势力的价值观,期望自己的生活可以像 别人一样达到那个高度,从而获得生命的满足感即 生活的意义。然而所谓的“满足感”建立在哪里呢 “那样的高度”之上。而实际上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 高。于是生活离快乐越来越远。 也许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 够穿越这些突破口抵达最高峰。倘若所有的画匠都要 做毕加索、所有的士兵都要像拿破仑,所有的哈佛学 子都要学比尔盖茨,这是值得推崇呢,还是它根本 就是一个社会的荒唐可笑外现?事实上常常有人一遇 到这样的命题就会变得思维混乱。可见人们是多么的 容易迷失在“高度”中。 事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度,高度的极限值 ,以及高度的最佳值。不论哪一个值,对不同的人来 说都是完全不同的。生活首先是属于“自己”的。所 谓生活高度的比较,最有价值的比较应该是与自己的 比较。 生活中真正的满足诞生于生活高度真正 地到达并被正确的发现。那是作为独立个体 的“人”给予自己的最美的礼物,因为它能 带来踏实的快乐。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其实快 乐的生活就在此处。 分析 这两篇文章在审题方面都能敏感地抓住了材料中 所暗示的矛盾。第一篇侧重从第一对矛盾引申出理 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出以“直面”来获得 和谐的主张,这是解决个体本身的内部矛盾。第二 篇主要从第二对矛盾牵引出个人的选择与强势价值 取向之间的矛盾,从而表达了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支 持,这是解决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这已经是 人类学意义上的思考了。可以说正是审题,特别是 审材料的准确到位,丰富了话题的内涵。当然这只 是从审题角度的评价,至于两文其它方面的短长, 不再赘言。 1论证的层次 问题表征: 1.观点加材料的行文模式居多(穿靴 戴帽式读者文摘式心灵鸡汤式) 2.议论的平面化,论证缺少深度。表征分析 通病之一:拿到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展开 说理,而是有没有事实性的材料。通病之二: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 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通病之三: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 而是在议论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通病之四:开篇或完整复述原材料,或叙述一个 故事,占去大部分篇幅,使议论无法充分展开。如何克服议论说理的平面化? 议 论 的 基 本 结 构 模 式1.对手可 以是在斗 争中不共 戴天的敌 人。2.对手也 可以是在 竞争中携 手双赢的 朋友。3.对手还 可以是存 在于自身 的人性的 弱点。什么是“对手” ?一、并列式注意: 并列式并不是同义的反复;而是把话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展开和深入。1.勤奋学习是 一种精彩。2.努力工作是 一种精彩。3.艰苦的劳动 是一种精彩。追求精彩的人生虽然做到了不同侧面地并列, 但对话题的思索仍然是浅层次的第 一构思,缺乏深度,也不新颖。追求精彩的人生1.站在前人的 肩膀上,我们 感受到了人生 的精彩。2.在对真善美 的追求中,我 们体验着人生 的精彩。3.在寂寞艰苦 的平凡中,我 们品味着人生 的精彩。议 论 的 基 本 结 构 模 式类因法果对话题进行阐释,提出观点。为什么对话题持有这种观点。怎样做才能够实现这一观点。实现这一观点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怎 样会怎 样二、递进式类因法果题目:携着错误上路错误是对真理的一次误解,对规律的一次悖逆 。谁没有犯错的时候,人生总是携着错误上路的。人生在世,错误总是难免,也不可怕。1.出错是勇敢 者的沼泽。2.出错是探索 者的路标。3.出错是成功 者的财富。人生的难题,就在于如何面对这些错误。1.藐视错误, 勇于面对它。2.重视错误, 认真分析它。3.克服错误, 彻底战胜它。人生每前进一步,就会遇到新问题,出现新错误。每战胜一个错误,人生就攀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我们要感谢错误的赐予,携着错误走向辉煌。启示一:递进式有利于说理的深入;有着推理的逻辑魅力。启示二:并列式与递进式的结合,使文章既有横向的拓展,又有纵向的深入,显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优 点:用说理来构思全文,以说理为框架,避免了说理文不说理,或者“以例代议” 的现象。议 论 的 基 本 结 构 模 式我给出错三条理由1.出错是 勇敢者的 沼泽。2.出错是 探索者的 路标。3.出错是 成功者的 财富。勇敢者征 服沼泽; 懦弱者葬 身沼泽。探索者纠 错返正; 盲从者迷 途不返。成功者因 祸得福; 失败者祸 由自取。三、对比式启示三:对比式能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有助于辩证的分析问题。启示四:并列式、递进式与对比式往往是综合的运用,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恰当的形式结构促进了内容的深刻完美。2议论的拓展 问题表征:论证缺少力度与深度 。注意拓展层次注意拓展角度注意逆向思维 。【拓展分析举例】 现在有不少年青人不愿做诸如打扫卫 生、扶老携幼和乘车让座之类的小事,认 为这样做算不了什么。 我看这类小事并不小。因为不打扫卫 生,将会到处垃圾成堆,蚊蝇成群,人们 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会有健 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不扶老携幼,乘 车不让座,老幼病残者出门就感受不到社 会的温暖。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关系着千 百万人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朝大处揭示意义)积极做这类小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 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具体表现。 (朝深处揭示实质)思想支配行动,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做好这 类小事,必须首先想到集体和他人。这样 坚持下去,就会逐步培养出热爱集体、关 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朝远处揭示影响)反之,一个人如果“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事事处处怕吃一点亏,他的心地就只会 越来越窄,为人越来越自私。 (朝反面揭示后果) 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擅长 总结,经常反思的人;同样,一个伟 大民族也是善于反省自身的民族。判 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是伟大还是渺小 ,是卑微还是高尚,是前途远大还是 前途渺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 这个人或民族有无自我审视、自我反 省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体现在一 个人的举手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