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表现手法 考纲要求: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 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 查知识点中的要求能够“分析作品体裁 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 古讽今 叙事抒情 描写手法:象征 虚实结合 联想想象 动静结合 白描工笔 衬托、对比、抑扬、以小见大、渲染、悬念、伏笔 、照应等。 二、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 也是异彩纷呈(一)、散文和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衬托、象征、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 实结合、以小见大、渲染、联想想象、悬念、伏笔、照应 等。其作用如下:(1)对比: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 情,深化文章的主题。衬托作用。(2)衬托(正衬、反衬):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 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 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 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除 了分为正衬、反衬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以人衬 人 以物衬物 以景衬情 以动衬静。(3)象征: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 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 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 (4)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 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5)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 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 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 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6)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 或悲的情感。(7)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 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 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 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 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 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 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 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 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 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 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 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 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 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 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 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 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 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 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以引起 下文。 (12)伏笔:在文章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 件预先做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呼应,使故事情节 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13)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 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首尾呼 应,使结构更严谨,中心更突出。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从人 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故 事情节的叙述方式看,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从情节的安排看,有伏笔、照应、衬托、铺垫、悬念 、突转、抑扬、对比等;从叙述的人称看,有第一人 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 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 术特征,以此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表现手法”题型命题的一般规律1.有的命题人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有时会明确的指 出某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法,让考生就此手法作出赏析 。2.有的命题人使用广义的概念,在题干中常用“哪些 表现手法”或“什么写法”或“哪些艺术手法”等词语, 此时就要求考生还得从修辞等其他角度来答题。3.此类题型分值至少是4分,多数情况是6分,需要分 成23个得分点来做答。4.此类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考查区域,明确该范围内文本用了哪 些表现手法?(用术语)第二步: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本中表现了什么 内容?第三步: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好 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或主旨情感加以说明。(立足表现手法效果+文 本主旨和情感)五、答题注意事项 1、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二要熟悉常见的手法的常规性的作用。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 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 旨等等。 2、做到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现手法不只一个,所 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 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 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 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等序号回答,这样 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 3、。(立足表现手法效果+文本主旨和情感) 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 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因为任何手法的运用都是为表达内容 ,揭示主题服务的。六、例题解析例一:2009年全国一卷第17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 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文本:雷抒雁彩色 的沙漠) 命题分析题干中的要点是“哪些方法”、“ 思想感情”和“简要 分析”,作为全国一卷来说,此题的命题表述是很严谨 的。“哪些方法”是在提醒考生要从狭义的“表现手法”角 度和“修辞手法”等角度来答题。“简要分析”四字以及6 分的赋分,暗示考生需要就每一种“方法”结合文本从“ 思想感情”的落脚点进行鉴赏作答。此题答案应严格按 照命题中问题顺序依次作答。参考答案:第一问: 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来写 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 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 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对不同劳动情 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 前的气势;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 现了石油工人对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通 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 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例二:2009年全国二卷第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 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文本: 任林举岳桦)命题分析此题题干明确考查“修辞手法”,属于广义“表现手法”的 范围。题干中的关键是“哪些”二字,至少得答出两种修辞 ;同时,“有什么好处”要求得结合文本相应语句答出该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此题答案应按照题干问题顺序作答。参考答案: 第一问(2分):拟人;比喻。 第二问(4分):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 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 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例三:2010年福建卷第15题:文章倒数第二段, 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6分)(文本:林斤澜的春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理解作 品内涵”的能力。题干中要求“谈谈这样写好在哪 里”,答题时就应注意结合答题思路中提到的联系 文本内容指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并 紧密结合主旨加以说明。这里提到的表现手法应 是广义的概念,既要答出狭义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还要从修辞等其他角度来答。参考答案:(1)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 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 情的变化。(2)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 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3)从怀念南国的春风转为怀念北国的春 风,突出作者对北国春风那份浓浓的深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