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重 要句子的含意 一、江苏近几年高考考查情况: 2008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 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生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 理解。 2009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是正 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2012笑的价值 2013论名声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 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 2014乾坤草亭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 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二、什么是重要句子 “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论述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 性句子。 (1)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丰富而且具有提示 性或引导性的语句,例如一些反复出现的语句。 (2)从结构上说,是指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 渡句。 (3)从表达上说,是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 的句子。 (4)从地位上说,是指那些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 示脉络的关键性语句,即我们常说的“文眼”三、归纳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在马克思墓前 的讲话)先理清本文的论述思路(必修四P6)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 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 伟大人格的一句,应从“私敌”和“敌人”这 两个词入手。“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 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 中的“敌人”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 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 人。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 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 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针对结构复 杂而含义(信息)较难理解(提取)的句 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分 析)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 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 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 思。这段话只是一个句子,但由于句子长 ,结构复杂,如果不做细致的分析,意思 就难以理解。分析时首先指明整段是一个 单句,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规律”,这个“ 规律”即后面的“事实”,这个事实即冒号后 面的全部句子;这三个宾语又是同位复指 ,而且一个补充说明一个,层层深入,其 中第三个宾语又是一个多重复句,句首“ 正像一样”作全句的状语。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联系上下文的 语境。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 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 ,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 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 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 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 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例4:我们对未来的定位可以稍微低点, 更实际一点,每天进步一小点,只要坚持 下去,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人 能怀疑你的实力。别忘了,在我们坚强的 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 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理解:在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 成功的希望,我们在孤独中突破 自己,获得成功。 四、理解句子含意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上, 不能脱离具体语境。 2、任何内容都是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 题目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 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 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 运用。 答题时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 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 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 上加。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 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 单一的。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涉及的机会 极少,这里便不再举例阐述了。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 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 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 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 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 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 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 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 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 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 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 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 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 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 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 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 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 ,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笑的价值)(1) 是对的具体阐释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 (2)是的结论;是对的解释;是的 结论这一部分是在逐层深入地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 来面目的原因。 (3)是对的解释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它”指孩子们的笑,“它们”指生活中的丑恶 、矫饰、虚套。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 具慧眼,能看清事物本来的面目,他们的 笑使得虚伪的人惧怕。处运用了比喻修 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纯真笑声的价值。 答案组织:具体含义(关键词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手法(有则说, 无则不说)+作用(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评 价)总结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关键 词语(有指示代词的要找出指代的内容) 看修辞手法 理清结构第二步: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第三步:组织答案全面作答,分 点作答作用(体现了作者的怎 样的看法或态度或情感或价值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