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2)1B。都是连词,表顺承上文,可译为“于是 ”“便”。A.介词,因为,表原因 /介词, 趁着。C.介 词,介绍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通过”“经过”/介 词,趁着,乘着。D.动词,顺应 /介词,介绍动作 行为的方式,可译为“通过”“经过”。2C。都是副词,“于是、就”;是副词,“才” ;都是副词,“竟然”“却”;都是判断动词 ,“是”;都是代词,“你的”。 3C。都是连词,表并列;都是副词, “将要”,“将近”;是连词,表递进;都是连词,表让步。4D。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 ,相当于“而”;介词,“用”;介词,“在”; 介词,“因”“由于”;连词,“因为”;介词,“ 和”。5A。副词,“还”“仍然”;动词 ,“如同”“好像”;副词,“尚且”。6C。“被”;“对、对于”;“从”;“ 到”;“在”;“比”;引进比较对象,“和”。7C。“好像”;“如果”“假若”;“你”。8C。“虽然”;“即使”。9A。表大概的数目;助词,后带动词 组成名词结构;和“为”一起表被动。10D。介词,“替”;介词,“为了”;句 末语气助词,表疑问;介词,“被”;介词,“ 因”。11B。介词,替;介词,和;助词,表 疑问;连词,和;动词,亲附、结交。12A。助词,用于句末不译;代词,相等 于“之”;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助词,时 间词词尾;兼词,于之。13B。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代词;动词,“到”;结构助 词,“的”; 倒装标志。14D。代词;语气副词;语气 助词;连词。1(1)副词,何等;(2)“怎么样”,“把怎么办”; (3)代词,“什么”;(4)代词,“哪里”;(5)副词,“多么”;(6)代词,“为什么”;(7)副词,“怎么”。2(1)词尾,同“然”,的样子;(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不译;(3)(4)(5)皆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分别表感叹、反问和猜测; (6)介词,同“于”,“在”;(7)前一个“乎”为介词,“在”;后一个“乎”为介词,表 比较,“比”。3都是语气助词。(1)用在句末,表判断;(2)用在句末,表确定;(3)用在句末,表祈使;(4)用在句末,加强疑问;(5)用在句中词语后,表停顿。4(1)(2)(3)(4)均为特指代词,是“的人(物)”的意思; (5)(6)(8)皆虚化为结构助词,放在词语或句子后表提顿:提顿时间词;提顿主语;提顿假设分句, “的话”;(7)(9)(10)定语后置的标志。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求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养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 。猫吃得又饱睡得又舒服,就不去捕鼠了,有的时 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 个人十分的愤怒(恐慌),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是没有好猫 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55D。均是介词,“用”。A.连词,表修饰;B.介词 ,“因”;C.连词,表目的,“来”。得天下有办法:得到百姓拥护,就能得到天下了。得百姓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百姓拥护 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 ,他们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66C。第一个“其”代“天下”,第二个“其”代“民”;第一个“之”代民,第二个“之”代民所欲之事物,如富足、安定等。按照一个人才能的大小授予他官职,不因为 门第高低来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的规定,这就 是曹操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曹操常常趁人不备, 采用偷袭的办法攻打别人,例如乌巢焚粮一战。这 一战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曹操乘胜追击,攻破 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一战的大捷。这也是凭借 许攸的力量而获得的,这一过程犹如由干枯的树木 变为茂密的树木一样。途径袁绍之墓,曹操还让人 带路到墓前祭拜。他的度量难道是常人能比的吗? 由此曹操赢得了众人的心,统一了天下。由于曹操 有不同一般的度量,所以他能成就不一般的事业。77介词,“根据”;名词,“原因”;介词,“趁着”;连词,“于是”;介词,“凭借”;介词,“经由”;介词,“通过”;介词,“由于”;连词,“由于”。崤山一战,秦军经过崤山山间,看见那里山头陡直险峻,道路狭隘,没有料到会有军队埋伏在 那里,山上的大石头纷纷滚落下来,大家只能大呼 “往哪里放置土石呢”,没有其他的一点办法,所以导致大败。对此,我有很大的感慨,骄傲轻敌,怎 么能不打败仗呢?像这样,纵使有千军万马在那里 ,有什么用呢?只是因为那人的骄傲,如果指斥他 ,那他一定无颜活在世上了。88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于”“是”或“之”,“在这里”;兼词,“于”“何”,“在哪里”;句末语气助词,不译;疑问副词,“怎么”;句末语气助词,“呢”,表反问语气;代词,“他”。李白,是诗仙。被当朝的人排斥,因此在此山游玩。现在,在山中和幽人对饮,一浇心中的不快 。让高力士脱靴子,叫杨国忠捧墨砚,作诗嘲讽杨 贵妃,这些都是李白获罪的原因,也是他个性张扬 的地方,所以即使在仕途上失意,他也不改变自己 的伟大志向,把情志抒写于诗中,他的诗流传下来 的不计其数,也因此成就了他的万世英名。99用在名词主语后,表示提顿,不译;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 上文所说的人,译为“的人”;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带兵打仗,(走的)是一条危险的路。(大家)必 须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蟹一样有六条腿又有两个 蟹钳却(各自横行),不这样的话,凭什么取胜呢? 因此冯婉贞说:“你们各位如果有意(杀敌),(只要) 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意为跟我走)。” 冯婉贞虽然 年纪小,但是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赛过她 父亲。冯婉贞(能够)广泛地学习而且能每天反省自 我,不只是效仿书生整天地冥思苦想。(她能够)三 思而后行,所以能取得抗击敌人的巨大胜利。(冯 婉贞)不是你所说的小女子,是女中豪杰啊。1010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代词,同“尔”,可译为“你”;语气助词,放在句 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魏文侯经过段干木所住的巷子时行了轼礼(轼 ,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表示扶着横木行礼)。他的仆人说:“您为什么要 行轼礼?”(魏文侯)说:“这不是段干木所住的巷子 吗?段干木是个贤人,我怎么敢不行礼呢?况且我 听说段干木从来不肯拿自己和我的位置交换,我怎 么敢在他面前傲慢呢?段干木因为品德好而出众, 我因为土地多而出众;段干木富有仁义道德,我富 有钱财。有地不如有德,有财不如有义,我应当任 用他。”于是拿出百万的俸禄,经常派人问候11他(请他做官)。魏国人都很高兴,相互庆贺说:“我 们的国君喜欢正道,因为段干木被他尊敬;我们的 国君喜欢忠义,因为段干木被他隆重对待。”没过 多久,秦国举兵打算攻打魏国,秦国的司马(官职 名)唐且谏劝秦国国君说:“段干木是个贤人,而魏 国国君很尊敬他,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是不是不应 该发动战争呢?”秦国国君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按 兵不动,一直不敢发动进攻。魏文侯可以称得上善 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善于用兵,看不到实际情形 ,他就已经取得了成功,就是这样子的。一般人用 兵,把鼓声敲得像打雷,号呼声震动大地,尘土满天,飞箭如雨,扶着伤员,载着死者,趟过死者 的肠子和鲜血,没有罪的百姓,他们死亡的数量可 以填满大河,就算这样,国家的存亡、国君的生死 也依然无法预料。那样的话离仁义也就远了!11(1)怎么。用,拿。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就。就。(2)A。“为”为介词,其余三项均为动词。王艮字止善,是绍兴诸暨人。他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的道理以达到使用它的目的,不随便 加以评论。淮东廉访司征他为书吏,调任淮西廉访 司。时逢朝廷下令监察部门一律革除南方士人,王 艮于是就到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做吏员,因任期达到 了规定的期限,授任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征 用他做令史,以廉洁能干著称。历任建德县尹,授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认为按照人口数目征收盐税对百12姓不利,曾经向行省建议,不见答复。后来王克敬 担任运盐转运使,召集官员商议稍稍减少盐税数额 ,以宽舒民力。阻挠这一建议的人认为有既定的户 籍,不可更改。王艮毅然说:“老百姓实际人数少而强行按照超过的人数多征盐税,如今死亡、迁移 的已经很多,难道重视更改已经有的户籍却轻易放 弃百姓的生命吗!何况浙江西部的州县,商贾会集 ,也未曾按人口计算征税,将减少的盐税转移到浙 江西部,分派到商贾聚集的州县,确实是一种好办 法。”于是议定每年减少征收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不久又有人反对以前议定的结论,王艮准备辞 职而去,丞相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急忙派人挽留王 艮,因而他的建议也就确定了。调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官粮需要转入海道运往京师的有十万石,绍兴城离海有十八 里,每年命令官府征集的民船以备短途运送,官吏 得以相互勾结坑害百姓。等运送到海边,掌管海运 的人又不立即接收,造成折损短缺的弊病。王艮坚 持说:“海路运户既有官府付给他们的费用,何以 又要官府搞得这么纷纷扰扰呢!”于是责成海路运户自行将粮食送入海运船只,海运船只被大风所损 坏的,应当予以核实后扣除粮食的数额,因为公文 往返,拖延了好几年都没有把事情办成,王艮取来 办事人员的文案查阅,当即免除了损失的粮食五万 二千八百石,钱二百五十万缗,运户才免于破产。(后)授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安路安福州有一个小吏,诬告百姓欺骗隐瞒了田租九千余石, 起初只有八家被诬告,前后几十年,被牵连到的有 上千家,行省多次派官员查问,小吏已经承认自己 是欺骗诬告,而官府中喜欢邀功生事的人,仍然强迫这些百姓交粮多征六百余石。廉访司引证诏书条 款将此删去,但始终不能制止。王艮到任后,首先 上奏:“安福州的田租,比原先治理时已经增加了一千一百余石,怎么还会有欺骗隐瞒的田租呢?按 照廉访司所议定的意见就可以了。”行省采纳了王艮的建议,将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王艮任职一年 多,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退休。去世时七 十一岁。12(1) B。A.前译为“向”,后表被动,译为“被”;B. 都表转折,译为“却”;C.前代“这件事”,后为人称代 词,译为“我”;D.前为代词,译为“的人”,后为 助词,表判断。(2) A。A项,连词,谓语动词前,表目的 关系。B项,表凭借;认为。C项,因为; 按照。D项,表目的关系;表凭借。 (3)D。动词,做;介词,被;于是,就; 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