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4页
第2页 / 共384页
第3页 / 共384页
第4页 / 共384页
第5页 / 共384页
第6页 / 共384页
第7页 / 共384页
第8页 / 共384页
第9页 / 共384页
第10页 / 共384页
亲,该文档总共3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9 作文 第一节 审题立意的升格技法点拨 审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虽然近年来作文命题有淡化审题的倾向, 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可以“忽视审题”,考生的思路一旦“信马由缰”,必然容易导致“人仰马翻”。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好的立意,是很难取得好的作文成绩的。所以考生应在立意、构思方面力求创新,以便在写作时能够独 具匠心,能够给阅卷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是命题者给出一个确定的题目(有时也要 求考生自主填入词语,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和湖北卷 的作文题目,称为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这个题 目写作的命题形式。 1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抓“题眼”,要对题目中最关 键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准确地把握题意。 (1)词语式标题。词语式标题抓“题眼”,要抓词语所反 映的事物的本质特点,而不是仅仅理解这个词语的意 义,要在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解读出该事物 可能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 难题,就要抓住“难”字。(2)短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首先要抓住“题眼”,然后再关注短语的结构。特别是偏正式短语,要抓准中心词,更要关注限制性词语。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绿色生活,就要抓住“绿色”。(3)句子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往往就表达了一个观点,或者隐含着一个观点。对于表达观点的标题,“题眼”通常就在谓语上;对于隐含观点的标题,就需要将隐含义转化为与其对应的具体意义。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与你为邻的题眼就在“为邻”上。2命题作文的立意技巧(1)多维开掘。考生只有学会多向思维,文章才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因此,考生要学会放飞思维的翅膀,尽可能多地挖掘事物的多义性,然后从中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走“正确独特深刻”的立意之路。(2)独辟蹊径。立意要力避拾人牙慧,平庸肤浅。(3)小中取胜。开口小,角度新,以尺水见波澜,是立意取胜的又一妙招。考生应善于捕捉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精彩瞬间或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力求从片言只语中落笔,在叙事写景中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唯有如此,才能小中见大,写出深度。(4)观澜溯源。考生要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作较深刻的分析,抓住对象最本质的特征,不受现象的束缚,揭示现象的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通过记叙和抒情,表现深刻的思想;或者运用精辟的议论和分析,挖掘和提炼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抛开现象的表面,联系现象存在的背景,敢于独立思考,善于进行辩证分析的思维都是十分值得提倡的。(5)反弹琵琶。“反弹琵琶”就是反向立意,如将“老大徒伤悲”说成“老大也不必伤悲“,将“开卷有益”说成“开卷未必有益”;或把反的正过来说,如“弄斧不妨到班门”等,都可以写出新意。(6)杨柳翻新。“杨柳翻新”绝不是拾人牙慧,人云 亦云。唐代韩愈的马说就是杨柳翻新的佳作 。按照正常的思维,本应是先有千里马,而后才 有伯乐,伯乐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自然存 在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来获得。然而,作者却提 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真是石 破天惊,发人深省。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 云:“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 。”敢于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气所在 ;而长于追求文意的深度,则是一名考生的智慧 所在。我们坚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诸美中最 为迷人之美!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是指谈话(命题)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着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写出的文 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 不限。“话题”式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及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这种作文形式,给了考生更大的写作空间,发挥的余地也更大。1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1)审视话题的中心词,确定写作对象。话题作文的话题往往是由一个词、短语、短句构成的。短语、短句类的话题,可以从审视中心词入手,进而确定写作的对象、范围等。 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现代汉语词典上关于“世界”的释义有5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佛教用语,指宇宙;地球上所有地方;指社会的形势、风气;领域,人的某种活动范围。其中,是哲学层面的定义,是地理学方面 的解释,则是从社会学角度理解。由于有了“ 我生活”这个短语的限制,这里的“世界”主要应从 两个释义理解。审题时要注意材料及引导语 的“示例”与“限定”作用:世界的色彩是多样的, 你到底要表现其中的哪些色彩?世界的“创新”与“ 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让世界更 和谐?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怎样写出其“现实” 的意义来?“我”怎样真实再现我在“自己的世界” 里的生活?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悟”?(2)审视话题的修饰语,确定写作重点。话题作 文的话题修饰语,有的正是“题眼”,它对话题 中心词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写作内容重点的限 制,只有突出了这个重点,才算真正“符合题意 ”。如“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它是一个偏正式 的短语,中心词是“选择”,但是,它不是一般 的选择,它必须有“心灵”的参与。因此我们可 以说,写记叙文的考生,只有写了内心的矛盾 、困惑、斗争、抉择的过程,甚至是细节,才 算真正“符合题意”,才是真正的“心灵的选择” 。2话题作文的立意技巧 (1)缩小话题的范围,善于“以小见大”。话题作文 的题目只提供了写作的话题,而没有对中心、材 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比较 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 作的切入点,就可能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 都要善于缩小范围,要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如 一件小事、一个人、一件物品、一种感受、一点 看法等,集中笔墨把你所写的角度写细、写深、 写透,做到“以小见大”。比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题。“时尚 ”的范围很广,处处都说,难免会蜻蜓点水,流于 掠影。有位考生很聪明,只拣“时尚”中的“发型” 变化,从“头”说起,写出不同时期人们追逐的时 尚:小时候的“平头”“分头”,初中时的“毛毛头” ,再到高三时的“平头”。极富生活气息,体现了 作者对生活的关注。行文从“平头”始,又以“平头 ”终,反映了时尚的轮回与沉淀。而在这种追逐与 变化中,写出了作者对时尚的感悟和品味。发型 随时尚变化,品味随发型变化,故事随品味展开 。文章以小见大,叙述完整,表达形象。语言简 练干净,于幽默之中见深刻,风趣中透出机智, 主旨在叙说中发人深省。(2)善于独辟蹊径,力争体现新意。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那么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要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要老生常谈;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要四平八稳;语言上要有独特的魅力,不要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受到青睐,它同以往 限定文体的材料作文不同,材料本身角度多向、内 涵丰富、视野开阔(人生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写作要求开放(采取“三自”原则),不再束缚考生的 手脚,重点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接近 了作文考查的本真;它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 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审题的出发点,又 规定了作文符合题意的范围。对于这种材料作文, 考生应根据它“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特点,逐步去应对。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题目是由一则或多则材料(图表)引言提示(启发性的语言)具体要求组成。审题时要注意:(1)从材料给我们提供的内容确定材料可分为几个部分,它的主题是什么;(2)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由此(所给材料)及彼(自己的认识)。1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1)抓关键词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体现,抓住这些词语往往能事半功倍。寻找关键词语,往往需要理清材料的层次,辨明虚实。例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 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 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 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 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审题点拨:在命题立意上,要紧紧抓住“浅阅读” 这一关键词,考生对材料的思考角度也是多种多 样的。考生可以写“浅阅读”的优点,它符合当下 社会快节奏的特点,简单轻松,有视觉上的冲击 和享受;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缺乏积 累,对阅读者形成立体的人格修养没有多大益处 。考生也可以写“深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巨大好处 ,阅读一些经典的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 冶情操。考生还可以写两种阅读相结合,享受两 种阅读带来的不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若选择第一个观点作为文章的立意,可能会写得新颖,但一定要自圆其说,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否则就比较危险,容易惹人讨厌,甚至被判为思想观点不积极、不健康。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浅阅读”是文化工业化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诞生,是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一种文化现象。“浅阅读”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首选的阅读方式。深 入探讨“浅阅读”广泛流行的原因,如由于工作繁忙 、学习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知识信息更新速 度快,使一些人不得不放弃“深阅读”,选择更快速 的“浅阅读”。阐释理由时,分析要深入,态度要客 观,文章才能写得深刻。 批驳“浅阅读”,弘扬“深阅读”,写“深阅读”的好 处。 可以写成驳论文,批驳“浅阅读”的坏处。可以从阅 读的目的、作用和意义谈起,如“浅阅读”只是“过目 ”而已,缺乏积累,对阅读者形成立体的人格修养没 有多大益处。而“深阅读”的长处则是明显的,给人 以心灵的启迪、灵魂的熏陶。深浅结合,让阅读更快乐。传统的“深阅读”充满书香韵味,可以陶冶性情,而流行的“浅阅读”也不失为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那就深浅结合,既品味深的智慧,也享受浅的丰富,让不同的阅读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 快乐!(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 这样的本领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 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 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 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 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点拨: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 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