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述2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总体情况概要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之命运总体情况概要A.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B.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 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性质:与五四运动前相比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仍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D.社会阶级:在原有阶级基础上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如工人 、学生群体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力量的增长使中国 民主革命的营垒壮大,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领导力量。续E.此一领导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得以实现。F.根本变化: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引出阶级关系的新调 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由民主革 命转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三、之命运“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 ,便谈不上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P19(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选择,之命运(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之命运A.两种选择方案B.中间路线的破产C.共和国方案C、共和国方案地主阶级有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其反动统治也 在根本上被推翻。故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 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 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 同选择。B、中间路线的破产a.帝国主义破坏:它到中国并非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 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旨在掠夺中国,发展自己。而政治 、经济不独立的中国乃其理想倾销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与廉 价原料、廉价劳动力供应地。而平等关系为他们所不能容忍 。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他们希望中国藉资产阶级共和国 走上独立、富强之路。但过于软弱,没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 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革,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 障碍。其中的中间派因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动 员广大农民;由于不敢进行革命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 。因此,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很大分量,往往把实现民主政治 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上。续c.反动派镇压:中国统治阶级因其自身社会基础极其狭窄, 绝不会作出原则性让步。对中间派实施迫害乃至杀害。严酷的事实迫使他们逐步放弃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而 站到拥护中共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A、两种选择方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行不通。 当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二:a.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b. 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A、所受阻碍B、主要特点C、两面性C.两面性a. 上述特点客观上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带有 两重性。它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和反官僚军阀 的革命,可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和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但在 另一时期会跟在买办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它的助手的危险。b. 其人数虽不多,经济实力不强,但在政治上有很大 重要性。他们具有爱国的立场,不少人还掌握着发展生产所 需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民主人士是以此阶级为自己的社会基础。中国许多知识分子 出身于这一阶级,或与之有较多联系。 续 c. 这个阶级性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发展了近代工 业,形成了民族市场,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为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B.主要特点a.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 融资本所占比重大。c.多轻工业少重工业,难成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等依赖 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 资本。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 后,劳动效率低。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联系。A.所受阻碍a.受外资压迫:外资倾销廉价商品,极大冲击民族工业。b.官僚资本排挤: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等具有民族 资本所不具备的优势。c.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村购买力低、 国内市场狭窄,轻工业原料不足。d.军阀官僚政府压榨:苛捐杂税、经济统制、通货膨胀等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北洋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与不惜出卖国家利权扩展的严重影响 列强垄断:1928年6月,南京政府要求与列强“重订新约 ”,其主要内容涉及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根据条 约,中国并未真正取得自定关税权力,海关仍为外国控制。 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在长时间里并未付诸实施。直到1943年 才与英、美两国订立新约,废除其在华特权。1927年到1937 年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牢牢掌握了 中国的经济命脉,如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轻工业。日资垄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中国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占领了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大片地区, 实行竭泽而渔 而政策,大肆掠夺中国资源,残酷地压榨中国人民。 续 美资垄断: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取代日本在中国 的地位,其资本迅速在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生活中占据支配 地位,大量美国剩余物质潮水般涌入中国。诸多企业在很 大程度上也受到美国垄断资本的影响和控制。扩张的严重影响(1)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掠 夺对工商业的破坏)(2)严重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3)使中国反动政治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来到中国,主观上是要将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 地半殖民地,以发展它们本国的资本主义,而非发展中国的 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A.地主与买办大资产阶级及其方案 B.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方案C.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方案C.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方案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首先进行一 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建立一个工人 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经过它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为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就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 本目标。B.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方案它是中间势力。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主张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自由 、充分的发展。反对中国走列宁式的、墨索里尼式的道路, 认为只能走索马尔在土耳其走的资本主义道路。举起你 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主义。此方案是对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批判 ,但却并不具备可操作性。A.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及其方案其政治代表是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集团,是革命的对象。主张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道路。(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政府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它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 动为基础的。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于是,地主、 商人、高利贷者形成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压榨农民的血汗。政府还通过征收苛重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包括田 赋、盐税、各种杂税及劳役兵役等。在这种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农村经济日益陷入 绝境。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农村无法为中国工业的发展 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条件,阻碍了 中国工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消极影响(1)使中国的广大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2)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3)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 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因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成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A.“官僚资本”内涵B.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B、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官僚资本垄断活动开始于金融业。国民党政府将北洋军 阀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控制起来,又成立了中央银行和中 国农民银行,并赋予它们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筹发国币 、经募内外公债等特权,从而形成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 金融垄断体系,直接操纵全国的经济等。与之同时,官僚资本集团还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依靠 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如外汇和对 外贸易等。此外,他们还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工业实行垄 断性的掠夺。续 总之,官僚资本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特权,主要在从 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 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业而发展 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故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 家所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A.“官僚资本”内涵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了全国 政权。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它 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同 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结合,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 垄断资本。此乃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三个重要新情况:A.帝国主义国家发生明显变化,德、日等被打败,法、 英等被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B.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与美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 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取了政治上地位,殖民 主义体系急剧瓦解。续 D.随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两国纷纷扩展自 己的势力范围,以图建立世界霸权。“冷战”开始,中国 遂成为两国争夺的对象,其革命国际环境随之发生变动。 如美的“扶蒋”政策,蒋内战,中共抗战。(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中国首先在东方开辟了反日法西斯主战场,并与世界人民互相配合全力打击法西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1942年元旦,美、苏、中、英四国领衔26个国签署联合国 家宣言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 1943德黑兰会议中 的三巨头。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 二战场。续 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在 亚太战场,1945年8月6日、9日美在日广岛、长崎投掷原子 弹,8日苏对日宣战。8月14日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 降。9月2日日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国内、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间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国际格局巨变。20世纪30年 代,意、德、日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洲的 战争策源地。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10月意大 利军队入侵阿比西尼亚。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B.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a. 十月革命b. 对世界的影响b.对世界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