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精析考纲要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人称、线索、顺序 。2、理解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3、分析层次,理解内容,明确详略,归纳中 心。4、品词赏句,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5、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 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 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 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 、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 记叙文的范畴。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六要素:3、记叙的人称及作用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 度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 感。 B、第二人称: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 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 ,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 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 述,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4、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 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 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 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清兵卫与葫 芦以清兵卫一直喜好葫芦、收集葫芦为线 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山米与白 鹤、以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 织材料。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 小男孩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即 以他的行踪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 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 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等。 5、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的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 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与中心 思想有关的事件 。)作用:对主要情节和人物描写起补充 、铺垫、衬托的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理解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精描细刻。描写分为人物描写 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行动、语言 、心理等)可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社会环境描 写交代背景、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 件结局的社会根源。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 ,点明或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 共鸣,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震撼。7、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划分段落层次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内容相同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可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概括段意的模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 怎么样”) 阅读下面一段记叙文,用双竖线在原文中划分出三个层 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意思。 这天一大早,我们去山林里采野果。我们顺着一条 崎岖的路走着,山越来越近了,瞧,千枝万树,五颜六 色:青翠的松柏,墨绿的椴榆,火红的枫树,橙黄的榛 树,枝丫搭着枝丫,叶子覆着叶子,一层层,一片片。 红绿相间,紫橙交错,好看极了。我不禁喊了一声:“ 好一座五彩山!” 走进林子,阳光暗淡了,天空也被树 木的枝叶撕成了各种形状的白片片,林子里的山果使我 们眼花缭乱。那紫莹莹的山葡萄,抖落着晶莹的水珠, 像一串串的响铃;那山里红、野海棠,扬起了红喷喷的 脸蛋儿,大松树上挂着的松塔一个个像大绣球。我们从 榛子叶下摘着一个个圆鼓鼓的榛子。我咬开硬壳,吃了 几口榛子仁儿,那浓浓的香味使我忘记了路上的疲劳。 谁会想到这些不显眼的小灌木,竟然长出这般酥脆清甜 的果实?到这里,我真感到胳膊短了,眼睛少了。太阳 偏西,我们背了满篓的榛子、松子、山核桃、野海棠, 还有一些蘑菇下山了。 第一层(从开头到“好一座五彩山”)第二层(从“走进林子”到“眼睛少了”)第三层(从“太阳偏西”到结尾)层意:一大早,我们去“五彩山”采野果。层意:我们在林子里采尝野果。层意:太阳偏西,我们采摘了满篓子野 果下山了。8、归纳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 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 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 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 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技巧: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 心。9、关键句子的理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把握关键语句技巧: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之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重点语句的作用一般可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 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 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对选文材料谈自 己独到的见解;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 建议和设想; ()、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 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答题套路:(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 答题时可以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 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2)、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3)、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答题总原则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先读题后读文,粗略了解考察内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认真读题,抓住关键性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带着问题,精读题目涉及的相关内容,搜集信息。根据解题要求,处理信息:或概 括,或综合,或分析,或比较,或揣摩推断 ,或联想想像,确定答案范围。紧扣解题要 求,推敲组织语言,准确写出答案。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返回整体,对所作答案进行检验,以确保准确无误。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答题总原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