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 授导型教案点此播放视频一、作者介绍及导入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 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 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 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 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 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 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 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 ,时年仅36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 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 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 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 这首传世之作 二、知识积累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荇( ) 榆阴( ) 沉淀( ) 长篙( )漫溯( ) 满载( ) 斑斓( ) 笙萧( ) 2朗读课文,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点此播放视频三、整体感知 1)问: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问:诗人为什么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 说“我轻轻地走了”?他后面连用了两个“轻轻的”都 在“我”之后,就更符合语法规范。 明确:调整语序的作用,主要是强调。连用三个“ 轻轻的”,突出了“宁静”,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表现了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深情,以及无奈与感 伤。诗人不忍心惊动康桥呀。 同时衬出了诗人缓 步飘然而去的形象。而且这样一写,音韵上感觉 也好一些。四、文本探究 1这首诗的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表现在意 象的选择上就与一般的离别诗不同。诗中出现了 哪些鲜活的意象?你最喜欢哪一种?试做分析。 2诗句“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 为什么是“彩虹似的梦”,而不说是“美丽的梦”?“ 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一下,并请谈 谈你的理解。 3这首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相似,又并非简单 的重复,这种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对“不带走一片云彩”你是怎样理解的?它传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附:作业布置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4分)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 我 衣袖,不带走 。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4分)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内心感受。 (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 时、昔日)的梦。(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 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